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小儿高热都有哪些症状 小儿高热怎么办

小儿高热都有哪些症状 小儿高热怎么办

2020-04-01 23:01阅读(61)

小儿高热是指小儿体温超过39℃,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临床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多见。表现为怕冷

1
小儿高热是指小儿体温超过39℃,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临床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多见。表现为怕冷、发热、乏力、周身不适、食欲缺乏等。

2

病因

1、感染性因素

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1)病毒感染

如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腮腺炎等。

(2)细菌感染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淋巴结结核、肺炎链球菌肺炎、败血症、细菌性痢疾、肠炎、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腮腺炎等。

2、非感染性因素

(1)组织破坏、坏死

大面积烧伤后、白血病、淋巴瘤等。

(2)风湿性疾病

风湿热、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等。

(3)产热过多

严重惊厥或癫痫大发作后。

(4)散热障碍

鱼鳞病、家族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或新生儿包裹过多捂热致假性发热。

(5)体温调节功能失常

如中暑。

(6)变态反应

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3

常见疾病

白血病、淋巴瘤、风湿热、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癫痫、鱼鳞病、手足口病、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淋巴结结核、肺炎链球菌肺炎、败血症、细菌性痢疾、肠炎、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家族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病毒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等。

4

急诊(120)指征

小儿出现持续高热、寒战,或伴有以下情况,均须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1、伴局部剧烈疼痛,如剧烈头痛、腹痛等;

2、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甚至拒食等;

3、伴咳嗽、气促等肺部症状;

4、伴皮肤黏膜出血倾向;

5、伴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少尿或无尿等休克征象;

6、伴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惊厥、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7、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症状

5

症状

6

就诊科室

急诊科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宝宝什么时候出现发热症状的?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宝宝发热的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慢慢出现的?

4、家属有给宝宝监测体温吗,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5、宝宝有没有疲倦乏力、精神萎靡、寒战、出汗、咳嗽、流涕等症状?

6、宝宝近期有没有受凉?接触过其他患者吗?有没有进食不洁的饮食?

7、宝宝以前有没有生过什么病呢?

8、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9、发病以来,宝宝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8

诊断原则

依据病史、小儿高热的表现及伴发症状,结合病毒分离与鉴定、脑脊液检查、血常规、X线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9

鉴别诊断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俗称“感冒”,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咽部不适、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

2、手足口病

有流行病学史。初起发热,继而口腔、手、足和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3、麻疹

本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主要表现。有流行病学史。

4、肺炎

多数起病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和(或)胸部影像学有肺炎的改变。

5、肠炎

起病多数较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腹痛,严重可出现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6、化脓性脑膜炎

大多为暴发性或急性起病。急性期常表现全身症状,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头痛为突出的症状,并伴呕吐、颈项强直、项背痛及畏光等。精神症状常见,表现为激动、精神混乱、谵妄,以后发展为意识模糊、昏睡以至昏迷。

7、川崎病

持续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充血,舌乳头突起,呈草莓舌,眼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手足硬肿,指(趾)端、肛周脱皮。有些患儿心脏彩超提示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

8、白血病

多数起病急,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骨关节疼痛,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片可见幼稚细胞,骨髓检查可确诊。

9、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驰张型高热是典型的特征,病儿发烧时呈重病容,热退后玩耍如常。发热持续数周至数月。约95%的病儿出现皮疹,呈淡红色斑点或环形红斑。见于身体任何部位,可有瘙痒。皮疹于高热时出现,热退步后面消失,不留痕迹。关节表现为红、肿、热、痛。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惊厥,行为异常和脑电图异常。长期疾病反复发作可致发育延迟。

鉴别诊断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俗称“感冒”,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咽部不适、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

2、手足口病

有流行病学史。初起发热,继而口腔、手、足和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3、麻疹

本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主要表现。有流行病学史。

4、肺炎

多数起病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和(或)胸部影像学有肺炎的改变。

5、肠炎

起病多数较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呕吐、腹痛,严重可出现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6、化脓性脑膜炎

大多为暴发性或急性起病。急性期常表现全身症状,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头痛为突出的症状,并伴呕吐、颈项强直、项背痛及畏光等。精神症状常见,表现为激动、精神混乱、谵妄,以后发展为意识模糊、昏睡以至昏迷。

7、川崎病

持续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充血,舌乳头突起,呈草莓舌,眼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手足硬肿,指(趾)端、肛周脱皮。有些患儿心脏彩超提示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

8、白血病

多数起病急,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骨关节疼痛,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片可见幼稚细胞,骨髓检查可确诊。

9、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驰张型高热是典型的特征,病儿发烧时呈重病容,热退后玩耍如常。发热持续数周至数月。约95%的病儿出现皮疹,呈淡红色斑点或环形红斑。见于身体任何部位,可有瘙痒。皮疹于高热时出现,热退步后面消失,不留痕迹。关节表现为红、肿、热、痛。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惊厥,行为异常和脑电图异常。长期疾病反复发作可致发育延迟。

10

治疗方法

针对引起小儿高热的原发疾病予以相应治疗。对于高热患儿应及时适当地降温,以防止惊厥等不良反应发生。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对症治疗

①休息:病情较重患儿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②解热镇痛:如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去痛片、布洛芬等。咽痛可用溶菌酶片口服。

③减充血剂: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时,可使用盐酸伪麻黄碱,也可用1%麻黄碱滴鼻。

④抗组胺药:感冒时常有鼻黏膜敏感性增高,频繁打喷嚏、流鼻涕,可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

⑤镇咳剂:对于咳嗽症状较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药。

(2)病因治疗

①抗菌药物治疗: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②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而且滥用抗病毒药物可造成流感病毒耐药现象。因此如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超过两天的患者一般无需应用。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常规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3)中医中药治疗

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亦可选用,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小柴胡冲剂、板蓝根冲剂应用较为广泛。

2、风湿热

本病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总的治疗原则包括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防止病情进展造成心脏不可逆的病变。

(1)一般治疗

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急性期患儿均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

(2)抗生素的应用

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是为消除残存的链球菌感染灶。推荐应用青霉素一次肌内注射,或者口服青霉素。对少数耐青霉素菌株感染或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对红霉素的耐药,可选用其他药物替代,包括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盐、新大环内酯类及头孢霉素类等。

(3)抗风湿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为非类固醇抗炎药。其中阿司匹林仍然是首选药物。

3、肺炎

患儿除了卧床休息、大量饮水、吸氧、积极排痰外,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是抗感染。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包括针对病原体治疗和经验性治疗。前者根据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体外试验敏感的抗菌药物;后者主要根据本地区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资料,选择可能覆盖病原体的抗菌药物。此外,还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疾病严重程度、是否有误吸等因素,选择抗菌药物和给药途径。

11

日常

1、衣着要凉爽。

2、居室空气要流通,必要时用电扇来回吹风,千万不可关窗闭户不让孩子见风。

3、鼓励饮水,保持口舌滋润,小便通畅。

4、注意营养,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尤其是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