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血性耳漏都有哪些症状 血性耳漏怎么办

血性耳漏都有哪些症状 血性耳漏怎么办

2020-04-03 09:00阅读(62)

血性耳漏又称血性耳溢液,是指外耳道积聚或流出血性液体,一般由外伤或一些外耳道和中耳部的疾病引起,如外耳道或中耳的外伤、颅底骨折、手术损伤、大疱性鼓膜炎

1
血性耳漏又称血性耳溢液,是指外耳道积聚或流出血性液体,一般由外伤或一些外耳道和中耳部的疾病引起,如外耳道或中耳的外伤、颅底骨折、手术损伤、大疱性鼓膜炎、恶性肿瘤、颈静脉球体瘤等。

2

病因

1、外伤

如外耳道或中耳的外伤、颅底骨折、手术损伤等。

2、其他

大疱性鼓膜炎、中耳炎、恶性肿瘤、颈静脉球体瘤等。

3

常见疾病

大疱性鼓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癌、耳异物、耳外伤、颈静脉球体瘤等。

4

急诊(120)指征

5

症状

1、患者外耳道积聚或流出血性液体;

2、伴进行性加重的听力减退;

3、伴耳痛、耳鸣、耳闷胀感等症状;

4、伴畏寒、发热、乏力、眩晕、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

5、有耳部外伤、手术史;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6

就诊科室

患者可首先去耳鼻喉科就诊。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血性耳漏的?这个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您耳漏的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慢慢出现的?

4、除了血性耳漏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症状,比如耳痛、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

5、最近有频繁的刺激耳道吗?近期耳朵有没有受外伤?

6、以前有什么耳部的疾病吗?既往受过什么外伤或做过什么手术吗?

7、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8、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8

诊断原则

依据血性耳漏及有关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进行诊断。

9

鉴别诊断

1、耳漏类型鉴别

(1)脂性

当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过量时,外耳道口可有黄或棕褐色油脂样物,但外耳道皮肤及封膜均无异常改变。

(2)浆液性

外耳道变态反应、湿疹样变、耳带状疱疹侵及外耳道及鼓膜,可有浆液性渗出,化脓性中耳炎一般少有浆液性渗出,若伴有变态反应,中耳浆液性分泌可增多。

(3)黏液性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膜穿孔后,耳漏呈黏液性,尤其是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又称咽鼓管炎型,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剂,病症得以控制后,分泌物可减。

(4)脓性

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溃破后,都可有脓性耳漏,呈黄色脓性,细菌培养后可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可有黄粘脓液分泌,呈搏动性溢出,在额镜照射下搏动的脓液一闪一闪,称之为“灯塔”现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为脓性,微臭,而胆脂瘤型的脓性分泌物有奇臭。当绿脓杆菌感染时,脓液呈铜绿色。如溶血性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为血性脓液。若合并霉菌感染时,为黑色、黑褐色或黄褐色脓液。外耳道霉菌患者,若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为豆渣样脓液,或称之为“湿报纸”样脓液,一旦化脓性中耳炎出现并发症可出现脓液骤增或骤减。

(5)水性

多见于颞骨或颅底骨折后出现的脑脊液耳漏。当大量清水样液体流出外耳道时,可取样本作糖定量试验,若糖定量值>30mg或1.7mmol/L,可确定为脑脊液,此外,蹬骨手术后、乳突根治后以及中耳肿瘤术后放疗后可能由于损伤硬脑膜或由于前庭外淋巴瘘亦可有水性耳漏。

(6)血性

特发性血鼓室者,外耳道间歇流出粘稠茶褐色或暗红色液体时大疱破裂可有血性耳漏。当颅底骨折、颞骨骨折后出现血性耳漏,若同时伴脑脊液耳漏时,血性耳漏将逐渐由红变淡。高位颈静脉球或颈静脉体瘤清除后可导致大量出血。

2、病因鉴别

(1)大疱性鼓膜炎

患者以耳痛为主要症状,常为突发耳痛,并迅速加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大疱破裂后可耳痛减轻,出现血性耳漏,持续时间短暂。还可有轻度听力减退、耳鸣、耳闷胀感、眩晕等表现,可有发热、乏力及全身不适感。根据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出现突发耳痛,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深部皮肤及鼓膜充血,并有血疱,病原体培养则可明确病原体类型。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患者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有剧烈耳痛、听力减退并可伴有耳鸣等耳部症状,在发生鼓膜穿孔时出现血性耳漏,随后可进展为黏液脓性及脓性耳漏。体格检查可有乳突尖及鼓窦区轻微压痛,耳镜下可见鼓膜充血、肿胀,穿孔多位于紧张部。听力检查可有听力减退,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加等感染征象,病原体培养可明确感染的病原体。

(3)中耳癌

早期即可有血性耳漏,可伴恶臭。还可有耳痛、听力减退、张口困难等症状,发生转移及侵犯时可引起其转移部位的症状。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或中耳腔内有肉芽或息肉样组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肿瘤侵犯范围、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等,组织病理检查具有明确诊断的意义。

(4)颈静脉球体瘤

早期病人多有头晕、眩晕等症状,随后可有外耳道反复出血、耳鸣、进行性耳聋,后期有耳部疼痛、面瘫、面部麻木、视物成双等,肿瘤位于颈静脉孔附近,后组脑神经损害症状有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患侧软腭麻痹,咽反射消失。肿瘤累及中颅窝和后颅窝时,部分病人可有颞叶、小脑和脑干症状。

鉴别诊断

1、耳漏类型鉴别

(1)脂性

当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过量时,外耳道口可有黄或棕褐色油脂样物,但外耳道皮肤及封膜均无异常改变。

(2)浆液性

外耳道变态反应、湿疹样变、耳带状疱疹侵及外耳道及鼓膜,可有浆液性渗出,化脓性中耳炎一般少有浆液性渗出,若伴有变态反应,中耳浆液性分泌可增多。

(3)黏液性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膜穿孔后,耳漏呈黏液性,尤其是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又称咽鼓管炎型,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剂,病症得以控制后,分泌物可减。

(4)脓性

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溃破后,都可有脓性耳漏,呈黄色脓性,细菌培养后可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可有黄粘脓液分泌,呈搏动性溢出,在额镜照射下搏动的脓液一闪一闪,称之为“灯塔”现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为脓性,微臭,而胆脂瘤型的脓性分泌物有奇臭。当绿脓杆菌感染时,脓液呈铜绿色。如溶血性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为血性脓液。若合并霉菌感染时,为黑色、黑褐色或黄褐色脓液。外耳道霉菌患者,若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为豆渣样脓液,或称之为“湿报纸”样脓液,一旦化脓性中耳炎出现并发症可出现脓液骤增或骤减。

(5)水性

多见于颞骨或颅底骨折后出现的脑脊液耳漏。当大量清水样液体流出外耳道时,可取样本作糖定量试验,若糖定量值>30mg或1.7mmol/L,可确定为脑脊液,此外,蹬骨手术后、乳突根治后以及中耳肿瘤术后放疗后可能由于损伤硬脑膜或由于前庭外淋巴瘘亦可有水性耳漏。

(6)血性

特发性血鼓室者,外耳道间歇流出粘稠茶褐色或暗红色液体时大疱破裂可有血性耳漏。当颅底骨折、颞骨骨折后出现血性耳漏,若同时伴脑脊液耳漏时,血性耳漏将逐渐由红变淡。高位颈静脉球或颈静脉体瘤清除后可导致大量出血。

2、病因鉴别

(1)大疱性鼓膜炎

患者以耳痛为主要症状,常为突发耳痛,并迅速加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大疱破裂后可耳痛减轻,出现血性耳漏,持续时间短暂。还可有轻度听力减退、耳鸣、耳闷胀感、眩晕等表现,可有发热、乏力及全身不适感。根据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出现突发耳痛,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深部皮肤及鼓膜充血,并有血疱,病原体培养则可明确病原体类型。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患者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有剧烈耳痛、听力减退并可伴有耳鸣等耳部症状,在发生鼓膜穿孔时出现血性耳漏,随后可进展为黏液脓性及脓性耳漏。体格检查可有乳突尖及鼓窦区轻微压痛,耳镜下可见鼓膜充血、肿胀,穿孔多位于紧张部。听力检查可有听力减退,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加等感染征象,病原体培养可明确感染的病原体。

(3)中耳癌

早期即可有血性耳漏,可伴恶臭。还可有耳痛、听力减退、张口困难等症状,发生转移及侵犯时可引起其转移部位的症状。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或中耳腔内有肉芽或息肉样组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肿瘤侵犯范围、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等,组织病理检查具有明确诊断的意义。

(4)颈静脉球体瘤

早期病人多有头晕、眩晕等症状,随后可有外耳道反复出血、耳鸣、进行性耳聋,后期有耳部疼痛、面瘫、面部麻木、视物成双等,肿瘤位于颈静脉孔附近,后组脑神经损害症状有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患侧软腭麻痹,咽反射消失。肿瘤累及中颅窝和后颅窝时,部分病人可有颞叶、小脑和脑干症状。

10

治疗方法

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改善症状。

1、颈静脉球体瘤

(1)手术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采用侧颅底手术摘除肿瘤。手术应以切除肿瘤全部为原则,根据肿瘤部位、侵犯范围,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

①鼓室切除术

②下鼓室切开术

③乳突根治术

④颞下窝径路肿瘤切除术

(2)放射疗法

凡病变范围广,难以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不满意者,或全身状况不良不能手术者,均可采用放射治疗。该肿瘤血管丰富,放疗可引起动脉内膜炎和纤维化,阻止或延缓肿瘤生长,缓解症状,甚至可以使肿瘤缩小。部分病例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

2、大疱性鼓膜炎

治疗原则为抗病毒,缓解耳痛,防止继发感染。耳痛剧烈难忍时,可服用止痛与镇静剂。耳部应用透热疗法可促进液体吸收,加速疱疹消退,或在无菌操作下,将大疱刺破。局部应用抗生素滴耳液,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以防继发细菌感染。

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控制感染,通畅引流,祛除病因为其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

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注意休息、疏通大便,全身症状重者给予补液等支持疗法。

(2)局部治疗

①鼓膜穿孔前:可用1%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1%麻黄碱液和含有激素的抗生素滴鼻液交替滴鼻(仰卧悬头位),可改善咽鼓管通畅度,减轻局部炎症。如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鼓膜明显膨出,经一般治疗后无明显减轻;或穿孔太小,引流不畅,应在无菌操作下行鼓膜切开术,以利通畅引流。对有耳廓后上区红肿压痛,怀疑并发急性乳突炎者,行X线片或CT扫描证实后应考虑行乳突切开引流术。

②鼓膜穿孔后:先以3%过氧化氢溶液彻底清洗并拭净外耳道脓液或用吸引器将脓液吸净;局部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如0.3%氧氟沙星滴耳液、复方利福平液等。禁止使用粉剂,以免与脓液结块,影响引流;脓液减少、炎症逐渐消退时,可用甘油或乙醇制剂滴耳;如3%硼酸乙醇甘油、3%硼酸乙醇、5%氯霉素甘油等;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彻底消退后,部分患者的鼓膜穿孔可自行愈合。

(3)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腔、鼻窦、咽部与鼻咽部慢性疾病,如肥厚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有助于防止中耳炎复发。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