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促销

青岛:即墨郭氏族谱直到八世祖才创立,竟因为一段不为人知的隐情

2018-10-29 12:20商家促销

简介即墨"周黄蓝杨郭"五大姓氏,周黄蓝杨四姓,家室起于明代,唯独郭姓崛起于清代初期,是五大姓氏中最晚兴旺的宗族。 据清代郭廷翼编辑的《华野郭公年谱》中记载,即墨郭氏的起源,是在明代永乐二年,有郭氏从青州枣园迁居于即墨城西阁南,后来此地称为郭家巷村...

即墨"周黄蓝杨郭"五大姓氏,周黄蓝杨四姓,家室起于明代,唯独郭姓崛起于清代初期,是五大姓氏中最晚兴旺的宗族。

据清代郭廷翼编辑的《华野郭公年谱》中记载,即墨郭氏的起源,是在明代永乐二年,有郭氏从青州枣园迁居于即墨城西阁南,后来此地称为郭家巷村。

同样的记载,在即墨《郭氏族谱》(八世祖郭琇所作)也能见到,该书序言中写到"吾家原籍青州府枣园人,明永乐二年有祖讳登高,携家迁墨,卜居西关支南隅。厥后,子姓繁衍聚族于斯邑,人遂呼其地为郭家巷。"意思是说,郭家的一世祖叫郭登高,原籍是青州府枣园,明朝永乐二年携家带口来到即墨,在此繁衍生息,他们生活的地方,就叫做郭家巷了。

据郭家后人回忆,郭氏八世祖郭琇不仅给《即墨郭氏族谱》作了序言,而且族谱辈分也是由这位八世祖所创,辈分列明十个字,为"宗中作正士,文成方显德",这里面的意思不言而喻,包含郭家先祖对后人的要求和期望,也可以看做是郭氏家族的祖训和家风。

不仅如此,这位八世祖,也是由于他著名的三本奏疏,《参河臣疏》、《纠大臣疏》和《参近臣疏》,刚正不阿的秉性被称为"铁面御史",当地人称"郭三本",在即墨一地世代闻名。

至于,为什么郭家的族谱,从八世祖郭琇才开始创立呢?据传说,其中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特殊历史。

据说,即墨郭氏,源于潍坊青州郭氏。青州郭氏是当地的大族,当年郭琇的六世祖,明代兵部尚书郭尚友(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历任县令、漕运总督、户部尚书。),曾经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与时任潍县的知县周亮工,联合抗击了前来进攻潍县县城的清兵,清兵数次围潍县城,但是均没有拿下城池。后来清兵大局入关,一举攻占了北京城,明朝灭亡,覆巢之下无完卵,潍县城当然也无法保住。

改朝换代以后,郭尚友接到了清廷的聘书,要求他出任新朝官吏,郭尚友不愿做贰臣,婉言拒绝了清廷的邀请。虽如此,但是郭尚友一直心中不安,担心当时组织潍县军民抗清的事情,被人揭发出来,从而遭到朝廷迫害,因此潍坊郭氏家族的一些当年的抗清参与者,就开始隐姓埋名,外出逃亡躲避。

由此,郭琇的父亲郭景昌(七世祖)就逃亡到了即墨的郭家巷,郭琇六岁时,据说因为躲避即墨兵乱,郭景昌曾经迁移到文登县的宋家集。

说起这次兵乱,还与即墨的另一望族黄氏家族有关。1644年,闯王李自成进京,明朝灭亡的消息传遍,顿时天下大乱。即墨当地的黄大夏、郭尔标等人,趁乱造反,率领一众人等攻占即墨,即墨县令出逃。当时的黄宗昌与当地士绅组织了有效抵抗,守御城池四十余日。后来清兵赶到,驱散了黄、郭的骚乱,占领了即墨城。据查,黄大夏原名黄宗贤,是黄宗昌叔伯兄弟,变乱后被销掉族籍,后人搬迁到莱阳一带,不再回乡。至于郭尔标,原是"只身光棍",投靠到黄家为奴,此事之后,即被正法,他也是郭琇肆父郭尔印的同宗兄弟,也就是郭琇的叔伯。谁知,这次兵乱貌似结束,竟成了多年后构陷郭琇的一大罪状。

兵乱后,七世祖郭景昌回到了郭家巷居住。去世前,他将年幼的郭琇过继到了伯父郭尔印的名下。郭景昌和郭尔印并非同辈同宗,之所以有这种操作,有人考证,这也是潍县郭家不得已为之的避祸方式,通过这个方式,郭琇就进入了即墨郭家的宗系,将以前那段危险的家族历史隐藏起来,抹除政治痕迹,躲避朝廷的追责。这一来,郭琇的郭家,来到即墨落户的一世祖,应该是他的生父郭景昌,而即墨郭氏的初祖才是族谱中记载的郭登高(郭尔印家的郭氏初祖)。

郭琇(1638-1715),字瑞甫,号华野,因其著名的三本奏疏,人送雅号"郭三本",世称其"铁面御史"。他的仕途,起于清代康熙年间,官声清正,勤勉干练,他任职吴江知县七年半,朝廷考评批语称"治行为江南最",就是说,郭琇行政能力是江南最好的。后改任御史和湖广总督等职务。

五十岁上,郭琇补授了江南道试监察御史。在任上,他上了著名的三道奏疏《参河臣疏》、《纠大臣疏》和《参近臣疏》,参奏纳兰明珠、高士奇等当朝权臣,由于他刚正耿介,得罪不少朝廷权奸,受到反噬,遭受构陷,几次险些杀身成仁。幸亏康熙明察秋毫,恩赦郭琇平安返乡,才没有遭遇冤狱。

郭琇返乡后,因屈氏只生一女,就将同族的郭廷翼(就是撰写《华野郭公年谱》的郭氏后人)过继名下。屈氏去世后,郭琇续弦王氏、田氏,二位夫人先后生下次子郭廷翥和三子郭廷翕。郭琇被罢归十二年后,在即墨故乡安然去世,享年七十八岁。郭琇死后,与原配夫人屈氏合葬于即墨东北辛戈庄村南茔。

(原创文章)

Tags:青岛,即墨,郭氏,族谱,直到,世祖,创立,因为,一段,不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