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四肢发冷都有哪些症状 四肢发冷怎么办

四肢发冷都有哪些症状 四肢发冷怎么办

2020-04-03 07:00阅读(61)

四肢发冷是指由于四肢末梢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的体温下降。因为血液是由心脏发出,携带氧气到全身各部位,氧经过燃烧后,才能产生热能,手脚才会温暖。一旦

1
四肢发冷是指由于四肢末梢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的体温下降。因为血液是由心脏发出,携带氧气到全身各部位,氧经过燃烧后,才能产生热能,手脚才会温暖。一旦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影响血液运行输送,造成手脚冰冷的情形。

2

病因

1、心血管疾病

心脏衰弱,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低血压等。

2、血量减少

体内血液量不够,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如血液系统疾病、贫血、上消化道大出血、过敏性休克、痛经、产后大出血等。

3、血管阻塞

发热、感冒等都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导致手脚冰冷。

4、交感神经功能障碍

使肌肉遇冷无法紧缩,产生热能以耐寒。

5、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

3

常见疾病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低血压、贫血、上消化道大出血、过敏性休克、痛经、产后大出血、发热、感冒、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

4

急诊(120)指征

四肢发冷,或伴有以下情况,均须及时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1、伴局部剧烈疼痛,如剧烈胸痛、下腹痛等;

2、伴失血过多,如大量呕血、产后大出血;

3、伴面色发白、出冷汗、少尿或无尿等休克症状;

4、伴神经症状,如精神萎靡、意识障碍、昏迷等;

5、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5

症状

1、反复或持续出现四肢发冷;

2、伴胸部闷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3、伴逐渐加重的痛经;

4、伴乏力、头晕、耳鸣、耳聋、贫血等;

5、伴皮肤干燥、水肿等症状;

6、伴发热,食欲减退,肌肉无力、酸痛等;

7、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6

就诊科室

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可根据伴随症状到相应的科室就诊。

1、怀疑心血管疾病引起者,须于心血管内科就诊。

2、怀疑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者,须于血液内科就诊。

3、怀疑内分泌疾病引起者,须于内分泌科就诊。

4、怀疑痛经引起者,须于妇科就诊。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四肢发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您除了四肢发冷以外还有其他的症状吗,如胸痛、少尿、呕血、黑便、头晕、头痛、耳鸣?

3、您既往有过四肢发冷的症状吗?是怎么引起的?

4、您的四肢发冷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5、您既往是否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痛经?

6、您的家属中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吗?

7、您平时有饮酒的嗜好吗?饮酒多长时间了?每天的量大概是多少?

8、您的饮食情况怎么样?喜欢吃一些油炸、甜食或高脂肪的食物吗?

8

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血常规、心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9

鉴别诊断

1、心绞痛

多表现为闷痛、压榨性疼痛或胸骨后、咽喉部紧缩感等症状,常在劳累、情绪激动(发怒、焦急、过度兴奋)、受寒、饱食、吸烟时发生,可伴有四肢发冷。

2、急性心肌梗死

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四肢发冷、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3、心源性休克

患者有严重的基础心脏病,可出现低血压、四肢发冷、少尿、意识改变等典型休克的表现。

4、消化道大出血

可出现明显的呕血和黑便现象,呕血可呈鲜红色或咖啡渣样的棕褐色,伴有四肢发冷等表现。

5、产后大出血

仅出现于产妇,以阴道流血过多为主要表现,患者出现四肢发冷现象。

6、甲状腺功能减退

(1)患者面色苍白,眼睑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四肢发冷,全身皮肤干燥、增厚、粗糙多脱屑,非凹陷性水肿,毛发脱落,手脚掌呈萎黄色,体重增加,少数病人指甲厚而脆裂。

(2)神经精神系统: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腱反射迟钝,跟腱反射松弛期时间延长,重者可出现痴呆,木僵,甚至昏睡。

(3)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低,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可并发冠心病,但一般不发生心绞痛与心衰,有时可伴有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重症者发生黏液性水肿性心肌病。

(4)消化系统:厌食、腹胀、便秘。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胆囊收缩减弱而胀大,半数病人有胃酸缺乏,导致恶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

(5)运动系统:肌肉软弱无力、疼痛、强直,可伴有关节病变如慢性关节炎。

(6)内分泌系统:女性月经过多,久病闭经,不孕;男性阳痿,性欲减退。少数病人出现泌乳,继发性垂体增大。

7、痛经

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一般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四肢发冷。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

1、心绞痛

多表现为闷痛、压榨性疼痛或胸骨后、咽喉部紧缩感等症状,常在劳累、情绪激动(发怒、焦急、过度兴奋)、受寒、饱食、吸烟时发生,可伴有四肢发冷。

2、急性心肌梗死

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四肢发冷、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3、心源性休克

患者有严重的基础心脏病,可出现低血压、四肢发冷、少尿、意识改变等典型休克的表现。

4、消化道大出血

可出现明显的呕血和黑便现象,呕血可呈鲜红色或咖啡渣样的棕褐色,伴有四肢发冷等表现。

5、产后大出血

仅出现于产妇,以阴道流血过多为主要表现,患者出现四肢发冷现象。

6、甲状腺功能减退

(1)患者面色苍白,眼睑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四肢发冷,全身皮肤干燥、增厚、粗糙多脱屑,非凹陷性水肿,毛发脱落,手脚掌呈萎黄色,体重增加,少数病人指甲厚而脆裂。

(2)神经精神系统: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腱反射迟钝,跟腱反射松弛期时间延长,重者可出现痴呆,木僵,甚至昏睡。

(3)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低,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可并发冠心病,但一般不发生心绞痛与心衰,有时可伴有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重症者发生黏液性水肿性心肌病。

(4)消化系统:厌食、腹胀、便秘。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胆囊收缩减弱而胀大,半数病人有胃酸缺乏,导致恶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

(5)运动系统:肌肉软弱无力、疼痛、强直,可伴有关节病变如慢性关节炎。

(6)内分泌系统:女性月经过多,久病闭经,不孕;男性阳痿,性欲减退。少数病人出现泌乳,继发性垂体增大。

7、痛经

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一般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四肢发冷。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10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找到病因,针对性治疗原发病。

1、痛经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止痛,镇静为主。

(1)一般治疗:重视心理治疗,消除紧张和顾虑。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戒烟。疼痛不能忍受时辅以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痛经,左炔诺孕酮为首选。口服避孕药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有效率达90%以上。

2、甲状腺功能减退

(1)甲状腺制剂终身替代治疗: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为主。检测甲状腺功能,维持TSH在正常值范围。

(2)对症治疗:中、晚期重型病例除口服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外,需对症治疗如给氧、输液、控制感染、控制心力衰竭等。

3、产后大出血

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为针对病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

4、上消化道大出血

(1)一般治疗:大出血宜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头侧位,以免大量呕血时血液反流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禁食。少量出血可适当进流食,对肝病患者忌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应加强护理,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及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通路,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和心电图监护。

(2)补充血容量: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收缩压低于90mmHg时,应立即输入足够量全血。肝硬化患者应输入新鲜血。开始输液应快,但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者输血输液不宜过多过快,否则可导致肺水肿,最好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如果血源困难可给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

(3)止血措施:药物止血、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内镜直视下止血、手术止血等。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