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肝郁脾虚证都有哪些症状 肝郁脾虚证怎么办

肝郁脾虚证都有哪些症状 肝郁脾虚证怎么办

2020-04-04 23:01阅读(61)

肝郁脾虚证,中医病症名。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胁胀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肝脾不调证。多发生于女性,多因情志不遂,而致肝

1
肝郁脾虚证,中医病症名。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胁胀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肝脾不调证。多发生于女性,多因情志不遂,而致肝气郁结,脏腑功能失调。常见于泄泻、胁痛、臌胀、腹痛、月经不调、带下病等疾病中。

2

病因

3

常见疾病

1、泄泻?

其病变特点为平素常有胸胁痞闷,嗳气食少,每因情志影响,愤怒、抑郁或精神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此乃脾气素虚,或素有食滞与湿邪,每因情志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所致。治宜抑肝扶脾,方用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2、胁痛?

临床表现以胀痛为主,疼痛走窜,疼痛每因抑郁或恼怒之时出现或加重为特点。其疼痛乃由肝失条达,气机不利,疏泄失职所致。日久肝气乘脾,除由胁痛外,尚可由食少纳呆,面目虚浮,肢困无力等症状。治宜疏肝理气健脾,方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酌加健脾药物如茯苓、白术等。

3、臌胀?

临床表现偏重于气滞湿阻。故以腹大按之不坚,腹皮绷紧,胁下胀满或疼痛,小便短少,食少纳呆,食后作胀,嗳气不爽,苔白腻,脉弦为特点。本病可由感受湿邪,或饮食不节,饮酒过度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水湿蕴结化热,湿热流于中焦,脾虚湿盛侮肝,肝气失于条达,遂致气血凝滞,脉络瘀滞,渐成臌胀。治宜疏肝理气,除湿散满,方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合胃苓汤(《丹溪心法》)。

4、腹痛?

临床以食少纳呆、脘腹胀闷、痛引少腹、攻窜不定、随情志变化而疼痛加剧,得嗳气或矢气则其痛可减为特点。此由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所致。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舒肝散。

5、月经不调?

其病特点为经期或前或后,经量多少或多,经行不畅,色暗有块,胸胁乳房胀痛,小腹涨甚,多伴有烦躁易怒,食少纳呆。此由情志抑郁,或恼怒伤肝引起的肝气逆乱,疏泄失职,冲任不调;肝郁乘脾,脾虚不能统血,血海溢蓄失常所致。治宜疏肝健脾,养血调经,方用逍遥散(《和剂局方》)。

6、带下病?

临床以黄带绵绵不断,稠黏臭秽,或流黄水,或挟血液,阴中灼热或阴部痛痒,且伴有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胸胁胀满,腹胀便溏等为特点。此因烦躁多怒伤肝,肝气横逆泛脾,脾失云画,湿浊内生,湿热内生,湿热郁久化热,湿热下注损伤冲带所致,亦有脾虚湿盛,反侮肝木,肝气郁结化热,湿热下注所成。治宜疏肝清热利湿,方用龙肝泻肝汤(《医宗金鉴》)。

4

急诊(120)指征

症状

5

症状

6

就诊科室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8

诊断原则

9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0

治疗方法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