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促销

「记忆市北」正在消失的企业——青岛印刷厂

2018-12-03 14:01商家促销

简介一个城市残存下来最深的记忆 就是老城区的一砖一瓦 座落在辽宁路的青岛印刷厂一直是小鲍岛大企业之一,在邹平路有青岛印刷厂的职工宿舍,在锦州路有青岛印刷厂的仓库,在临淄路有青岛印刷厂的车间。 印刷业是青岛较早的现代工业之一。 1900年7月,德国驻青岛...

一个城市残存下来最深的记忆

就是老城区的一砖一瓦

座落在辽宁路的青岛印刷厂一直是小鲍岛大企业之一,在邹平路有青岛印刷厂的职工宿舍,在锦州路有青岛印刷厂的仓库,在临淄路有青岛印刷厂的车间。

印刷业是青岛较早的现代工业之一。

1900年7月,德国驻青岛当局在斐迭利大街(现中山路)和科隆大街(现湖北路)拐角处(现金属材料公司址)开办印刷所,组织印刷出版《胶澳官报》,后称《青岛官报》。

知识链接

作为官方公报,《青岛官报》与1900年出版,二德文音译实为《胶州公报》,1914年停刊,主要为德文,有少量中文,

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建为胶澳商埠。1924年,吴佩孚部下高恩洪任胶澳督办。11月5日,北京政变,吴佩孚下台,高恩洪去职,王翰章代理督办。11月温树德任胶澳督办。

1924年12月,胶澳督办公署创刊《胶澳公报》。与《青岛官报》性质相同,是政府公报性质,古代“邸报”的传承,又不同于上世纪30年代的“公报”。它刊载政府机关的正式文告,也刊载代表政府的新闻,但没有副刊。

1925年5月29日,刊载《警察厅关于弹压工潮的训令》。

6月1日,刊载《警察厅镇压工潮的布告》。

1901年,广东人朱琪在青岛印刷出版了第一张中文报纸《胶州报》,这是中国人在青岛出版的首家报纸,青岛的印刷业也由此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知识链接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胶州报》在胶澳租借地创刊。

《胶州报》创办人是民主革命者朱淇,广东南海人,康有为的同乡,清末时反清组织“兴中会”的成员。德占青岛后他来到德国租借地办了《胶州报》,宣传反清和民主革命思想。

《胶州报》内容有谕告、论说、北京新闻、各省新闻、各国新闻、山东新闻、本部新闻。

1912年,清廷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胶州报》停办。

根据档案局的资料查证:青岛印刷厂的建厂历史应该追溯到1925年,那时:民族企业家张伯祥(系山东省黄县原壁张家人)在青岛奉天路(1929年更名为辽宁路,)创办祥瑞行印务部(后更名为“祥瑞行美术印书馆”)。创办初始专印火柴商标,1927年开始,印刷业务渐次扩展,成为以胶印和石印为主的大型彩印厂,主要承印商标、月份牌、广告画、年画等,深受客户和市民百姓的欢迎。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祥瑞行印务部被查封,后被强行低价卖给日本人,成为日本人在青岛创办的《新民报》印务馆。

但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青岛时期,先后接收了日本在青岛创办的一些印刷企业,如东洋印刷所、山东印刷株式会社(广西路52号)、大安印刷社(热河路24号)、博进社印刷所(市场二路26号)、泰东号印字局(市场一路37号)、三泰印刷所(聊城路134号)、《新民报》印务局(辽宁路214号)等计11个印刷企业,把《新民报》印务馆接受回来了。

青岛解放后,青岛的印刷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49年6月2日,组建于1938年的胶东新华书店印刷厂随军入城,厂址设在曹县路21号,为青岛市第一个国营印刷企业。并随之接管了正中书局青岛印刷厂(辽宁路214号)和国立山东大学印刷社(李村路63号)1950年1月1日,山东济南实业印刷局在青岛辽宁路214号设立分厂,取名青岛实业印刷局。5月1日,该局与胶东新华书店印刷厂合并,仍称青岛实业印刷局,属济南实业印刷局。1951年1月,青岛实业印刷局更名为山东印刷公司青岛分公司,由山东省工业厅直接领导。

1952年5月,山东省工业厅将青岛分公司交给青岛实业公司,改名青岛实业印刷局。7月1日,青岛实业印刷局与青岛胜利印刷厂、《青岛日报》承印所、新生印刷厂、工人印刷厂及泰山印刷厂的一部分合并为青岛实业印刷厂。合并后,拥有职工500人,大小铅印机48台、大型石印机2台、胶版机3台、压盒机3台、压凸机1台、裁纸机15台、钉书机3台。

1953年,结合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印刷业实行同行业联合,新兴印刷局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印书馆、皋如书社、立成印刷局、华丰印刷局、青友印刷局实行私私合营并厂,组成私营青岛山东印刷厂。联合建厂的还有青岛建文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印刷厂、青岛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建新印刷厂、青岛光华照相制版社等私营联合企业。同年,华北烟草公司印刷组并入青岛实业印刷厂,厂区扩展到辽宁路95号。华北印刷厂和新文化用品制造总厂的福光刻字社分别于1955年的4月和12月,先后并入青岛实业印刷厂。

1956年1月5日,根据国家“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积极改造”的方针,青岛市轻工业局对所属私营企业全部按行业实行合营,崂山石英砂厂、公私合营华昌大印刷厂、隆记印刷局、公私合营大德记印刷局合并定名为地方国营沧口印刷厂。1月27日,青岛印刷工业公司成立,轻工局所属印刷业统归该公司领导,青岛印刷工业公司归轻工局领导。

七十年代,那时青岛各个区的文化馆都在街头办诗画廊,许多青岛的业余诗人把自己的诗歌都送到文化馆,由文化馆选择合格的诗歌配上画写在宣传栏里,我当时也参加了创作与投稿。沧口区文化馆负责诗画廊的白云翔老师与我商量,是否能让青岛印刷厂帮助印刷一册大家投稿的诗歌集,让书法家高小岩老师写书的名字:“祖国颂”,我欣然从命,我找了当时正在我们一个大院居住的邻居高小岩老师帮助写了书名,又把当时在青岛印刷厂工作的翟开泉(劳工处长)沙永昌(部门经理)荆振国(工会干事)找在一起,(当时他们都是车间工人)让他们帮忙,终于,在文革后的青岛第一本铅印诗歌集在青岛印刷厂出版了,没有书号,也没有版权,但是,印刷的3千册转眼就分光了。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至今珍藏着那本青岛印刷厂印刷的诗歌集。

我和青岛印刷厂打交道的第二次应该是1980年,由于我们饮食服务公司有多处海水浴场更衣室,让企业集体购买我们海水浴场更衣室的更衣证和更衣票是提高我们效益的好办法。我找到青岛印刷厂的工会文体干部王衣君老师,他们企业竟然要了我1500张更衣票,从1980年开始,他们每年都是这个数字,我也借此推销到其他厂家,多年来,青岛印刷厂,红旗印刷厂,人民印刷厂等轻工局的企业几乎全部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每年购买我们饮食服务公司的海水浴场更衣证。

青岛印刷厂将要和吉林路,泰山路,辽宁路,锦州路的老房子一起拆迁了,取代它们的将是现代化的商务区,高楼大厦。但是我的心中还在怀念那昨天的故事!

Tags:记忆,市北,正在,消失,企业,青岛,印刷厂,一个,城市,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