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蹒跚步态都有哪些症状 蹒跚步态怎么办

蹒跚步态都有哪些症状 蹒跚步态怎么办

2020-04-04 15:03阅读(63)

蹒跚步态是由于躯干及骨盆带肌肉无力、萎缩,脊柱前凸,出现行走时臀部左右摇摆如鸭步,常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脊髓肌肉萎缩等疾?

1
蹒跚步态是由于躯干及骨盆带肌肉无力、萎缩,脊柱前凸,出现行走时臀部左右摇摆如鸭步,常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脊髓肌肉萎缩等疾病。严重时,腿部和足部肌肉挛缩可造成马蹄足内翻畸形和\"O\"形腿。

2

病因

1、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双侧髋关节脱位会导致蹒跚步态、脊柱前凸和疼痛。

2、肌营养不良

如Duchenne肌肉萎缩症、Becker肌肉萎缩症、面肩臂肌营养不良等。

3、脊髓肌肉萎缩

如遗传性家族性少年型肌萎缩(Kugelberg-Welander 综合征)、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Werdnig-Hoffmann病)等。

3

常见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脊髓肌肉萎缩、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髋关节脱位等。

4

急诊(120)指征

5

症状

1、行走时有异常步态,出现行走时臀部左右摇摆如鸭子走路的情况;

2、伴有肢体肌肉萎缩、肌无力、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

3、伴有腰臀、下肢等部位病变畸形,如马蹄足、\"O\"形腿等;

4、伴有局部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6

就诊科室

1、怀疑由骨骼肌肉病变导致出现蹒跚步态的患者可在骨科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2、怀疑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出现蹒跚步态的患者可在神经科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步态异常的?这个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步态异常的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慢慢出现的?

4、除了步态异常的现象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症状呢,比如关节疼痛等?

5、最近有进行剧烈的运动吗?近期脚、腿等受过什么外伤吗?

6、以前有受过什么外伤或做过什么手术吗?

7、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8、您的家人亲属有没有类似的症状?

8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年龄、伴发症状,体格检查阳性体征、血清酶学检查、X线片、CT、肌电图等结果可诊断。

9

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原发性骨骼肌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本病可由多种遗传方式引起,其临床表现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形成许多类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是重要而敏感的指标,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

(2)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

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脫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髋发育不全,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股骨头在关节囊内丧失其与髋臼的正常关系,以致在出生前及出生后不能正常发育。双侧脱位时表现为摇摆步态,患儿臀部明显后突,腰前凸增大。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体征、X线片检查及测量,即可诊断。

(3)脊髓肌肉萎缩

是儿童期遗传性神经病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种,有较高的死亡率,分为多种类型。如遗传性家族性少年型肌萎缩在早期可出现蹒跚步态,疾病进展缓慢,最长在20年后完全丧失行走能力。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双腿和骨盆的肌肉萎缩,并累及肩膀、Gowers征阳性、眼肌麻痹和舌肌震颤;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在孩子开始学习走路时出现蹒跚步态,且病情逐渐恶化,到青春期时最终完全丧失行走能力。其他症状包括脊柱前凸和腹部凸出以及臀部和大腿肌肉无力。

2、相似症状鉴别

(1)痉挛性偏瘫步态

表现为用足尖走路,交叉前进,似剪刀状。为双侧皮质脊髓束受损所致。常见于脑瘫、脊髓压迫症、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

(2)慌张步态

表现为头颈及身体前屈,肘、腕、膝关节屈曲;行走时起步迟缓,随后加快,小碎步前冲,肢自然摆臂减少,停步及转身困难,易跌倒。见于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

(3)跨阈步态

表现为向前迈步抬腿过高,足尖下垂,并先触及地面。为胫前肌群病变或腓总神经损害所致。常见于腓总神经损伤、普髓灰质炎或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等。

(4)痉挛性偏瘫步态

表现为病侧上肢屈曲、内收、旋前,不能自然摆动,下肢伸直、外旋,迈步时患侧盆骨部提高,腿外旋画半圈拖曳运动。为单侧皮质脊髓束受损所致。见于脑血管病或脑外伤。

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原发性骨骼肌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本病可由多种遗传方式引起,其临床表现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形成许多类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是重要而敏感的指标,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

(2)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

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脫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髋发育不全,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股骨头在关节囊内丧失其与髋臼的正常关系,以致在出生前及出生后不能正常发育。双侧脱位时表现为摇摆步态,患儿臀部明显后突,腰前凸增大。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体征、X线片检查及测量,即可诊断。

(3)脊髓肌肉萎缩

是儿童期遗传性神经病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种,有较高的死亡率,分为多种类型。如遗传性家族性少年型肌萎缩在早期可出现蹒跚步态,疾病进展缓慢,最长在20年后完全丧失行走能力。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双腿和骨盆的肌肉萎缩,并累及肩膀、Gowers征阳性、眼肌麻痹和舌肌震颤;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在孩子开始学习走路时出现蹒跚步态,且病情逐渐恶化,到青春期时最终完全丧失行走能力。其他症状包括脊柱前凸和腹部凸出以及臀部和大腿肌肉无力。

2、相似症状鉴别

(1)痉挛性偏瘫步态

表现为用足尖走路,交叉前进,似剪刀状。为双侧皮质脊髓束受损所致。常见于脑瘫、脊髓压迫症、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

(2)慌张步态

表现为头颈及身体前屈,肘、腕、膝关节屈曲;行走时起步迟缓,随后加快,小碎步前冲,肢自然摆臂减少,停步及转身困难,易跌倒。见于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

(3)跨阈步态

表现为向前迈步抬腿过高,足尖下垂,并先触及地面。为胫前肌群病变或腓总神经损害所致。常见于腓总神经损伤、普髓灰质炎或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等。

(4)痉挛性偏瘫步态

表现为病侧上肢屈曲、内收、旋前,不能自然摆动,下肢伸直、外旋,迈步时患侧盆骨部提高,腿外旋画半圈拖曳运动。为单侧皮质脊髓束受损所致。见于脑血管病或脑外伤。

10

治疗方法

主要是明确诊断,找到病因,针对性治疗原发病。常见原发病治疗如下:

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迄今无特异性治疗,只能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如增加营养,正常活动。物理疗法和矫形治疗可预防及改善脊柱畸形和关节挛缩,对维持活动功能很重要。患者可适当运动,但要避免劳累,防止加重病情。药物可选用辅酶Q10、ATP、维生素E等。

2、多发性肌炎

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作适当体疗,防止并发症和肌肉挛缩。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激素、血浆交换和静注免疫球蛋白。

3、髋关节脱位

对髋关节进行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