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感觉性共济失调都有哪些症状 感觉性共济失调怎么办

感觉性共济失调都有哪些症状 感觉性共济失调怎么办

2020-04-01 18:00阅读(64)

感觉性共济失调是由于深感觉障碍,不能辨别躯体的位置和方向,无法正确执行运动,及维持正确姿势。||| 病因 深感觉障碍的共济失调可发生于周围神经、后根、脊髓

1
感觉性共济失调是由于深感觉障碍,不能辨别躯体的位置和方向,无法正确执行运动,及维持正确姿势。

2

病因

深感觉障碍的共济失调可发生于周围神经、后根、脊髓后束、脑干、丘脑顶叶通路,及顶叶各个部位的病变。由于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1、周围神经病变

如中毒、各种代谢障碍、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

2、后索病变

亚急性联合变性、脱鞘病、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及一些神经遗传性变性病,如Freidreich共济失调、脊髓痨等。

3、丘脑病变

如肿瘤、中毒等。

4、大脑皮质病变

如血管病、外伤、多发性硬化等。

3

常见疾病

中毒、脊髓痨、多发性硬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4

急诊(120)指征

5

症状

1、不能辨别躯体的位置和方向,无法正确执行运动及维持正确姿势;

2、站立及行走不稳,走路时两腿叉开,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夜间行走困难等;

3、伴肢体麻木、疼痛、感觉障碍等;

4、伴肌无力、肌肉萎缩;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6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此次就医主要有哪些不适?不适症状症状持续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您不适的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逐渐出现的?

4、您有下肢疼痛的感觉吗?怎么来形容自己的疼痛?

5、您有四肢肢端麻木、刺痛、感觉异常吗?怎么来形容自己四肢的感觉呢?

6、您有肢体无力、视力下降等症状吗?

7、近期有受过什么创伤吗?既往受过什么外伤或做过什么手术吗?

8、既往有生过什么病吗,如糖尿病、梅毒等?

9、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10、您的家人亲属有没有类似的症状?

11、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8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9

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脊髓痨

一般在感染梅毒后5~15年出现症状,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闪电痛、进行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深感觉障碍及腱反射消失。

(2)多发性硬化(MS)

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脊髓、视神经等多部位受损。常见症状为视力下降、复视、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走路不稳、共济失调、膀胱功能障碍等。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特点为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病情多隐匿,进展缓慢。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感觉异常,通常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多从下肢开始,夜间加重。足部皮肤色泽暗淡,汗毛稀少、皮温较低;痛觉、温度觉、振动觉减弱或消失。

2、相似症状鉴别

(1)少年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症

为最常见的一类遗传性共济失调,通常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年起病常伴骨骼畸形。青年期发病,缓慢发展,最早症状步态不稳,步态蹒跚,站立时身体摇晃,醉汉似步态。闭目难立征阳性。肌张力低,膝踝反射消失。病情逐渐进展,双上肢动作不灵活而笨拙,意向性震颤,出现小脑性构音困难,说话含糊不清。下肢的位置觉和震动觉消失。

(2)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

又称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通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数在成年起病,伴有肌张力增高和健反射亢进。首先出现缓慢进展的步态不稳,易跌倒,可呈蹒跚步态或合并痉挛步态。以后上肢也受影响,出现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颤以致不能完成精细动作,构音障碍,讲话可出现暴发性语言。下肢出现锥体束征,如肌张力增高,股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不少患者伴有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变性、眼外肌活动障碍、眼睑下垂。眼球震颤可能很迟才出现,无骨骼畸形。

(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本病是遗传性共济失调较多类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早为两腿僵硬不灵活,下肢肌强直和踝关节背曲肌的无力而出现剪刀步态。因髓关节屈肌的无力和痉挛,病人感到上楼困难,检查可发现两下肢肌张力高,肌力减弱,膝踝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无感觉障碍。发病缓慢进展,以后上肢也受影响,出现较轻的锥体束征。累及延髓时出现痉挛性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强哭强笑。晚期可有括约肌功能发生轻度障碍。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色素变性。

(4)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本病是累及神经、血管、皮肤、网状内皮系统、内分泌等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患儿步态摇晃明显,两腿分得很宽。继而上肢出现意向性震颤。与少年脊髓型遗传共济失调不同处为无感觉障碍,闭目难立征阴性。多数患儿伴有手足徐动症,随年龄增大,锥体外系多动症可变的更为明显。眼球主动的向两侧同向运动慢而断续,常伴有眨眼和头的摆动,运动终止时出现眼球震颤,有小脑构音障碍。至青春期后,多数患者出现脊髓受损症状,深感觉消失,病理征阳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发生于球结膜暴露部位,随年龄增长而累及全部结膜、眼睑、鼻梁和两颊产耳、颈项、肘窝和腋窝等。皮肤和毛发的早发性改变明显。

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脊髓痨

一般在感染梅毒后5~15年出现症状,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闪电痛、进行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深感觉障碍及腱反射消失。

(2)多发性硬化(MS)

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脊髓、视神经等多部位受损。常见症状为视力下降、复视、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走路不稳、共济失调、膀胱功能障碍等。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特点为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病情多隐匿,进展缓慢。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感觉异常,通常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多从下肢开始,夜间加重。足部皮肤色泽暗淡,汗毛稀少、皮温较低;痛觉、温度觉、振动觉减弱或消失。

2、相似症状鉴别

(1)少年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症

为最常见的一类遗传性共济失调,通常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年起病常伴骨骼畸形。青年期发病,缓慢发展,最早症状步态不稳,步态蹒跚,站立时身体摇晃,醉汉似步态。闭目难立征阳性。肌张力低,膝踝反射消失。病情逐渐进展,双上肢动作不灵活而笨拙,意向性震颤,出现小脑性构音困难,说话含糊不清。下肢的位置觉和震动觉消失。

(2)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

又称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通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数在成年起病,伴有肌张力增高和健反射亢进。首先出现缓慢进展的步态不稳,易跌倒,可呈蹒跚步态或合并痉挛步态。以后上肢也受影响,出现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颤以致不能完成精细动作,构音障碍,讲话可出现暴发性语言。下肢出现锥体束征,如肌张力增高,股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不少患者伴有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变性、眼外肌活动障碍、眼睑下垂。眼球震颤可能很迟才出现,无骨骼畸形。

(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本病是遗传性共济失调较多类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早为两腿僵硬不灵活,下肢肌强直和踝关节背曲肌的无力而出现剪刀步态。因髓关节屈肌的无力和痉挛,病人感到上楼困难,检查可发现两下肢肌张力高,肌力减弱,膝踝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无感觉障碍。发病缓慢进展,以后上肢也受影响,出现较轻的锥体束征。累及延髓时出现痉挛性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强哭强笑。晚期可有括约肌功能发生轻度障碍。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色素变性。

(4)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本病是累及神经、血管、皮肤、网状内皮系统、内分泌等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患儿步态摇晃明显,两腿分得很宽。继而上肢出现意向性震颤。与少年脊髓型遗传共济失调不同处为无感觉障碍,闭目难立征阴性。多数患儿伴有手足徐动症,随年龄增大,锥体外系多动症可变的更为明显。眼球主动的向两侧同向运动慢而断续,常伴有眨眼和头的摆动,运动终止时出现眼球震颤,有小脑构音障碍。至青春期后,多数患者出现脊髓受损症状,深感觉消失,病理征阳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发生于球结膜暴露部位,随年龄增长而累及全部结膜、眼睑、鼻梁和两颊产耳、颈项、肘窝和腋窝等。皮肤和毛发的早发性改变明显。

10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找到病因,针对性治疗原发病。

1、脊髓痨

立即给予青霉素驱梅治疗,其余方法同梅毒治疗。

2、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炎性脱髓鞘病变进展,防止急性期病变恶化及缓解期复发,晚期采取对症和支持疗法,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其主要治疗原则如下:

(1)疾病复发,损伤严重者应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2)所有RR型MS患者都应长期给予免疫调节治疗。

(3)SP型MS患者需早期给予积极治疗。

(4)PP型MS患者对于改善病情的治疗反应不佳。

(5)MS是一种终身疾病,近期没有关于终止治疗的病例。如果病人不能耐受一种治疗,或治疗失败,需采用另一种治疗。

(6)需在临床上和/或通过MRI检测病人的疾病活动性。应在功能出现不可逆损伤之前开始改变或增加治疗。

3、糖尿病周围病变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止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本措施。

(1)控制血糖,纠正血脂异常,控制高血压。

(2)加强足部护理,选择透气性良好质软的合脚的鞋袜,经常检查并取出鞋内异物。患者应每日洗脚,水温不宜过高。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中性润肤霜均匀涂擦,汗脚可撒些滑石粉。

(3)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评价。

①在诊断糖尿病后应至少每年检查一次DPN。

②对于糖尿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一次;一旦诊断为糖尿病性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应特别保护丧失感觉的双足,以减少皮肤损伤和截肢的风险。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