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促销

产业兴旺绘蓝图,经营主体助发展,美丽乡村换新颜

2019-12-13 18:20商家促销

简介" 党建公园——蓝村。张建华摄 半岛记者杨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是青岛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任务。致力打造产业兴旺、活力十足,生态宜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文明有序,治理有效、和谐稳定,脱贫奔康...

"产业兴旺绘蓝图,经营主体助发展,美丽乡村换新颜

党建公园——蓝村。张建华摄

半岛记者杨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是青岛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任务。致力打造产业兴旺、活力十足,生态宜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文明有序,治理有效、和谐稳定,脱贫奔康、丰衣足食的新农村,是即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落脚点。随着各级各部门的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股劲风在即墨区农村激荡起一池活水,绿油油的田间地头,涌现出勃勃生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如今,越来越多“升级版”的美丽乡村在即墨各地呈现。

近日,半岛记者围绕乡村振兴的主题,记录了即墨各地在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好举措、显著成效。通过深入采访,记者切身体验了即墨区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发展实践,近距离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农村发展的新气象。

产业兴旺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近日,半岛记者在即墨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泊子村走访时看到,依托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和发展引擎,“山水田园、幸福乡村”的美好愿景正在即墨成为现实。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70岁的张公旦是即墨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泊子村农民,自从他把自家三亩土地流转给润德家庭农场,感觉日子比以前如意多了。“每亩每年流转费用800元,一年就能收入2000多元,我又在农场打工,一年能挣1万多元。”张公旦说,每天在茶园打理花花草草,工作不累,心情还好。

据了解,润德家庭农场共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茶叶,吸纳当地中老年农户在农场工作,每人每年收入近万元,不仅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难题,提高村民收入,也促进了当地的茶叶种植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绘蓝图,经营主体助发展,美丽乡村换新颜

即墨玫瑰小镇一角俯瞰。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础。即墨区农业农村局采取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服务、集合企业的方式,分别在鳌山卫街道、灵山镇等乡镇打造了梅香茶韵、花乡药谷、沽河七彩田园、向阳小镇、莲花山莲花湾等5个田园综合体。按照“一园一谷、一村一区”的四区空间发展布局,围绕“四区联动、四产并举、五大融合”的整体目标定位,突出以千亩茶园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以梅花谷企业为龙头的梅花产业、以慢悠花房、兰花基地为主的苗木产业和休闲运动度假四大产业,实现城乡融合、村企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和农旅融合的协同发展,打造四园共建、四产并举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截至目前,产业园已签约落地瑞克斯旺(青岛)蔬菜研发中心、青岛硕丰源种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与育苗工厂和山东省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5家,跟踪洽谈项目10余个,项目区现代种业企业初显集聚效应。”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作召介绍,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呈现出“扎根发展、递次推进”的格局,其目标是将移风店镇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蔬菜花卉种子研发中心和繁育中心,成为全国种业“南广州北青岛”格局承载地。

近年来,即墨区致力于打造青岛国际种业之都,把种业发展成即墨国际城市形象的新名片、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三农”发展的新引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通过出台项目落地、成果奖励等覆盖育种企业成长过程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商业化育种体系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成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资本为纽带、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乡村振兴新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重要支撑。即墨区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做大做强。半岛记者从即墨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即墨区处于正常经营状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37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62个,家庭农场565个,其他服务组织10个。同时,启动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近年培训2万余人次,实施以合作社、龙头企业入股带动成长的模式,积极扶持青年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共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0万元,依托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培训农村劳动力1685人。

培育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解决当下中国“谁来种地”“科学种地”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是更好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农业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由之路。培育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重点是要培育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即墨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对接农商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做好有资金需求的农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申请政府担保贷款工作,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的问题。年内培育评定省级示范社22家,区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

如今,在即墨,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民正转身为新型职业农民。“把地交给合作社托管,不仅不用出钱养地,挣的钱反而更多了,自己还能有时间打零工再挣一份。”青岛聚裕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于兵初介绍说,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农业种植全程托管服务,土地经营权归农户,农艺全程机械化和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统一由合作社负责。如此一来,不仅为农户降低了费用、增加了收益,而且增加了合作社农机作业数量和效益。

同时,即墨区农业农村局指导各镇街建立健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信息台账,组织开展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监测及申报工作,完成第四批6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申报和第二批4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监测工作。下一步,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加强新型经营主体信息台账的管理,并且有针对性分类开展政策业务指导和扶持服务,同时还要开展即墨区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评选工作。

产业兴旺绘蓝图,经营主体助发展,美丽乡村换新颜

段泊岚镇东乔戈庄村百福广场。美丽乡村焕发乡村振兴新面貌

村风融融,乡景如画。打造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三生三美”美丽乡村是实现农业农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多点发力,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新突破。即墨各地的村庄环境变好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了。这种改变,得益于即墨区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泊岚镇东乔戈庄村百福广场。段

条条宽敞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民居,房前花朵飘香,屋后疏竹簌簌,干净利落的健身广场。三两老人带着孩子边嬉戏边锻炼着身体,尽情享受着秀美乡村建设给农民带来的幸福生活。上千棵水杉树笔直地矗立在村庄东西、南北主干道两侧,每棵高约20米,高大挺拔、枝叶繁茂,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漫步在鳌山卫街道鳌角石村,处处洋溢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成果。这是即墨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结出的硕果,也是即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本村曾创即墨1000多个村庄中粮食亩产的第一名,也是第一个用自来水、第一个通电的村庄。

同时,即墨区多个街道针对美丽乡村的发展也是作了大量的工作,为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即墨区龙泉街道在美丽乡村打造之初,按照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整体规划,串点成线,在西部以龙泉河为生态中轴,建设“柳”“泉”文化的柳林村,景观别致的汪汪泊村和俞家屯村风景线。东部以莲茵河为中轴,串联台子村和张家庄等美丽乡村,打造独具乡土特色的旅游线路。沿线游览,水乡古韵、绿水青山的乡村风景画跃然眼前。

“龙泉街道设计的旅游线路很用心,景色多样、交通方便、贴地气,真不错。”来自市南区的陈安说道。据街道镇村建设中心负责人侯宾介绍,柳林-汪汪泊-俞家屯村这条线路,每年可吸引游客5万余人,街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另外以莲茵河为轴线串联的台子、张家庄等10个村庄的旅游线路不断完善,预计完成后,可接纳游客近50万人。同时,龙泉街道还投资4000余万元,高标准提升龙泉路、大田路、莲花山路等主要道路建设,实现旅游线路效益最大化,同时以与华侨城开展战略合作为契机,吸引培育一批民宿企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耕体验的农旅文旅项目,把优美的山水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

近年来,即墨坚持“产城人文”有机融合,美丽乡村建设遍地开花。目前,省、青岛市级21个村庄已全部开工建成;创建的170个达标村全部完工。另外即墨区新选取的27个示范村,达标村也已全部通过规划审批,有22个村庄初具形象。

即墨区大力实施村庄规划、绿化美化等11项重点工程,年内计划硬化农村街巷20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180个村庄供水管网改造、新建污水处理模块18处、完善提升社区服务中心50个,年内全区40%的村庄实现冬季清洁取暖,农村社区服务规范化运行达标率达到100%,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40%以上。

“环境美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村民素质也就上来了。”鳌山卫街道鳌角石社区工作人员高兴地说道,近年来,该村新事简办的多了,讲排场的少了;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多了,邻里纠纷、游手好闲的少了;吃苦耐劳、实干兴业的多了。产业旺了,村民富了,即墨区以生态宜居引领乡村振兴,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让美丽乡村更富吸引力。

党建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据了解,即墨区龙泉街道为改变以往农庄、村庄单打独斗,自成一家的局面,解决村庄产业发展难、集体增收难、村民致富难的问题,龙泉街道创新党建思路,成立了农旅产业联合党支部,将农旅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属地村庄党支部和街道服务保障部门整合起来,并邀请专家能人、技能人才、优秀企业家等通过座谈、设立专家站等方式,推动农业发展上规模、提品质、强服务。“马上迎来柿子采摘季,大家有推出的旅游产品可以登记一下,有什么好建议也说说。”近日,农旅产业联合党支部会议召开,与会人员就采摘季如何更好举办纷纷提出各自看法。

“自从入了党支部,学了不少新经验,今年准备再完善一下园区规划,争取也创个景区。”汪河水北村昱和庄园负责人王昱龙说。联合党支部的成立也加快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落地落实。汪河水南村就是其中的“获益人”。据该村村主任修士赞介绍,通过农村土地高效流转,占地500余亩的莲花山庄顺利落户,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3A景区,成为村庄集体增收致富的一大法宝。

随后,半岛记者来到即墨区灵山镇,据中姜村党支部书记孙中知介绍,村庄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老人在家种地,每人平均3亩地,但收入不高。如今,农民把地流转出去后来产业园打工,成了产业工人,能拿到两份收入。即墨区以社区党委为引领,建立“区委—镇街党(工)委—社区党委—村党组织”的“四级联动”机制,按照“党建引领、两区共建、产居融合、治理有效”的发展模式,引导几个或十几个村庄的土地、产业、人才等优势要素资源统筹使用,集中规划建设产居融合的新型社区,群众到园区就业、向社区集聚,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即墨区灵山镇党委书记修振爱介绍,灵山镇村庄多、规模小、资源分散,常年各自为战,发展优势不明显。该镇在镇村之间设立了5个社区党委,化“大党委”为“小党委”,每个社区党委管理8~10个村庄,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夯实了服务基层发展根基,增强了农村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和组织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坚实支撑。传统农业如果不在土地流转、社区改造方面实现突破,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很难。灵山镇建立了镇党委牵头、社区党委组织、村庄党支部实施的土地流转工作流程,推动土地集约化利用、市场化运作。灵山镇各个社区根据所辖村庄的区位、资源和产业特点,确立一项或几项主导产业,建立起10个产业园区,吸引龙头企业携带资本进入,推进村庄融合连片发展,培育形成了“基地+市场+服务”的花卉产业经营模式、“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农作物种植一游客体验参与一品牌农产品销售”村庄休闲发展模式,多个党支部也建在了园区产业链上,“产业发展在哪里、基层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特征凸显。目前,全镇流转土地4.5万亩,流转率达到58%,核心区村庄流转率100%。

"

Tags:产业,兴旺,蓝图,经营,主体,发展,美丽,乡村,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