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
1、肌力和耐力低下
肌力低下,特别是躯干和下肢的肌力低下,将显著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平衡的维持需要一定的躯干、双侧上肢及下肢的肌力来调整姿势。上肢肌力低下的患者,不能作出相应的保护性反应,如双上肢的保护性反应,患者的坐位平衡将受到破坏;而下肢肌力若不够,患者的立位平衡不能维持,不能出现跨步、跳跃反应等,患者易摔倒并受伤。可见于外伤性肌肉断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疾病。
2、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下降
平衡的维持除了需要躯干及上下肢的肌力以外,肢体关节活动范围是否正常、动作是否灵活也非常重要。但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结核、骨肿瘤等疾病导致机体关节部位疼痛、僵直、挛缩,从而出现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进而引起机体平衡功能障碍。
3、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失去平衡时,身体会自然产生平衡反应,例如,身体往相反方向倾倒时,上肢将伸展或下肢踏出一步,以保持身体平衡防止跌倒,这些复杂的反应是由中枢神经和肌肉及骨骼系统来完成的。而中枢系统存在病变,可导致机体保持姿势、调整姿势及保持动态稳定的能力下降,出现明显的平衡功能障碍。可见于脑卒中、颅脑外伤、前庭神经元炎、脊髓小脑变性等病变。
外伤性肌肉断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肌萎缩性侧索硬化、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关节结核、骨肿瘤、脑卒中、颅脑外伤、前庭神经元炎、脊髓小脑变性等。
1、突然发生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甚至抽搐;
2、伴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伴说话不清、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4、出现其它危急的情况。
以上要警惕急性脑卒中,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这类脑血管疾病可危及生命安全,亦可影响患者行走和身体平衡能力。
1、反复或持续不能维持身体平衡,出现站立不稳、偏倒、步行困难、错指物位等;
2、伴肢体麻木、肌肉无力和萎缩;
3、伴眩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4、伴关节疼痛、肿胀、僵直、挛缩等,关节活动受限等;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须于神经内科就诊。
1、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平衡功能出现了障碍?怎么发现的?
2、这个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3、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4、您平衡功能障碍的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慢慢出现的?
5、您有出现站立不稳的情况吗?什么情况下会站立不稳?
6、您有肢体无力、笨拙、沉重、麻木等症状吗?
7、您有眩晕、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吗?
8、近期有受过什么创伤吗?以前受过什么外伤或做过什么手术吗?
9、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根据详细病史,站立不稳等平衡功能障碍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脑电图、肌电图、超声、CT、磁共振成像、X线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关原发病鉴别:
1、脑卒中
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常有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等特征性表现。脑卒中患者不仅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神经调节肌肉功能出现问题,出现平衡问题,还可因踝关节周围肌肉的挛缩造成踝关节的背屈受限,甚至形成跖屈、内翻畸形等,影响患者行走及身体平衡的功能。
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有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远端型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多种类型,临床特征为缓慢进行性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菱缩,导致患者出现行走缓慢、易跌倒,下端或跌倒后起立费劲或步行时臀部左右摇摆呈“鸭步”等表现。检查可有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肌电图提示为肌源性受损,病理显示广泛肌纤维萎缩呈小圆形,伴肌纤维变性、坏死和再生,严重者伴大量脂肪及结缔组织增生,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
3、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是最多见的运动神经元病,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多数45岁以上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常见首发症为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笨拙、无力,随后出现手部小肌肉萎缩,以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蚓状肌为明显,双手可呈鹰爪形,逐渐延及前臂、上臂和肩胛带肌群。随着病程的延长,肌无力和萎缩扩展至躯干和颈部,最后累及面肌和咽喉肌。少数病例肌萎缩和无力从下肢开始,常表现为足背屈力弱。受累部位常有明显肌束颤动、肌肉萎缩,同时伴有腱反射活跃或亢进,Hoffmann征阳性、Babinski征阳性。患者可有麻木感觉。本病预后不良,多在3-5年内死于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
4、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以关节病变为主的非特异性炎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20-45岁,女性多见。早期出现乏力,全身肌肉痛,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全身症状,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下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患者可有关节疼痛、压痛、关节肿胀、晨起关节僵硬感,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
5、前庭神经元炎
是一种良性疾病,其特征为感染后出现的突然发作的严重眩晕,最初是持续性的,而后为阵发性的。眩晕剧烈,且头部转动时加重,严重时可有站立不稳、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表现,病程数天到6周,逐渐恢复,少数患者可复发。听力检查、冷热试验的眼震电图、头颅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关原发病鉴别:
1、脑卒中
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常有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等特征性表现。脑卒中患者不仅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神经调节肌肉功能出现问题,出现平衡问题,还可因踝关节周围肌肉的挛缩造成踝关节的背屈受限,甚至形成跖屈、内翻畸形等,影响患者行走及身体平衡的功能。
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有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远端型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多种类型,临床特征为缓慢进行性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菱缩,导致患者出现行走缓慢、易跌倒,下端或跌倒后起立费劲或步行时臀部左右摇摆呈“鸭步”等表现。检查可有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肌电图提示为肌源性受损,病理显示广泛肌纤维萎缩呈小圆形,伴肌纤维变性、坏死和再生,严重者伴大量脂肪及结缔组织增生,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
3、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是最多见的运动神经元病,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多数45岁以上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常见首发症为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笨拙、无力,随后出现手部小肌肉萎缩,以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蚓状肌为明显,双手可呈鹰爪形,逐渐延及前臂、上臂和肩胛带肌群。随着病程的延长,肌无力和萎缩扩展至躯干和颈部,最后累及面肌和咽喉肌。少数病例肌萎缩和无力从下肢开始,常表现为足背屈力弱。受累部位常有明显肌束颤动、肌肉萎缩,同时伴有腱反射活跃或亢进,Hoffmann征阳性、Babinski征阳性。患者可有麻木感觉。本病预后不良,多在3-5年内死于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
4、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以关节病变为主的非特异性炎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20-45岁,女性多见。早期出现乏力,全身肌肉痛,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全身症状,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下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患者可有关节疼痛、压痛、关节肿胀、晨起关节僵硬感,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
5、前庭神经元炎
是一种良性疾病,其特征为感染后出现的突然发作的严重眩晕,最初是持续性的,而后为阵发性的。眩晕剧烈,且头部转动时加重,严重时可有站立不稳、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表现,病程数天到6周,逐渐恢复,少数患者可复发。听力检查、冷热试验的眼震电图、头颅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首先明确诊断,找到病因,针对性治疗原发病,并同时进行平衡训练,促进功能恢复。平衡训练可以加强关节的本体感觉,刺激姿势反射。平衡功能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从宽到窄,偏离稳定位置的幅度从小到大,患者的重心由低到高,从静止姿势逐渐过渡到动态姿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平衡训练方式。常用平衡训练如下。
1、坐位平衡训练
患者取坐位,手置于身体两侧或大腿部,保持心情放松。
(1)Ⅰ级平衡训练
指不受外力和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坐位姿势的训练,患者通过协调躯干肌肉以保持身体直立。开始时需要有人在身旁保护,逐步过渡到无保护独立坐位。
(2)Ⅱ级平衡训练
患者可以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坐位平衡的训练。可以采用拾取身体周围物品或坐位作业的方式进行。
(3)Ⅲ级平衡训练
指可以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患者在胸前双手抱肘,由治疗者施加外力破坏患者坐位的稳定,诱发头部及躯干向正中线的调整反应。
2、站立位平衡训练
(1)Ⅰ级平衡训练
指不受外力和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站立姿势的训练,患者用下肢支撑体重保持站立位,必要时治疗师可用双膝控制患者下肢,或使用支架帮助固定膝关节。开始时两足间距较大,以提高稳定性;在能够独立站立后逐步缩小两足间距,以减小支撑面,增加难度。
(2)Ⅱ级平衡训练指患者可以在站立姿势下,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平衡的训练。开始时由治疗师双手固定患者髋部,协助完成重心转移和躯体活动,逐步过渡到由患者独立完成动作。
(3)Ⅲ级平衡训练
指在站立姿势下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患者可以采用平衡板训练、站立作业训练等。
3、利用设备的动态平衡训练
(1)平衡板上的训练
患者在平行杠内保持站立姿势和双下肢重心的转移训练。患者与治疗师均立于平衡板上,治疗师双手调整患者的立位姿势,然后用双足缓慢地摇动平衡板破坏身体的平衡,诱发患者头部及躯干的调整反应。患者与平行杠呈垂直位(即旋转90度),站立于平衡板上,治疗师双手协助控制患者骨盆,缓慢摇动平衡板,诱发患者头部及躯干向中线调整及一侧上肢外展的调整反应。
(2)球或滚筒上的训练
患者双手分开,与肩同宽,抓握体操棒,治疗师与患者手重叠协助握棒动作,并使腕关节保持背伸位。患者用患侧下肢单腿站立,健侧足轻踏于大球球体,治疗人员用脚将大球前后滚动,患者下肢随之运动,但不得出现阻碍大球滚动的动作。健侧下肢支撑体重,患足置于大球上,随大球的滚动完成屈伸运动。注意患者膝关节不应出现过伸;健侧下肢支撑时,要防止患侧髋关节出现内收和骨盆向健侧偏歪的代偿动作。
(3)平衡仪训练
患者站在平衡仪装有传感器的平台上,双上肢自然下垂,掌心朝向体侧,用镜子矫正姿势,通过观看平衡仪屏幕上的各种图形,按图形要求完成立体重心的调整。图形的设计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平衡水平,采用数字、图案、彩色图标等。训练时注意室内安静,保证患者精神集中。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平衡反应低下患者。
(4)水中平衡训练
患者泳池中站立,水面与颈部平齐。依次完成不同难度级别的平衡练习。
4、其他
还有躯干的平衡训练、髋的平衡训练、踝的平衡训练、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采用Pro-Kin仪器进行本体感觉系统检测与训练等。
这些表现不是衰老,八成是疾病, 冠心病早期发作时,可能会这些异 口腔溃疡是“上火”吗?如果长时 哪些症状哪个是大肠癌?四大因素 尿毒症患者的忏悔:不注重小病, 如若出现这4个症状,一般说明“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元凶” 如果男人有这3个“信号”,可能 体内有癌,嘴先知?医生提示:口 肾脏并不是没有症状,早起有着三 “艾滋病”早期,可能会有这些症 胃痛都有哪些症状 胃痛怎么办 盆腔积液都有哪些症状 盆腔积液 耳鸣都有哪些症状 耳鸣怎么办 失眠都有哪些症状 失眠怎么办 头晕都有哪些症状 头晕怎么办 呃逆都有哪些症状 呃逆怎么办 头皮屑多都有哪些症状 头皮屑多 头痛都有哪些症状 头痛怎么办 外阴瘙痒都有哪些症状 外阴瘙痒 休克都有哪些症状 休克怎么办 恶露都有哪些症状 恶露怎么办 口臭都有哪些症状 口臭怎么办 手部脱皮都有哪些症状 手部脱皮 血栓都有哪些症状 血栓怎么办 月经稀少都有哪些症状 月经稀少 甲状腺肿大都有哪些症状 甲状腺 发热都有哪些症状 发热怎么办 胃肠胀气都有哪些症状 胃肠胀气 腹泻都有哪些症状 腹泻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