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腰腿痛都有哪些症状 腰腿痛怎么办

腰腿痛都有哪些症状 腰腿痛怎么办

2020-04-05 06:01阅读(61)

腰椎周围有许多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对维持体位,增强脊椎的稳定性、平衡性和灵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这些韧带、筋膜、肌肉、小关节内滑膜等组织发生病变时,

1
腰椎周围有许多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对维持体位,增强脊椎的稳定性、平衡性和灵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这些韧带、筋膜、肌肉、小关节内滑膜等组织发生病变时,可发生腰痛。椎管内及椎间有马尾神经及神经根走行,当神经受病变因素影响时则引起腰痛和(或)腿痛、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下肢瘫痪,临床上将这一系列症候群统称为腰腿痛(pain in lower extremities and waist)。

2

病因

1、腰部本身疾患

(1)损伤性

如脊椎骨折与脱位、韧带劳损、肌肉劳损、黄韧带增厚、后关节突紊乱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脊柱滑脱等。

(2)退行性及萎缩性骨关节痛

椎体外缘及关节突关节边缘骨唇形成,腰椎间盘变性及骨质疏松等。

(3)先天性畸形

隐性脊椎裂、第5腰椎骶化、钩状棘突及半椎体等。

(4)姿势性

脊柱侧凸、腰前凸增加、驼背等。

(5)炎症

脊柱结核属特异性炎症,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属非特异性炎症,强直性脊柱炎亦属此类。

(6)肿瘤

转移癌占较大比例,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转移等。原发于脊柱的肿瘤有血管瘤、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等。

2、内脏疾患

(1)泌尿系统疾病

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等。

(2)妇科疾病

子宫体炎、附件炎、子宫后倾、盆腔肿瘤、子宫脱垂等。

3

常见疾病

脊椎骨折、脊椎脱位、韧带劳损、肌肉劳损、黄韧带增厚、后关节突紊乱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脊柱滑脱、腰椎间盘变性、骨质疏松、隐性脊椎裂、第5腰椎骶化、脊柱侧凸、腰前凸增加、驼背、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化脓性骨髓炎、乳腺癌、前列腺癌、血管瘤、骨巨细胞瘤、脊索瘤、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子宫体炎、附件炎、子宫后倾、盆腔肿瘤、子宫脱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部劳损、化脓性脊柱炎等。

4

急诊(120)指征

1、长期腰腿痛,症状突然加重,疼痛剧烈,不能活动,甚至出现瘫痪、大小便失禁;

2、严重外伤后出现的剧烈腰腿痛、活动受限;

3、剧烈腰腿痛,伴寒战、高热,病人卧床,惧怕移动身体、烦躁,警惕化脓性脊柱炎的可能;

4、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5

症状

腰腿痛伴以下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反复发作或长期持续;

2、疼痛剧烈,使患者走路间歇性跛行,在床上不敢翻身;

3、活动受限,影响向前弯腰、后仰、侧弯、前后旋转、伸膝、屈膝等活动;

4、疼痛可向大腿、小腿外侧放射,伴下肢麻木、无力等,常见于腰椎病变;

5、长期坐位或伸腰、屈腰工作,出现长期慢性腰腿痛,多为慢性劳损;

6、伴关节肿胀、僵硬、发热等,常见于风湿病等;

7、长期腰腿钝痛,伴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乏力、消瘦等,要警惕腰椎结核的可能;

8、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6

就诊科室

如出现上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病情稳定者,可于骨科、脊柱外科就诊。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腰腿痛出现多久了?

2、您的疼痛是哪种性质的,是刺痛、触痛,还是其他类型?

3、您的疼痛严重吗?您会如何形容这种疼痛?

4、除了腰腿痛,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6、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最近有受外伤吗?有做手术吗?

9、您有脊柱方面的疾病吗?

8

诊断原则

1、腰腿痛的诊断思路是

单纯腰痛→腰痛合并腿痛→查明原因。

腰腿痛患者诊断时应注意有无急慢性外伤史,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来源。疼痛来源于腰浅部软组织时,称为浅位疼痛,一般其主诉的疼痛部位与疾病的位置相符。如来自深部软组织(深部的韧带、关节囊及滑膜等)称深位疼痛,其疼痛的部位往往与病变位置不符,大多数为下列一些类别的疼痛:

(1)扩散性疼痛

即神经的一个分支受累时,疼痛除向该支分布区传导外,尚可传导至同一神经的另一分支,或邻近脊髓节段的其他神经支配区。例如棘间韧带,小关节囊病变时,可引起腰部骶棘肌外缘处疼痛,这是因为前者为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支配,后者则由其外侧支支配,两者都是脊神经的后支的分支,疼痛不同的分布由扩散所致。

(2)牵涉痛

由于内脏疾患的刺激,传入相关的脊髓节段所属的神经支配区发生疼痛。例如消化性溃疡所引起的腰背疼痛。

(3)放射性痛

由于神经根或神经干近位受累时,疼痛如闪电般地放射到该神经周围分布区所致。例如椎间盘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2、病史采集

如有无外伤史,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疼痛的范围,有无放射痛及神经功能障碍,是持续痛还是间歇痛,疼痛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是否还有其他部位疼痛,是静止痛还是活动后疼痛等。

3、进行相关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腰椎X线检查、肌电图检查、磁共振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9

鉴别诊断

1、损伤所致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1)急性腰扭伤

由于外力作用超过腰部软组织的生理负荷量或由于其他原因使腰肌等软组织功能失去控制时,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包括出血、肿胀、纤维断裂及小关节滑膜嵌顿等。

发生急性腰扭伤者,根据其外伤受力程度不同及上述损伤病理的不同,可发生各种症状和功能失调。但有一点即突然性急性疼痛是最常见的,且非常难忍,有的患者甚至在当时感到腰部闪电式疼痛或组织撕裂感,腰部立即失去活动控制而需卧下,不能活动,呈僵直状态,呼吸受影响,偶想翻身改变一下体位,剧烈的疼痛又会出现,而且往往向一侧或两侧臀部及下肢放射。其腰痛及下肢痛是一种反应性疼痛,且比较模糊不清,不能用一个手指指出集中痛点。待症状慢慢好转后,尚需用手扶托腰部,十分恐惧和谨慎地转变体位。

(2)慢性腰部劳损

一部分急性腰扭伤患者,未经及时与合理的治疗,而形成慢性腰肌创伤性瘢痕及粘连形成,腰肌力量减弱发生疼痛,另一部分患者可来自长期积累性创伤。大多数患者与职业性体位有一定关系,例如长期坐位工作。如果不注意合理操练,日久容易形成潜在的、积累性组织损伤。腰部肌力失调,形成疼痛和保护性痉挛。临床上症状分布大致可分以下三型:

①伸直型:大多数在伸腰工作多的患者(如教师)。疼痛部位多见于下腰三角区(骶棘肌髂骨起点处及髂腰韧带),其次为腰背筋膜、椎旁肌或腰眼处。

②屈曲型:多发生在屈腰或蹲位工作多的患者,疼痛多见于胸腰交界处软组织。

③旋转型:于脊柱旋转及扭曲情况下劳损,以背痛为主,多见于胸椎横突肋骨韧带关节囊部。

2、炎症所致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脊柱炎

发病较少,起病急骤,有持续寒颤、高热等脓毒血症症状。局部剧烈疼痛,强迫病人卧床,惧怕移动身体、烦躁。有明显的压痛和局部肿胀。白细胞数明显升高,血培养为阳性。X线早期偶见椎体骨质密度减低,后期可见明显破坏,修复期可见硬化、增生,甚至骨桥形成。椎旁穿刺抽脓是最直接的诊断依据。

(2)腰椎结核

起病缓慢,疼痛多为钝痛,休息时减轻,劳累则加重,可出现结核中毒症状,病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疼痛可相当剧烈,并沿神经根放射。姿势异常、常呈后仰位,坐时喜用手扶椅,以减轻体重对受累椎体的压力。脊柱活动受限,特别是弯腰活动受限,拾物试验阳性。局部压痛和叩击痛,严重者可出现截瘫。

(3)腰肌筋膜纤维织炎

本症命名较多,如肌筋膜炎、肌纤维织炎、肌风湿、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多见于中年以上,长期缺少锻炼和经常遭受潮湿寒冷影响者。本症特点是有特定的痛点,按压时,有一触即发的感觉,产生剧烈疼痛,甚至痛得跳起来。并向肢体远处传导,故称为“激痛点”,这是本症所特有的现象。这类疼痛传导并不符合神经解剖传导,但可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发凉、内脏痛等,痛点作普鲁卡因封闭后,疼痛立即消失,有时效果是长期的。

3、肿瘤所致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1)骶部硬膜外囊肿

最常见的症状是腰骶部钝痛,其疼痛发生在站起和坐下的过程中,腰骶部有压痛和扣击痛,并以S1~2最显著。可出现下肢痛及膀胱功能障碍。腰腿痛与体位变化的明显关系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的主要依据。X线检查可能发现先天性异常。如隐性脊柱裂、移行性脊椎、脊椎滑移或侧移等。大的囊肿可见能骶骨质被侵蚀的现象。脊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现在MRI亦可明确诊断。

(2)脊索瘤

发展缓慢,早期症状轻微,且不典型,往往仅有下腰痛和骶臀部酸痛。少数病例就诊时已有马尾受压症状,如括约肌功能障碍。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3)腰骶椎转移性肿瘤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的程度不一,在早期疼痛轻,呈间歇性,逐渐变为持续性。比较快出现脊髓、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出现根性神经痛,感觉可减退,肌力减退以至麻痹,常伴括约肌功能障碍。纵向叩击头顶或按压双肩可使病椎疼痛加重。

4、退行性变和发育异常所致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病突出的症状是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多数病人先有腰痛,过一段时间后出现腿痛;部分病人腰腿痛同时出现,有些病人出现腿痛后腰痛消失或减轻。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烧灼样痛或刀割样痛,且伴有麻胀等感觉。

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下肢痛沿神经根分布区放射,故称根性痛;疼痛与腹压有关。疼痛与活动、体位有关,一般于活动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跛行。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或纤维环完全破裂大块髓核碎片脱入椎管者,可出现广泛的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损害症状和体征。小腿和足部肌肉广泛萎缩、无力、甚至完全瘫痪。感觉减退或消失区广泛,常包括患侧臀部、大腿外侧、小腿和足部。鞍区感觉也减退或消失;大小便功能发生障碍。跟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伴发症状: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腰肌痉挛紧张,重者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肌肉萎缩、肌力减退、甚至瘫痪;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健腿抬高试验阳性,上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2)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而产生临床症状者为椎管狭窄症。分为发育性椎管狭窄、退行性椎管狭窄、医源性椎管狭窄和其他骨病和创伤引起的椎管狭窄。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起病缓慢,常先有慢性腰痛史,后出现腿痛,反复发作,间歇性跛行是其典型表现,即休息或坐位时症状减轻甚至消失,行走数十米至数百米症状出现并逐渐加重,以至于需要间歇休息。常伴有下肢麻木行走无力。侧隐窝狭窄有神经根痛,疼痛往往是持续性,活动时加重。在未造成持续性压迫前多无明显体征,脊柱无畸形,腰部无压痛及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下肢感觉、肌力、反射大多正常。发生持续性压迫后,可出现受压的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支配区的肌力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中央椎管狭窄,严重者有马鞍区感觉减退、排便及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马尾损伤表现。

5、坐骨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是由L3一部分及全部L4~S2神经根所构成。由于腰骶脊神经根出椎管后走行于髂丛和坐骨神经根干之中,当三者之一受累时可引起某些相似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在下肢感觉、运动与反射的障碍,其中以下肢放射痛、跛行、肌肉无力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尤为多见。三者病变的病理解剖部位与特点并不一致。除少数病例其中二个或三个可并发外,一般均为单发,并各具特点。

(1)根性痛

多系椎管或椎管外病变压迫或刺激局部脊神经根所致。其中以髓核突出(或脱出)、根管狭窄及椎管内肿瘤三者最为多见。其病变主要见于或波及根管处,并与硬膜囊及根袖直接相关连。由于致压物而使脊神经根直接受累。因此,临床上除一般共性症状外,主要特点是:

①椎旁压痛:均较明显,尤以叩击局部及腰椎活动时为剧。此主要由于患部脊神经根背侧可同时受累所致。此现象在干性痛与丛性痛者难以出现。

②屈颈实验:此主要由于颈椎在前屈状态下,通过对硬膜囊,并延及根袖的牵拉而增加受累神经根的张力与压力而出现疼痛感。而病变位于椎管与根管外的干性痛或丛性痛则不存在。

③脊神经根的定位症状:诸脊神经根所司的感觉、运动及反射视脊节不同而具有明确的定位特征,尤以感觉障碍区及反射弧更为重要。其受累范围较干性痛及丛性痛者为局限。

(2)干性痛

由于其病理改变主要位于盆腔出口处,因此其表现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合二为一的坐骨神经干性痛。主要表现特点是:

①压痛点:位于环跳穴处,深压时多向下放射至足底,其范围较根性痛者明显增大。在腰部则无明显的压痛和叩痛。

②下肢旋转实验:一般均为阳性。

③干性定位症状:其受累范围表现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因此,不仅范围广泛,且所包括的脊神经根仅限于L4~S2

④足底麻木:即由坐骨神经所支配的足底部有麻木感。

(3)丛性痛

位于盆腔内的骶丛,如因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及肿瘤等疾患受累,则可致从该丛发出之神经干同时出现症状。其中以坐骨神经干、股神经干及臀上神经支为多见,因此,临床出现以下特点:

①多干性疼痛:即在同一病例同时具有数根干性疼痛症状,其中的坐骨神经的下肢放射痛、股神经的大腿前部放射痛、臀上神经的骶部痛及闭孔内神经的膝部痛为多见。上述症状可同时出现。也可交替出现。视病变部位轻重不一,数干之间受累程度亦有差异。

②腰骶部叩击实验:此不同于根性痛,当叩击腰骸部时患者不仅无痛感,反而诉说“舒服”(盆腔内肿瘤者除外)。

③盆腔系统检查:绝大多数丛性痛为女性,因此凡疑有此病者均应请妇产科行专科检查以排除该科疾患。

④反射改变: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多同时出现减弱或消失。

鉴别诊断

1、损伤所致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1)急性腰扭伤

由于外力作用超过腰部软组织的生理负荷量或由于其他原因使腰肌等软组织功能失去控制时,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包括出血、肿胀、纤维断裂及小关节滑膜嵌顿等。

发生急性腰扭伤者,根据其外伤受力程度不同及上述损伤病理的不同,可发生各种症状和功能失调。但有一点即突然性急性疼痛是最常见的,且非常难忍,有的患者甚至在当时感到腰部闪电式疼痛或组织撕裂感,腰部立即失去活动控制而需卧下,不能活动,呈僵直状态,呼吸受影响,偶想翻身改变一下体位,剧烈的疼痛又会出现,而且往往向一侧或两侧臀部及下肢放射。其腰痛及下肢痛是一种反应性疼痛,且比较模糊不清,不能用一个手指指出集中痛点。待症状慢慢好转后,尚需用手扶托腰部,十分恐惧和谨慎地转变体位。

(2)慢性腰部劳损

一部分急性腰扭伤患者,未经及时与合理的治疗,而形成慢性腰肌创伤性瘢痕及粘连形成,腰肌力量减弱发生疼痛,另一部分患者可来自长期积累性创伤。大多数患者与职业性体位有一定关系,例如长期坐位工作。如果不注意合理操练,日久容易形成潜在的、积累性组织损伤。腰部肌力失调,形成疼痛和保护性痉挛。临床上症状分布大致可分以下三型:

①伸直型:大多数在伸腰工作多的患者(如教师)。疼痛部位多见于下腰三角区(骶棘肌髂骨起点处及髂腰韧带),其次为腰背筋膜、椎旁肌或腰眼处。

②屈曲型:多发生在屈腰或蹲位工作多的患者,疼痛多见于胸腰交界处软组织。

③旋转型:于脊柱旋转及扭曲情况下劳损,以背痛为主,多见于胸椎横突肋骨韧带关节囊部。

2、炎症所致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脊柱炎

发病较少,起病急骤,有持续寒颤、高热等脓毒血症症状。局部剧烈疼痛,强迫病人卧床,惧怕移动身体、烦躁。有明显的压痛和局部肿胀。白细胞数明显升高,血培养为阳性。X线早期偶见椎体骨质密度减低,后期可见明显破坏,修复期可见硬化、增生,甚至骨桥形成。椎旁穿刺抽脓是最直接的诊断依据。

(2)腰椎结核

起病缓慢,疼痛多为钝痛,休息时减轻,劳累则加重,可出现结核中毒症状,病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疼痛可相当剧烈,并沿神经根放射。姿势异常、常呈后仰位,坐时喜用手扶椅,以减轻体重对受累椎体的压力。脊柱活动受限,特别是弯腰活动受限,拾物试验阳性。局部压痛和叩击痛,严重者可出现截瘫。

(3)腰肌筋膜纤维织炎

本症命名较多,如肌筋膜炎、肌纤维织炎、肌风湿、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多见于中年以上,长期缺少锻炼和经常遭受潮湿寒冷影响者。本症特点是有特定的痛点,按压时,有一触即发的感觉,产生剧烈疼痛,甚至痛得跳起来。并向肢体远处传导,故称为“激痛点”,这是本症所特有的现象。这类疼痛传导并不符合神经解剖传导,但可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发凉、内脏痛等,痛点作普鲁卡因封闭后,疼痛立即消失,有时效果是长期的。

3、肿瘤所致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1)骶部硬膜外囊肿

最常见的症状是腰骶部钝痛,其疼痛发生在站起和坐下的过程中,腰骶部有压痛和扣击痛,并以S1~2最显著。可出现下肢痛及膀胱功能障碍。腰腿痛与体位变化的明显关系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的主要依据。X线检查可能发现先天性异常。如隐性脊柱裂、移行性脊椎、脊椎滑移或侧移等。大的囊肿可见能骶骨质被侵蚀的现象。脊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现在MRI亦可明确诊断。

(2)脊索瘤

发展缓慢,早期症状轻微,且不典型,往往仅有下腰痛和骶臀部酸痛。少数病例就诊时已有马尾受压症状,如括约肌功能障碍。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3)腰骶椎转移性肿瘤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的程度不一,在早期疼痛轻,呈间歇性,逐渐变为持续性。比较快出现脊髓、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出现根性神经痛,感觉可减退,肌力减退以至麻痹,常伴括约肌功能障碍。纵向叩击头顶或按压双肩可使病椎疼痛加重。

4、退行性变和发育异常所致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病突出的症状是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多数病人先有腰痛,过一段时间后出现腿痛;部分病人腰腿痛同时出现,有些病人出现腿痛后腰痛消失或减轻。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烧灼样痛或刀割样痛,且伴有麻胀等感觉。

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下肢痛沿神经根分布区放射,故称根性痛;疼痛与腹压有关。疼痛与活动、体位有关,一般于活动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跛行。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或纤维环完全破裂大块髓核碎片脱入椎管者,可出现广泛的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损害症状和体征。小腿和足部肌肉广泛萎缩、无力、甚至完全瘫痪。感觉减退或消失区广泛,常包括患侧臀部、大腿外侧、小腿和足部。鞍区感觉也减退或消失;大小便功能发生障碍。跟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伴发症状: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腰肌痉挛紧张,重者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肌肉萎缩、肌力减退、甚至瘫痪;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健腿抬高试验阳性,上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2)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而产生临床症状者为椎管狭窄症。分为发育性椎管狭窄、退行性椎管狭窄、医源性椎管狭窄和其他骨病和创伤引起的椎管狭窄。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起病缓慢,常先有慢性腰痛史,后出现腿痛,反复发作,间歇性跛行是其典型表现,即休息或坐位时症状减轻甚至消失,行走数十米至数百米症状出现并逐渐加重,以至于需要间歇休息。常伴有下肢麻木行走无力。侧隐窝狭窄有神经根痛,疼痛往往是持续性,活动时加重。在未造成持续性压迫前多无明显体征,脊柱无畸形,腰部无压痛及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下肢感觉、肌力、反射大多正常。发生持续性压迫后,可出现受压的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支配区的肌力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中央椎管狭窄,严重者有马鞍区感觉减退、排便及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马尾损伤表现。

5、坐骨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是由L3一部分及全部L4~S2神经根所构成。由于腰骶脊神经根出椎管后走行于髂丛和坐骨神经根干之中,当三者之一受累时可引起某些相似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在下肢感觉、运动与反射的障碍,其中以下肢放射痛、跛行、肌肉无力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尤为多见。三者病变的病理解剖部位与特点并不一致。除少数病例其中二个或三个可并发外,一般均为单发,并各具特点。

(1)根性痛

多系椎管或椎管外病变压迫或刺激局部脊神经根所致。其中以髓核突出(或脱出)、根管狭窄及椎管内肿瘤三者最为多见。其病变主要见于或波及根管处,并与硬膜囊及根袖直接相关连。由于致压物而使脊神经根直接受累。因此,临床上除一般共性症状外,主要特点是:

①椎旁压痛:均较明显,尤以叩击局部及腰椎活动时为剧。此主要由于患部脊神经根背侧可同时受累所致。此现象在干性痛与丛性痛者难以出现。

②屈颈实验:此主要由于颈椎在前屈状态下,通过对硬膜囊,并延及根袖的牵拉而增加受累神经根的张力与压力而出现疼痛感。而病变位于椎管与根管外的干性痛或丛性痛则不存在。

③脊神经根的定位症状:诸脊神经根所司的感觉、运动及反射视脊节不同而具有明确的定位特征,尤以感觉障碍区及反射弧更为重要。其受累范围较干性痛及丛性痛者为局限。

(2)干性痛

由于其病理改变主要位于盆腔出口处,因此其表现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合二为一的坐骨神经干性痛。主要表现特点是:

①压痛点:位于环跳穴处,深压时多向下放射至足底,其范围较根性痛者明显增大。在腰部则无明显的压痛和叩痛。

②下肢旋转实验:一般均为阳性。

③干性定位症状:其受累范围表现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因此,不仅范围广泛,且所包括的脊神经根仅限于L4~S2

④足底麻木:即由坐骨神经所支配的足底部有麻木感。

(3)丛性痛

位于盆腔内的骶丛,如因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及肿瘤等疾患受累,则可致从该丛发出之神经干同时出现症状。其中以坐骨神经干、股神经干及臀上神经支为多见,因此,临床出现以下特点:

①多干性疼痛:即在同一病例同时具有数根干性疼痛症状,其中的坐骨神经的下肢放射痛、股神经的大腿前部放射痛、臀上神经的骶部痛及闭孔内神经的膝部痛为多见。上述症状可同时出现。也可交替出现。视病变部位轻重不一,数干之间受累程度亦有差异。

②腰骶部叩击实验:此不同于根性痛,当叩击腰骸部时患者不仅无痛感,反而诉说“舒服”(盆腔内肿瘤者除外)。

③盆腔系统检查:绝大多数丛性痛为女性,因此凡疑有此病者均应请妇产科行专科检查以排除该科疾患。

④反射改变: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多同时出现减弱或消失。

10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1)卧床休息

急性期排除化脓性炎症的情况均可卧床休息制动,3~4周后多数可好转。

(2)牵引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的。

(3)推拿、按摩

对慢性腰肌劳损效果肯定。

(4)支具及腰围

急性期后,起床活动时用做临时保护措施,不宜长期使用。

(5)针灸、理疗

(6)药物治疗

止痛药及舒筋活血药物可酌情使用;痛点封闭时注射部位要准确,否则无效。不宜反复多次实施。

(7)锻炼

疼痛缓解或消失后可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及腹肌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出血及渗出液的吸收,防止粘连和肌肉萎缩,增强肌力等。

2、手术治疗

(1)开窗冲洗引流

适用于化脓性脊柱炎。

(2)病灶清除术

适用于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其手术适应证包括大块不能吸收的死骨、巨大脓肿、经久不愈的窦道、有神经压迫症状者。

(3)椎间盘摘除术及椎管扩大成形术

包括开窗法、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

(4)其他

包括椎间盘切除、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椎间融合术。

11

日常

气候或地理条件的变化、居住环境、体位不良、体力不足、肥胖、情绪低落及精神紧张等,可能会诱发腰腿痛。组织退行性病变、创伤后组织瘢痕粘连、肌间隙压力增高、组织新陈代谢失调及小关节滑膜炎性肥厚等,可能会继发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