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偏瘫步态都有哪些症状 偏瘫步态怎么办

偏瘫步态都有哪些症状 偏瘫步态怎么办

2020-04-04 01:01阅读(62)

偏瘫步态是由脑部病变引起的对侧偏瘫所致。它最常见于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也见于颅脑外伤,颅内感染的恢复期。?偏瘫侧的肌张力增高程度在各肌群上不一

1
偏瘫步态是由脑部病变引起的对侧偏瘫所致。它最常见于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也见于颅脑外伤,颅内感染的恢复期。?偏瘫侧的肌张力增高程度在各肌群上不一致,上肢的屈肌比伸肌张力高,下肢的伸肌比屈肌张力高,故患者形成了一个特有的姿势,上肢肘关节屈曲,前臂内旋,手呈半握拳状,行走时无摆动;下肢呈伸直、外旋、足内翻并下垂,步行时膝关节与踝关节不能屈曲,患侧下肢与健侧相比,因足下垂而显得延长,因而行走时偏瘫侧下肢呈划圆弧样,所以也称划圈步态。

2

病因

是由脑部病变引起的对侧偏瘫所致。常见于脑卒中、脑梗死、脑脓肿、脑肿瘤、头部外伤、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

3

常见疾病

脑卒中、脑梗死、脑脓肿、脑肿瘤、头部外伤、多发性硬化症等。

4

急诊(120)指征

1、突发或外伤后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

2、伴一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等;

3、昏厥、不省人事、猝然昏倒等;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5

症状

脑病或脑外伤患者出现以下后遗症,应及时就医咨询:

1、患侧腿部不能正常向前迈步,而是划圈甩到身体前面;

2、患侧肢体的感觉障碍;

3、构音不清等症状;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6

就诊科室

突发脑病、脑外伤的紧急情况,请及时到急诊科处理。病情平稳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神经科、康复科就诊。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出现步态异常的?

2、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肢体无力、感觉丧失、语言障碍等 ?

3、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接受过治疗吗?

4、您既往有过颅脑部疾病吗?怎么治疗的?

5、您既往手术过吗(尤其是颅脑部位)?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6、您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7、您是否接受过康复治疗?效果怎么样?

8、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9、您的职业是什么?

10、发病以来精神如何?睡眠如何?饮食如何?

11、您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2、您嗜酒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每日饮多少?

8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症状出现时间、发展情况、影响因素,有无神经系统疾病史、头部创伤和退行性疾病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询问,结合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9

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在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后遗症大多伴有偏瘫,出现痉挛性偏瘫步态。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2)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偏瘫、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此后遗症期也可以出现痉挛性偏瘫步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色B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3)脑肿瘤

根据肿瘤生长的不同部位和类型,偏瘫步态通常逐渐发生并慢慢恶化。其他还可有视盘水肿,患侧感觉丧失、构音障碍、眼球麻痹、失语、性格改变及头痛、恶心、呕吐、局部或全身抽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2、相似症状鉴别

(1)痉挛性截瘫步态

痉挛性截瘫步态又称“剪刀样步态”,表现为患者站立时双下肢伸直位,股靠近,小腿略分开,双足下垂伴有内旋。行走时两股强烈内收,膝关节几乎紧贴,足前半和趾底部着地,用足尖走路,交叉前进,似剪刀状。常见于脑瘫的患者。慢性脊髓病变也表现典型的剪刀样步态,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压迫症、脊髓外伤或血管病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

(2)慌张步态

慌张步态表现为身体前屈,头向前探,肘、腕、膝关节屈曲,双臂略微内收于躯干前。行走时起步困难,第一步不能迅速迈出,开始行走后,步履缓慢,后逐渐速度加快,小碎步前进,双上肢自然摆臂减少,停步困难,极易跌倒。转身时以一足为轴,挪蹭转身。慌张步态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3)摇摆步态

摇摆步态又称“鸭步”,指行走时躯干部,特别是臀部左右交替摆动的一种步态。是由于躯干及臀部肌群肌力减退,行走时不能固定躯干及臀部,从而造成摆臀现象。多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也可见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少年型脊肌萎缩症等疾病。

(4)跨阈步态

跨阈步态又称“鸡步”,是由于胫前肌群病变或腓总神经损害导致足尖下垂,足部不能背屈,行走时,为避免上述因素造成的足尖拖地现象,向前迈步抬腿过高,脚悬起,落脚时总是足尖先触及地面,如跨门槛样。常见于腓总神经损伤、脊髓灰质炎或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等。

(5)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受损表现为行走时两腿分开,步基宽大,站立时向一侧倾倒,步态不稳且向一侧偏斜。倾倒方向与病灶相关,一般当一侧小脑半球受损时患者行走向患侧倾倒,双足拖地,步幅、步频规律性差,称小脑性共济失调。多见于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血管病和炎症等。此外,深感觉传入神经通路任何水平受累均可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稳,晃动,行走时姿势屈曲,仔细查看地面和双腿,寻找落脚点及外周支撑。腿部运动过大,双脚触地粗重。失去视觉提示(如闭眼或黑暗)时,共济失调显著加重,闭目难立征阳性,夜间行走不能。多见于脊髓痨、脊髓小脑变性疾病、慢性乙醇中毒、副肿瘤综合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压迫症、多发性神经病及多发性硬化等。

(6)舞蹈步态

舞蹈步态表现为不经意时表现的面部、躯干或肢体短暂的随意运动,突然改变身体姿势、步行速度和方向时易发生。见于新纹状体的病变。

(7)癔症性步态

癔症性步态可表现为各种奇异步态,不像神经科疾病导致的各种异常步态,无神经疾病的客观体征。临床症状多变且无法解释,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许多矛盾之处,常伴有其他功能性疾患,尽管有戏剧性蹒跚步态但通常不摔倒或受伤。

(8)星迹步态

当患者闭眼前进时向患侧偏斜,后退时向反方向偏斜,如此前进和后退反复进行,其足迹呈星形。见于前庭迷路病变。

(9)脊髓性间歇性跛行

脊髓性间歇性跛行表现为开始步行无症状,行至一定距离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无力不伴疼痛,休息后好转。见于脊髓血管病、梅毒性脊髓动脉炎、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椎管狭窄等。

(10)老年步态

老年步态又称谨慎步态,是伴随年龄老化出现的步态变化,不伴明显脑部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常见不同程度的行走速度减慢,平衡不稳,正常行走的优美协调姿势减少,变得步伐小而僵硬,轻度宽基底和欲倾倒状。有老年步态者意识到平衡受损,行走时小心翼翼以免摔倒,特征性步态是小步前行,每一步都使足不离开地面,擦地而行,如同在冰面上或黑暗中行走,以更好地保持平衡。

(11)失用步态

在没有任何感觉损伤或运动虚弱的情况下,失去使用下肢步行的能力,常见于脑积水或进行性痴呆。病人无肢体无力或共济失调,但不能自行站立或正常行走,表现步态不稳、不确定和小步伐,脚好像粘到地上,伴明显迟疑(冻结)现象和倾倒。

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在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后遗症大多伴有偏瘫,出现痉挛性偏瘫步态。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2)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偏瘫、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此后遗症期也可以出现痉挛性偏瘫步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色B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3)脑肿瘤

根据肿瘤生长的不同部位和类型,偏瘫步态通常逐渐发生并慢慢恶化。其他还可有视盘水肿,患侧感觉丧失、构音障碍、眼球麻痹、失语、性格改变及头痛、恶心、呕吐、局部或全身抽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2、相似症状鉴别

(1)痉挛性截瘫步态

痉挛性截瘫步态又称“剪刀样步态”,表现为患者站立时双下肢伸直位,股靠近,小腿略分开,双足下垂伴有内旋。行走时两股强烈内收,膝关节几乎紧贴,足前半和趾底部着地,用足尖走路,交叉前进,似剪刀状。常见于脑瘫的患者。慢性脊髓病变也表现典型的剪刀样步态,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压迫症、脊髓外伤或血管病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

(2)慌张步态

慌张步态表现为身体前屈,头向前探,肘、腕、膝关节屈曲,双臂略微内收于躯干前。行走时起步困难,第一步不能迅速迈出,开始行走后,步履缓慢,后逐渐速度加快,小碎步前进,双上肢自然摆臂减少,停步困难,极易跌倒。转身时以一足为轴,挪蹭转身。慌张步态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3)摇摆步态

摇摆步态又称“鸭步”,指行走时躯干部,特别是臀部左右交替摆动的一种步态。是由于躯干及臀部肌群肌力减退,行走时不能固定躯干及臀部,从而造成摆臀现象。多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也可见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少年型脊肌萎缩症等疾病。

(4)跨阈步态

跨阈步态又称“鸡步”,是由于胫前肌群病变或腓总神经损害导致足尖下垂,足部不能背屈,行走时,为避免上述因素造成的足尖拖地现象,向前迈步抬腿过高,脚悬起,落脚时总是足尖先触及地面,如跨门槛样。常见于腓总神经损伤、脊髓灰质炎或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等。

(5)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受损表现为行走时两腿分开,步基宽大,站立时向一侧倾倒,步态不稳且向一侧偏斜。倾倒方向与病灶相关,一般当一侧小脑半球受损时患者行走向患侧倾倒,双足拖地,步幅、步频规律性差,称小脑性共济失调。多见于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血管病和炎症等。此外,深感觉传入神经通路任何水平受累均可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稳,晃动,行走时姿势屈曲,仔细查看地面和双腿,寻找落脚点及外周支撑。腿部运动过大,双脚触地粗重。失去视觉提示(如闭眼或黑暗)时,共济失调显著加重,闭目难立征阳性,夜间行走不能。多见于脊髓痨、脊髓小脑变性疾病、慢性乙醇中毒、副肿瘤综合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压迫症、多发性神经病及多发性硬化等。

(6)舞蹈步态

舞蹈步态表现为不经意时表现的面部、躯干或肢体短暂的随意运动,突然改变身体姿势、步行速度和方向时易发生。见于新纹状体的病变。

(7)癔症性步态

癔症性步态可表现为各种奇异步态,不像神经科疾病导致的各种异常步态,无神经疾病的客观体征。临床症状多变且无法解释,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许多矛盾之处,常伴有其他功能性疾患,尽管有戏剧性蹒跚步态但通常不摔倒或受伤。

(8)星迹步态

当患者闭眼前进时向患侧偏斜,后退时向反方向偏斜,如此前进和后退反复进行,其足迹呈星形。见于前庭迷路病变。

(9)脊髓性间歇性跛行

脊髓性间歇性跛行表现为开始步行无症状,行至一定距离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无力不伴疼痛,休息后好转。见于脊髓血管病、梅毒性脊髓动脉炎、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椎管狭窄等。

(10)老年步态

老年步态又称谨慎步态,是伴随年龄老化出现的步态变化,不伴明显脑部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常见不同程度的行走速度减慢,平衡不稳,正常行走的优美协调姿势减少,变得步伐小而僵硬,轻度宽基底和欲倾倒状。有老年步态者意识到平衡受损,行走时小心翼翼以免摔倒,特征性步态是小步前行,每一步都使足不离开地面,擦地而行,如同在冰面上或黑暗中行走,以更好地保持平衡。

(11)失用步态

在没有任何感觉损伤或运动虚弱的情况下,失去使用下肢步行的能力,常见于脑积水或进行性痴呆。病人无肢体无力或共济失调,但不能自行站立或正常行走,表现步态不稳、不确定和小步伐,脚好像粘到地上,伴明显迟疑(冻结)现象和倾倒。

10

治疗方法

本症状常见于脑血管相关疾病,主要以康复治疗为主,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物理治疗

基本原则是预防、纠正畸形,增加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加强肌力,运用现代理论和方法尽早使患者重新学会功能活动。

2、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恢复和改善患者的患肢功能,改善认知和感知功能,克服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偏瘫患者的作业训练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食、清理个人卫生等)和功能性作业治疗(主要是改善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言语治疗

积极帮助康复治疗组的其他成员、家人和其他照料人员学会与患者交流的最好方式,尽早对患者的失语、构音障碍、言语失用等进行矫治。如有吞咽困难,也属言语治疗的范围。

4、心理治疗

偏瘫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其中,抑郁的发生率高达25%~60%,这些负性情绪如不积极地纠正,常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给予患者积极的言语指导,充分的解释以及正面的鼓励。指导家属以同样积极的态度对待患者,组织患者进行集体活动(如共同完成一项作业活动或简单的技能比赛)。患者之间的鼓励、帮助与比较往往更能使患者树立起康复的信心。

5、原发病治疗

除上述治疗外,同时也要进行原发病治疗,如积极治疗脑梗死、脑脓肿、脑肿瘤、头部外伤、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

11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