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中性粒细胞增高都有哪些症状 中性粒细胞增高怎么办

中性粒细胞增高都有哪些症状 中性粒细胞增高怎么办

2020-04-02 23:00阅读(71)

中性粒细胞增高(neutrophilia),又称中性粒细胞增多,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个标准差以上,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

1
中性粒细胞增高(neutrophilia),又称中性粒细胞增多,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个标准差以上,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计数大于7.5X10^9/L,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X10 ^9/L。

2

病因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多种疾病,可归纳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1、急性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感染

可为局部或全身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其次为杆菌感染。其他病原体如真菌(球孢子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和某些病毒(水痘、带状疱疹、脊髓灰质炎、天花、风疹、流行性出血热等)感染也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但远比细菌感染少见。但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会减低。

(2)组织坏死

严重烧伤后中性粒细胞可升高,甚至可高达70.0X109/L。手术后12~36小时也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其升高的程度与手术损伤范围及失血多少成正比。此外,创伤、挤压伤、电休克、中暑、低温、肠梗阻、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梗死、疝嵌顿引起绞窄等也可见到中性粒细胞增多。

(3)急性失血

急性失血后1~2小时,可使中性粒细胞升高,而内脏出血粒细胞升高尤为明显,如宫外孕破裂出血、脾破裂出血及颅脑外伤出血可使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4)药物与毒物

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集落刺激因子引起粒细胞升高的作用最为明显,另外肾上腺素、睾酮、洋地黄及化学物中的铅、汞、苯中毒、有机磷、毒物中的蛇毒、昆虫蛰咬后也可使中性粒细胞增多。异种蛋白质注入体内,如伤寒疫苗、内毒素注入后1~2小时暂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但随后中性粒细胞可升高。

(5)生理性

如排卵期、妊娠、分娩、剧烈运动和劳动后、冷、热或疼痛刺激、恐惧、愤怒或紧张等情绪刺激。

2、慢性中性粒细胞增多

(1)感染

引起急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持续感染。

(2)非感染性炎症

风湿性疾病中的系统性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Still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和急性风湿热中性粒细胞增多。在成人的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性粒细胞一般不高,除非在合并感染的情况下。此外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清病、脉管炎、某些类型的过敏反应及Sweet综合征等也可使中性粒细胞增高。

(3)肿瘤性疾病

血液系统肿瘤如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实体肿瘤如肝癌、胃肠道肿瘤、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及任何肿瘤的骨转移。

(4)血液系统疾病(非肿瘤性)

急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脾切除术后、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恢复期。

(6)代谢紊乱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子痫、肝性脑病、急性痛风发作等。

(7)药物、激素和毒素

持续接触许多能产生急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物质,如氯化锂等。

3

常见疾病

1、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细菌性急性咽炎、细菌性肺炎、水痘、带状疱疹、风疹等。

2、组织坏死

肠梗阻、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梗死等。

3、非感染性炎症

系统性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Still病)、结节性多动脉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清病、脉管炎、Sweet综合征等。

4、肿瘤性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肝癌、胃肠道肿瘤、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等。

5、血液系统疾病(非肿瘤性)

急性溶血性贫血、脾切除术后、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恢复期等。

6、代谢紊乱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子痫、肝性脑病、急性痛风等。

4

急诊(120)指征

1、出现高热、寒战、咳嗽、咳痰等症状;

2、出现剧烈腹痛的症状;

3、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如开放性外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

4、出现一些中毒的情况,如汞中毒、有机磷中毒、蛇毒等。

5、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5

症状

血常规发现中性粒细胞升高:

1、伴发热甚至高热、食欲下降、疲乏无力等全身表现;

2、伴局部红肿、疼痛等;

3、伴局部肿物;

4、伴皮肤、黏膜紫红,反复出血、贫血或肝脾大等;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于相应科室就医咨询。

6

就诊科室

1、单纯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可咨询血液科,伴发热者可咨询感染科。

2、患者若有局部症状,可根据发病部位、伴随症状选择科室。如伴有局部创面红肿、疼痛者,可咨询普通外科。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查出这种情况多久了?

2、您目前有什么不适吗?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你最近有发生感染性疾病吗?

7、您最近有受到外伤吗?有较多的出血吗?

8、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9、你月经正常吗?怀孕了吗?

8

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原发病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来诊断。其中,病史的要点包括:

1、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急、缓),病程,频度(间歇性或持续性),诱因。

2、有无发热、畏寒、寒战、大汗等伴随症状。

3、是否伴有皮疹、出血、咳嗽、咳痰、咯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尿痛、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

4、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改变、体重变化及睡眠等。

5、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等流行病学资料;手术史、用药史、职业特点等。

9

鉴别诊断

1、相关概念鉴别

(1)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成人低于2.0X109/L,10岁以上儿童低于1.8X109/L,<10岁儿童低于1.5X109/L。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部分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以及骨髓转移癌等疾病。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X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X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粒细胞增多是指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大于0.45X109/L,根据嗜酸粒细胞计数为(0.45~1.5)X109/L、(1.5~5.0)X109/L、大于5.0X109/L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增多。嗜酸粒细胞产生于骨髓,并释放至血液中,历时约8天,在正常骨髓与外周血中的比值为(3~5):1,其在外周血中半衰期为18小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疾病。

2、疾病鉴别

(1)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定义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可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感染性疾病。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少数病例可由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引起。局部症状主要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部分病例出现下颌角淋巴结肿大触痛,以及由于口咽部肿胀所致的说话声弱。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的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均较轻。实验室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增高。

(2)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通常原因为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而较持久的胸口痛、发热以及频繁的恶心、呕吐等,可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同时发生。实验室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心肌梗死一般可通过心电图、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等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又称慢性髓性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常见有乏力、易疲劳、低热、腹部不适、肝脾大等。实验室检查血象显示白细胞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各阶段的粒细胞以晚幼粒和杆状核为主,嗜碱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不增高<1X109/L,可有轻度贫血。骨髓象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慢性期患者原粒细胞<10%,中幼粒细胞以下各阶段粒细胞增多,红系和巨核系减少,有时巨核系可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减低。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90%以上患者有Ph染色体t(9;22)(q34;q11)。分子生物学显示BCR/ABL融合基因(+)。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的以红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90%~95%患者中可检测到JAK2V617F基因突变。年发病率为0.4~1.6/10万,中老年发病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可伴眩晕、疲乏、耳鸣、眼花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以后有肢端麻木与刺痛、多汗、视力障碍等症状;皮肤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尖和四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鱼际)为甚;眼结膜显著充血;肝脾肿大。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栓形成、栓塞和出血,以及合并消化性溃疡等胃肠道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大多增高。其主要诊断标准为血红蛋白男性>185g/L、女性>165g/L;存在JAK2V617F基因突变或其他功能类似的突变,例如JAK2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高血糖危象之一,也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由于胰岛素不足或作用明显减弱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以至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增高,血糖>13.9mmol/L、血酮体>3.0mmol/L或尿糖和酮体阳性伴血糖增高,血pH<7.3,HCO3-13.9mmol/L,血酮体>1.5mmol/L,HCO3->18mmol/L和或pH>7.3则诊断为轻度糖尿病酮症。糖尿病患者合并尿毒症、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时,可出现酸中毒和(或)意识障碍,并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此应注意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识别。

鉴别诊断

1、相关概念鉴别

(1)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成人低于2.0X109/L,10岁以上儿童低于1.8X109/L,<10岁儿童低于1.5X109/L。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部分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以及骨髓转移癌等疾病。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X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X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粒细胞增多是指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大于0.45X109/L,根据嗜酸粒细胞计数为(0.45~1.5)X109/L、(1.5~5.0)X109/L、大于5.0X109/L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增多。嗜酸粒细胞产生于骨髓,并释放至血液中,历时约8天,在正常骨髓与外周血中的比值为(3~5):1,其在外周血中半衰期为18小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疾病。

2、疾病鉴别

(1)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定义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可伴有程度不等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感染性疾病。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少数病例可由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引起。局部症状主要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部分病例出现下颌角淋巴结肿大触痛,以及由于口咽部肿胀所致的说话声弱。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的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均较轻。实验室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增高。

(2)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通常原因为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烈而较持久的胸口痛、发热以及频繁的恶心、呕吐等,可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同时发生。实验室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心肌梗死一般可通过心电图、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等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又称慢性髓性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常见有乏力、易疲劳、低热、腹部不适、肝脾大等。实验室检查血象显示白细胞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各阶段的粒细胞以晚幼粒和杆状核为主,嗜碱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不增高<1X109/L,可有轻度贫血。骨髓象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慢性期患者原粒细胞<10%,中幼粒细胞以下各阶段粒细胞增多,红系和巨核系减少,有时巨核系可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减低。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90%以上患者有Ph染色体t(9;22)(q34;q11)。分子生物学显示BCR/ABL融合基因(+)。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的以红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90%~95%患者中可检测到JAK2V617F基因突变。年发病率为0.4~1.6/10万,中老年发病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可伴眩晕、疲乏、耳鸣、眼花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以后有肢端麻木与刺痛、多汗、视力障碍等症状;皮肤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尖和四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鱼际)为甚;眼结膜显著充血;肝脾肿大。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栓形成、栓塞和出血,以及合并消化性溃疡等胃肠道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大多增高。其主要诊断标准为血红蛋白男性>185g/L、女性>165g/L;存在JAK2V617F基因突变或其他功能类似的突变,例如JAK2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高血糖危象之一,也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由于胰岛素不足或作用明显减弱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以至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增高,血糖>13.9mmol/L、血酮体>3.0mmol/L或尿糖和酮体阳性伴血糖增高,血pH<7.3,HCO3-13.9mmol/L,血酮体>1.5mmol/L,HCO3->18mmol/L和或pH>7.3则诊断为轻度糖尿病酮症。糖尿病患者合并尿毒症、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时,可出现酸中毒和(或)意识障碍,并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此应注意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识别。

10

治疗方法

1、对因治疗

明确病因诊断,治疗原发病。

2、急性扁挑体炎的治疗

首先需要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及多饮水,加强营养及疏通大便,咽痛剧烈或高热时,可口服解热镇痛药。因本病具有传染性,患者要适当隔离。然后可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首选青霉素类。如有条件可在确定致病菌后,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还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口泰(复方氯乙定含漱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漱口进行局部治疗。有需要的患者可以进行中医治疗,必要时还可行手术切除。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着重于慢性期,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放射治疗(放疗)、靶向治疗、化疗、干扰素α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首先需要及时合理地补充胰岛素,最常采用短效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然后可进行相应的补液、补钾、补碱治疗。根据情况,还可给予磷酸盐治疗。并积极治疗并发症。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