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肠道菌群失调症都有哪些症状 肠道菌群失调症怎么办

肠道菌群失调症都有哪些症状 肠道菌群失调症怎么办

2020-04-04 10:00阅读(62)

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一旦机

1
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其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而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就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

2

病因

1、饮食因素

饮食可使大便菌丛发生明显改变,无纤维食物能促进细菌易位,食物纤维能减少细菌易位,但不能使屏障功能恢复至正常。

2、菌丛的变化因素

菌丛组成可因个体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对同一个体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菌丛组成十分稳定。每个菌种的生态学地位由宿主的生理状态、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的影响所确定。在平衡状态下,所有的生态学地位都被占据。细菌的暂时栖生可使生态平衡发生改变。

3、药物的代谢因素

肠道菌丛在许多药物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乳果糖、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左旋多巴等。任何抗生素都可导致结肠菌丛的改变,其取决于药物的抗菌谱及其在肠腔内的浓度。氯林可霉素和氨苄西林可造成大肠内生态学真空状态,使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增殖。应用西咪替丁等H2受体拮抗药可导致药物性低胃酸和胃内细菌增殖。

4、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高,肠道菌群的平衡可发生改变,双尾菌减少,产气荚膜杆菌增加,前者有可能减弱对免疫功能的刺激,后者导致毒素增加使免疫受到抑制。老年人如能维持年轻时的肠道菌群平衡,可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

5、胃肠道免疫功能障碍因素

胃肠道正常免疫功能来自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即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此为胃肠道防止细菌侵入的主要物质。一旦胃肠道黏膜合成单体,或双体IgA,或合成分泌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胃肠道分泌液中缺乏分泌型IgA,则可引起小肠内需氧菌与厌氧菌过度繁殖,从而造成菌群失调,引起慢性腹泻。无症状的IgA缺乏者,小肠内菌群也可过度繁殖。新生儿期菌群失调发生率较高,也可能与免疫系统发育未成熟或不完善有关。

3

常见疾病

白色念珠菌性肠道感染、葡萄球菌肠道感染、绿脓杆菌肠道感染、变形杆菌肠道感染、肺炎杆菌肠道感染等。

4

急诊(120)指征

1、突发剧烈腹痛,难以忍受;

2、频繁大量腹泻,出现乏力、心悸、口渴、眼窝凹陷等严重脱水表现;

3、出现精神萎靡、意识模糊、昏迷等休克表现;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5

症状

1、患者长期或反复出现腹痛、腹胀、腹部不适;

2、伴腹泻或便秘等排便异常;

3、伴大便异常,如黄绿色稀便、水样便等;

4、伴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5、伴有发热、乏力、疲倦、食欲减退、消瘦等全身症状;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6

就诊科室

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若病情危急,应立刻于急诊科就诊。对于病情稳定患者可在消化内科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这次主要是哪里不舒服?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有加重或缓解?

3、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一直持续存在或慢慢加重的?

4、您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的症状吗?

5、您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吗?

6、最近都进食了些什么呢?平时饮食习惯怎么样?

7、您有长期服用什么药物吗?服用了什么药呢?

8、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9、以前受过什么外伤或做过手术吗?

10、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8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表现,如腹泻、腹胀、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及实验室依据可明确诊断。

1、腹泻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

肠道菌群失调症常为严重腹泻或慢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如突然发生腹泻,或原有腹泻加重,即有可能发生本症。

2、腹泻的颜色及形状

(1)腹泻多为淡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如蛋花样。

(2)真菌感染可呈泡沫样稀便,有腥臭味,脓血便。

(3)葡萄球菌感染可排黄绿色稀便,每日3~20余次。

(4)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会引起多次的无臭黏液脓性粪便,有时可呈水泻。

(5)绿脓杆菌感染可能能会产生蓝绿色荧光素使粪便带绿色。

3、其他伴随症状

(1)葡萄球菌感染伴有腹胀,腹痛一般不著,吐泻严重者可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升高、血压下降。

(2)白色念珠菌感染一般多从上消化道开始,蔓延到小肠甚至肛周,鹅口疮常是白色念珠菌肠炎最早的信号,伴有消化不良。

(3)绿脓杆菌感染一般腹痛轻,少数伴恶心、呕吐、多有水、电解质紊乱,重症可发生休克。

4、实验室依据

(1)粪便镜检球/杆菌比紊乱;

(2)粪便培养中计算B/E值<1;

(3)粪便菌群涂片或培养中,非正常细菌明显增多,甚至占绝对优势。

上述(1)与(2)项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为诊断肠道菌群失调所必需条件,如在实验室检查中出现任何一项阳性即可基本诊断本病。如实验室检查出现阳性结果越多,则诊断越可靠。

9

鉴别诊断

肠道菌群失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应注意鉴别。

1、葡萄球菌肠道感染

可排黄绿色稀便,每日3~20余次,伴有腹胀,腹痛一般不著,吐泻严重者可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升高、血压下降。

2、白色念珠菌肠道感染

一般多从上消化道开始,蔓延到小肠甚至肛周,鹅口疮常是白色念珠菌肠炎最早的信号,如小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可引起多次的无臭黏液脓性粪便,有时可呈水泻,伴有消化不良,如治疗不及时,可扩散至呼吸道、泌尿道甚至脑组织。

3、绿脓杆菌肠道感染

能产生蓝绿色荧光素使粪便带绿色,但并不经常引起腹泻,个别病例粪便中有粉一般腹痛轻,少数伴恶心、呕吐、多有水、电解质紊乱,重症可发生休克。

鉴别诊断

肠道菌群失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应注意鉴别。

1、葡萄球菌肠道感染

可排黄绿色稀便,每日3~20余次,伴有腹胀,腹痛一般不著,吐泻严重者可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升高、血压下降。

2、白色念珠菌肠道感染

一般多从上消化道开始,蔓延到小肠甚至肛周,鹅口疮常是白色念珠菌肠炎最早的信号,如小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可引起多次的无臭黏液脓性粪便,有时可呈水泻,伴有消化不良,如治疗不及时,可扩散至呼吸道、泌尿道甚至脑组织。

3、绿脓杆菌肠道感染

能产生蓝绿色荧光素使粪便带绿色,但并不经常引起腹泻,个别病例粪便中有粉一般腹痛轻,少数伴恶心、呕吐、多有水、电解质紊乱,重症可发生休克。

10

治疗方法

1、全身支持治疗

对施行大手术患者,术前注意补充营养,也可肌内注射两种球蛋白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使结肠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增加、某些条件致病菌减少。也可试用注射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

2、病因治疗

如由于巨结肠、胆囊炎引起的肠球菌过度繁殖;维生素缺乏造成的肠球菌减少或消失;小肠蠕动过快而引起的酵母菌过多等,都必须先除去这些原因,然后再扶持正常菌群方能奏效。

3、调整菌群治疗

(1)饮食调整

发酵性腹泻应限制糖类化合物;腐败性腹泻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增强肠黏膜的局部防御屏障功能,防止细菌易位,应增加纤维食物。

(2)抗菌药物

立即停止原抗生素,应根据菌群分析以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以及抑制过度繁殖的细菌,从而间接扶植肠道繁殖不足的细菌。此外,还可采用广谱抗菌药物将肠道细菌大部分消灭,然后再灌入正常肠道菌群的菌液以使其恢复。

(3)活菌制剂

目前常用的活菌制剂有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乳杆菌、芽孢乳杆菌、分叉乳杆菌、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粪杆菌和枯草杆菌等。其中,分叉乳杆菌制剂疗效最好。枯草杆菌制剂疗效也较好,其疗效机制可能是由于该菌是需氧的,能吸收氧,降低肠腔氧化还原电位,支持厌氧菌(类杆菌、乳杆菌)生长,从而间接扶植正常菌群。还可以用正常人大便悬液故成复方活菌制剂用来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假膜性结肠炎,可收到较好的效果。用乳酸链球菌制成的乳酶生,临床广泛应用效果也好。使用肠道正常菌群中繁殖不足的耐药株做成制剂,以利于定值,也是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的有效方法。目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的药理研究表明,该制剂具有屏障作用、控制内霉素血症作用、营养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增强作用、抗衰老作用等。

(4)菌群促进剂

口服菌群促进剂也可达到扶植正常菌群的目的,如用乳糖扶植肠杆菌、用叶酸扶植肠球菌,儿童常用分叉杆菌因子促进分叉乳杆菌生长。应用半乳糖苷-果酸,受细菌分解后形成乳酸或醋酸,使pH值降低,抑制其他细菌,而且也可以支持乳杆菌生长。

(5)耐药性肠球菌制剂

有学者采用增厚传代培养法获得了耐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的肠球菌-粪链球菌BIO-4R株。经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表明,本菌具有耐多种抗生素性,故能阻止其他菌群异常繁殖、克服菌群失调、改善大便性异常,且比以往单用抗生素治疗疗效迅速,并能防止粪链球菌BIO-4R株的耐药因子向大肠埃希菌K-12株转移。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