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管型尿都有哪些症状 管型尿怎么办

管型尿都有哪些症状 管型尿怎么办

2020-04-04 13:00阅读(62)

管型尿(cylindruria)是指因尿液中管型数量增加,尿沉渣12h计数>5000个,或镜检时发现大量或出现其他类型管型的情况。管型尿见于肾小球病变,亦可见于肾小管或

1
管型尿(cylindruria)是指因尿液中管型数量增加,尿沉渣12h计数>5000个,或镜检时发现大量或出现其他类型管型的情况。管型尿见于肾小球病变,亦可见于肾小管或间质病变。正常人尿内可有少量透明及细颗粒管型。

2

病因

不同管型的病因具体如下:

1、透明管型

健康人偶见,其增多见于肾实质性病变。大量的透明管型也可见于急性心功能不全、发热、使用呋塞米、利尿酸后、剧烈运动后。

2、红细胞管型

见于急性肾小球病变、肾小球出血等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小管坏死、移植肾急性排异等。

3、白细胞管型

见于肾脏感染性病变或免疫性反应,如肾盂肾炎、急性肾炎等。

4、上皮细胞管型

见于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炎晚期等。

5、颗粒管型

细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药物、重金属中毒所致的肾小管损伤。

6、蜡样管型

见于肾单位长期阻塞、肾小管有严重病变。

7、脂肪管型

见于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8、肾衰管型

见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出现于慢性肾衰竭提示预后不良。

3

常见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肾衰竭等。

4

急诊(120)指征

5

症状

尿液检查发现管型尿,或伴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1、反复或持续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困难;

2、伴尿液浑浊、血尿;

3、伴畏寒、发热,且体温持续升高;

4、伴腰痛、乏力、全身不适;

5、存在腰部外伤;

6、既往有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或接触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经历;

7、检查发现蛋白尿等其他尿液异常;

8、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6

就诊科室

患者可去肾内科就诊。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是何时发现的管型尿症状?什么类型的管型尿?

2、除管型尿,您是否还存在尿频、尿急、腰痛等其他不适?

3、您原来有过管型尿吗?什么原因导致的?

4、您近期有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

5、您曾经或目前是否患有肾炎、肾小管病变等肾脏疾病?

6、您近期有过发热、剧烈运动或使用利尿剂等药物的情况吗?

7、您有进行过肾脏相关手术或检查吗?什么时候?

8、您有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疾病吗?是否进行过治疗?

9、您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吗?是否有用药控制?

10、您吸烟吗?吸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1、您有饮酒的习惯吗?每天饮酒多少?

8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既往患病史及相关辅助学检查就能确诊。

9

鉴别诊断

1、各种管型之间的鉴别

(1)透明管型

只含有Tamm-Horsfall蛋白。正常人可见,在肾脏疾病时,往往与其他管型并见。

(2)透明颗粒管型

有的透明管型中包含数量不等的细小颗粒。

(3)颗粒管型

含有细小或粗大的颗粒。蛋白尿的患者,管型中的颗粒是包含超滤蛋白的溶酶体,而急性肾小管坏死者颗粒可能是变性的小管细胞。粗大的颗粒也可能是变性的细胞。

(4)蜡样管型

外观像熔化的蜡,较大,边缘清楚,有凹陷。

(5)细胞管型

①红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包含数量不等的红细胞。为肾小球出血的特异性表现,但敏感性较差。肾小球源性血尿的患者85%可见红细胞管型。对于不明原因孤立性镜下血尿的患者来若发现红细胞管型,则可能表明为肾小球源性的出血。当管型基质中的红细胞变性时,可形成血红蛋白管型,呈棕色,颗粒样。有时血红蛋白管型也可见于无血尿的情况。

②白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包含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表明来自肾脏的白细胞。对于尿路感染的患者有特别的意义。如果出现,表明肾实质受累。

③上皮管型:管型基质中包含小管上皮细胞,可见于各种肾小管损害。

(6)脂肪管型

包含数量不等的脂质。典型为脂滴或圆形脂质体,见于肾病或大量蛋白尿患者。

(7)混合管型

包含两种或以上管型。临床意义与组成成分相关。如颗粒-蜡样管型是肾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现,颗粒-上皮管型表明肾小管受损。

2、常见疾病的鉴别

(1)急性肾盂肾炎

由于尿路感染向上蔓延所致。除了膀胱刺激症状以外,常伴有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常有腰痛、乏力、全身不适,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体检发现肾区有明显叩痛。尿检查除脓尿、血尿外,有时可发现白细胞或颗粒管型。确诊有赖于尿培养。

(2)急性间质性肾炎

常因肾盂肾炎引起,也可因青霉素类、磺胺药、利福平和非甾体抗炎药物等药物过敏导致。严重时可有少尿和肾功能损害。常伴有其他过敏反应如皮疹等。尿中出现嗜酸粒细胞是特征性的表现,偶可见白细胞管型。

(3)慢性肾小球炎

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尿常规检查 常有轻、中度蛋白尿,同时伴有血尿,红细胞管型,肉眼血尿少见,多为镜下持续性血尿。

鉴别诊断

1、各种管型之间的鉴别

(1)透明管型

只含有Tamm-Horsfall蛋白。正常人可见,在肾脏疾病时,往往与其他管型并见。

(2)透明颗粒管型

有的透明管型中包含数量不等的细小颗粒。

(3)颗粒管型

含有细小或粗大的颗粒。蛋白尿的患者,管型中的颗粒是包含超滤蛋白的溶酶体,而急性肾小管坏死者颗粒可能是变性的小管细胞。粗大的颗粒也可能是变性的细胞。

(4)蜡样管型

外观像熔化的蜡,较大,边缘清楚,有凹陷。

(5)细胞管型

①红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包含数量不等的红细胞。为肾小球出血的特异性表现,但敏感性较差。肾小球源性血尿的患者85%可见红细胞管型。对于不明原因孤立性镜下血尿的患者来若发现红细胞管型,则可能表明为肾小球源性的出血。当管型基质中的红细胞变性时,可形成血红蛋白管型,呈棕色,颗粒样。有时血红蛋白管型也可见于无血尿的情况。

②白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包含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表明来自肾脏的白细胞。对于尿路感染的患者有特别的意义。如果出现,表明肾实质受累。

③上皮管型:管型基质中包含小管上皮细胞,可见于各种肾小管损害。

(6)脂肪管型

包含数量不等的脂质。典型为脂滴或圆形脂质体,见于肾病或大量蛋白尿患者。

(7)混合管型

包含两种或以上管型。临床意义与组成成分相关。如颗粒-蜡样管型是肾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现,颗粒-上皮管型表明肾小管受损。

2、常见疾病的鉴别

(1)急性肾盂肾炎

由于尿路感染向上蔓延所致。除了膀胱刺激症状以外,常伴有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常有腰痛、乏力、全身不适,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体检发现肾区有明显叩痛。尿检查除脓尿、血尿外,有时可发现白细胞或颗粒管型。确诊有赖于尿培养。

(2)急性间质性肾炎

常因肾盂肾炎引起,也可因青霉素类、磺胺药、利福平和非甾体抗炎药物等药物过敏导致。严重时可有少尿和肾功能损害。常伴有其他过敏反应如皮疹等。尿中出现嗜酸粒细胞是特征性的表现,偶可见白细胞管型。

(3)慢性肾小球炎

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尿常规检查 常有轻、中度蛋白尿,同时伴有血尿,红细胞管型,肉眼血尿少见,多为镜下持续性血尿。

10

治疗方法

首先应该明确病因,然后根据原发病进行治疗。常见原发病治疗如下:

1、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而不是以消除蛋白尿、血尿为目的。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强调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限制饮食,预防感染。

(1)限制蛋白摄入

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应及早采用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可减轻尿蛋白排泄量,从而减轻肾小球的高滤过及肾小管高代谢状态,并减少近曲小管氨的生成,从而减轻氨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而造成肾小管间质炎症损伤,延缓肾衰进展。另外,应给予低嘌呤饮食,以减少尿酸的生成和排泄,减轻高尿酸血症。

(2)控制血压

慢性肾炎进展过程中,可导致全身性高血压,并进一步加重病变,导致肾小球进行性损伤。积极地控制高血压可防止肾功能损伤加重。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等)、钙拮抗药(氨氯地平等)、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等)、α1-受体阻滞药(哌唑嗪等)、扩血管药物(肼屈嗪)等。

(3)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肾组织病理检查常可发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FRA沉积,抗凝和血小板聚集抑制药物可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延缓肾炎进展,保护肾功能,常用双嘧达莫等抗血小板药物和肝素等阿司匹林抗凝药物。

(4)防治加重肾损害

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可避免引起和加重肾功能急骤恶化。避免使用肾毒性或易诱发肾功能损伤的药物,如氨基甙类抗生素、非类固醇消炎、磺胺药等,对伴有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应给予相关处理。亦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预防心衰等发生。

2、急性肾盂肾炎

(1)支持治疗

卧床体息,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达2L以上,有利于炎症及代谢产物的排出。

(2)单纯性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单纯性急性肾盂肾炎,应口服抗菌药物治疗14日,治疗后任由菌尿的病人,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继续治疗6周。对于症状严重的单纯性急性肾盂肾炎,在尿培养结果未回来前,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途径给予广谱抗菌药物。在退热72小时后,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可选择的抗菌药物包括喹喏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显著)、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半合成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磺胺类抗菌药物等。

(3)复杂性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发生于尿路感染伴有增加获得感染或治疗失败风险的疾病,如泌尿系统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糖尿病等疾病。可根据尿培养与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在尿培养结果未回报之前,如病人病情危重,可考虑经验性治疗。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