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皮肤硬化都有哪些症状 皮肤硬化怎么办

皮肤硬化都有哪些症状 皮肤硬化怎么办

2020-04-01 16:01阅读(62)

皮肤硬化是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皮肤硬结,主要表现为皮肤质地变硬,弹性减弱消失,活动度减低。根据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表皮硬化、真皮硬化和皮下组织硬化

1
皮肤硬化是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皮肤硬结,主要表现为皮肤质地变硬,弹性减弱消失,活动度减低。根据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表皮硬化、真皮硬化和皮下组织硬化三种。通常所说的皮肤硬化主要指真皮硬化,是硬皮病的主要症状。随病情进展,病变可发生萎缩,也可自行消退,不留瘢痕。

2

病因

1、与感染或慢性炎症有关

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扁平疣、寻常疣、丹毒、血丝虫感染等。

2、结缔组织病

如硬皮病、嗜酸性筋膜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淀粉样变等。

3、与物理因素有关

如新生儿硬化症、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慢性放射性皮炎、化学或毒物(如职业性硬皮症、硅胶相关的硬皮病、毒油综合征)等。

4、先天性疾病

如掌跖角化病、结节性硬化症、毛囊角化症、黑棘皮病、单纯性先天性淋巴水肿、先天性家族性淋巴水肿、Nonne-Milroy-Meige综合征等。

5、其他

如成人硬肿病、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类癌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淤滞性皮下硬化症、淋巴结切除及恶性肿瘤压迫等引起的淋巴水肿、皮肤肿瘤等。

3

常见疾病

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扁平疣、寻常疣、丹毒、血丝虫感染、硬皮病、嗜酸性筋膜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淀粉样变、新生儿硬化症、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职业性硬皮症、硅胶相关硬皮病、毒油综合征、掌跖角化病、结节性硬化症、毛囊角化症、黑棘皮病、单纯性先天性淋巴水肿、先天性家族性淋巴水肿、Nonne-Milroy-Meige综合征、成人硬肿病、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甲状腺功能低下、淤滞性皮下硬化症、皮肤肿瘤、肢端硬皮病、弥漫性硬皮病、Crest综合征、点滴状硬斑病、斑块状硬斑病、泛发性硬斑病、带状硬斑病、慢性放射性皮炎、静脉曲张综合征、胫前黏液水肿、硬化性萎缩苔癣、硬化萎缩综合征、硬化性黏液苔藓、纤维化型基底细胞癌、类癌综合征等。

4

急诊(120)指征

5

症状

1、出现局部或弥漫性皮肤质地变硬、弹性减退、活动度减低情况;

2、伴皮肤干燥、萎缩、增厚、凹凸不平、颜色异常;

3、伴皮肤瘙痒、肿胀、疼痛等不适;

4、伴皮肤丘疹、斑片、苔藓样变、溃疡、糜烂等损害;

5、伴局部肌肉或关节挛缩、僵硬、畸形、活动受限;

6、伴发热、乏力、腹痛、腹泻、呼吸不畅、食欲减退、消瘦等全身症状;

7、有长期放射线照射史;

8、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6

就诊科室

皮肤科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具体是哪里的皮肤变硬?还有哪些症状?

2、什么时候发现的?多久了?

3、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经何种处理恢复的?

4、是否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甲状腺疾病、肿瘤、慢性咽炎、丹毒等病史?

5、是否还患有什么疾病?

6、是否有静脉曲张、手术或者外伤史?

7、平时所处的环境情况如何?是否可以接触到放射线?

8、近期是否服用过什么药物?

9、亲属是否曾有人出现过这种情况?

10、平时的卫生情况如何?

11、有没有不洁性生活史?

8

诊断原则

皮肤硬化的诊断思路与步骤是:判断有无皮肤硬化→鉴别皮肤硬化的分类→查明皮肤硬化的病因。

1、判断有无皮肤硬化

正常情况下,触摸皮肤常感到皮肤柔软、湿润而富有弹性。当然,不同部位、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的皮肤柔软程度不一。当皮肤硬度超过相应范围时,即称为皮肤硬化。

2、判断皮肤硬化的分类

当确定有皮肤硬化后,通常根据起病的病因、伴随的症状、有无其他系统受累及一些相关实验室检查,而将皮肤硬化做一粗略分类。

(1)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皮肤硬化

常伴有雷诺现象,毛细血管扩张及多器官受累,实验室检查常提示血沉增快,自身抗体阳性。

(2)代谢性疾病所致皮肤硬化

皮肤硬化的范围常较局限,以下肢为主,且通常可出现高代谢症候群,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如怕冷,少汗,少言懒动,体温偏低及食欲减退,体重不减或增加,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

(3)类癌综合征及成人早老综合征所致皮肤硬化

前者常在皮肤硬化的同时,可发现消化道、呼吸道、心脏、肝脏等脏器受累。后者常伴有发育障碍。

(4)物理因素所致皮肤硬化

通过询问病史即可鉴别。

3、病史采集

病史对皮肤硬化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病史采集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有无雷诺现象。

(2)有无关节痛、肌肉痛。

(3)有无多食、易饥、消瘦、心悸。

(4)有无厌食、纳差、怕冷、体重增加。

(5)有无慢性射线接触史。

(6)有无疫水接触史。

(7)有无发热。

4、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沉、免疫学检查、病理检查、B超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9

鉴别诊断

1、自身免疫性硬皮症

(1)系统性硬皮病

系统性硬皮病最多见的初期表现是雷诺现象和肢端、面部肿胀,并有手指皮肤逐渐增厚。部分病例首发症状为雷诺现象,雷诺现象可先于硬皮病的其他症状(手指肿胀、关节炎、内脏受累)1~2年或与其他症状同时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胃烧灼感和吞咽困难)或呼吸系统症状等偶尔也是本病的首发表现。患者起病前可有不规则发热、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等。几乎所有病例皮肤硬化都从手开始。手指、手背发亮、紧绷,手指褶皱消失,汗毛稀疏,继而面部和颈部受累。

(2)局限性硬皮病

又称硬斑病,是一种限局性皮肤肿胀,逐渐发生硬化萎缩的皮肤病。好发于头皮、前额、腰腹部和四肢。皮损初起为大小不等的淡红色,略带水肿的斑疹,单发或多发。以后逐渐硬化呈淡黄色或黄白色。表面光滑发亮如蜡样,中央微凹,皮损处毛发脱落,出汗减少,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呈紫红色或色素加深。晚期皮肤萎缩、色素减退。皮损形状不一,根据形态不同分斑片状、带状、点滴状、泛发性四种,其中以斑片状最常见。该病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可出现轻度瘙痒或刺痛感,逐渐知觉迟钝,无明显全身症状,限局性硬皮病一般不侵犯内脏。

(3)Crest综合征

本病具有皮肤钙化、雷诺氏征、食管功能紊乱、指趾硬化、毛细血管扩张,是硬皮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内脏病变少,预后良好。着丝点抗体阳性有特异性。

(4)肢端硬皮病

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先有雷诺氏现象,然后手指变硬,继之面部变硬妨碍咀嚼口唇活动。轻型病人可自然痊愈,严重者可转为全身性系统硬皮病。

(5)嗜酸性筋膜炎

嗜酸性筋膜炎常发于秋冬季节。发病前可有肌肉负重病史、过度劳累史或外伤史等诱因。皮损突然发作,为弥漫性水肿,继而硬化与下部组织紧贴。患处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多发于四肢,也可累及躯干,面部及指(趾)很少受累。关节活动常受限制,甚至关节挛缩。末梢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可高达10%~40%。

2、慢性放射性皮炎

为长期放射线照射引起的皮肤变性,皮肤干燥、萎缩、脱毛、变硬、毛细血管扩张,可形成溃疡,并可癌变。病理可见角化过度,棘层细胞排列紊乱及核异形性并可见角化不良细胞。真皮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均质化、变硬,染色深浅不一。血管扩张,管壁增厚硬化。

3、新生儿硬化症

发生于新生儿、早产儿。生后一周,多于冬季发病。因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增高、溶点高,遇冷则容易发生凝固,而导致面颊、小腿、背部皮肤变硬,干燥呈蜡样外观。严重时波及全身,体温下降。常因合并症肺炎、腹泻、循环衰竭而死亡。

4、静脉曲张综合征

易发生于下腿,女多于男。常发生于第一次妊娠后。由于静脉机能不全造成静脉瓣膜损害,血栓形成,血流减慢淤积,红细胞外渗,发生淤积性皮炎。临床出现下腿,踝部肿胀,色素沉着。易继发蜂窝织炎,红肿变硬,色呈棕黑。稍受外伤易形成慢性溃疡、疼痛,经久不愈。

5、成人硬肿病

常继发于感染,主要为链球菌感染引起黏多糖增多,使胶原纤维致敏产生自身免疫而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皮损始发于头面、颈、背部,对称分布。肿胀发硬,表面光滑苍白、毛发色素正常,可将皮肤捏起。以上几点可与系统性硬皮病鉴别。损害可向肩臂躯干发展,但不犯下肢及腹部。无雷诺氏征,可自然消退,预后好。

6、硬化性萎缩苔癣

多见于绝经期妇女,常侵犯大小阴唇、肛周、男性多在龟头,肛周,为白色扁平丘疹,以后融合成片瘙痒而质硬。晚期出现萎缩及轻度疤痕。此病可转变为鳞癌。病理改变表现为角化过度伴角栓,表皮萎缩变平,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均质化淡染,亦有带状淋巴细胞浸润。

7、硬化萎缩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病变在出生时即显现,一直进行到儿童期,两性均可发生。表现为手掌角化、手背萎缩,手指硬皮病样改变。

8、硬化性黏液苔藓

病因不明,好发于30~50岁。其皮肤表现为异常球蛋白沉积。呈弥漫性苔藓样浸润,皮肤增厚似硬皮病。以额部最明显,面和手皮肤增厚变硬,预后不好。病理表现为真皮上部有大量黏蛋白沉积,阿新蓝染色为强阳性。

9、纤维化型基底细胞癌

临床表现为硬化的黄色斑块、边缘不清。

10、类癌综合征

类癌瘤是一种胺前体摄取与脱羧细胞瘤,能产生小分子多肽类及肽类激素,5-羟色胺、组胺。其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皮肤潮红,胸部压迫感,搏动性疼痛。结膜充血、出汗、眼、鼻、唾液腺分泌增多。腹痛、腹泻、哮喘、呼吸困难。一些患者在小腿和足部皮肤发生硬化性改变。额头和头皮可见皱褶状增厚发硬。

11、Wener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临床表现是身材矮小和老人外貌,毛发早年灰白和脱发,硬化性皮肤异色症,青年性白内障,骨质疏松,性功能减退,糖尿病。

鉴别诊断

1、自身免疫性硬皮症

(1)系统性硬皮病

系统性硬皮病最多见的初期表现是雷诺现象和肢端、面部肿胀,并有手指皮肤逐渐增厚。部分病例首发症状为雷诺现象,雷诺现象可先于硬皮病的其他症状(手指肿胀、关节炎、内脏受累)1~2年或与其他症状同时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胃烧灼感和吞咽困难)或呼吸系统症状等偶尔也是本病的首发表现。患者起病前可有不规则发热、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等。几乎所有病例皮肤硬化都从手开始。手指、手背发亮、紧绷,手指褶皱消失,汗毛稀疏,继而面部和颈部受累。

(2)局限性硬皮病

又称硬斑病,是一种限局性皮肤肿胀,逐渐发生硬化萎缩的皮肤病。好发于头皮、前额、腰腹部和四肢。皮损初起为大小不等的淡红色,略带水肿的斑疹,单发或多发。以后逐渐硬化呈淡黄色或黄白色。表面光滑发亮如蜡样,中央微凹,皮损处毛发脱落,出汗减少,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呈紫红色或色素加深。晚期皮肤萎缩、色素减退。皮损形状不一,根据形态不同分斑片状、带状、点滴状、泛发性四种,其中以斑片状最常见。该病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可出现轻度瘙痒或刺痛感,逐渐知觉迟钝,无明显全身症状,限局性硬皮病一般不侵犯内脏。

(3)Crest综合征

本病具有皮肤钙化、雷诺氏征、食管功能紊乱、指趾硬化、毛细血管扩张,是硬皮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内脏病变少,预后良好。着丝点抗体阳性有特异性。

(4)肢端硬皮病

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先有雷诺氏现象,然后手指变硬,继之面部变硬妨碍咀嚼口唇活动。轻型病人可自然痊愈,严重者可转为全身性系统硬皮病。

(5)嗜酸性筋膜炎

嗜酸性筋膜炎常发于秋冬季节。发病前可有肌肉负重病史、过度劳累史或外伤史等诱因。皮损突然发作,为弥漫性水肿,继而硬化与下部组织紧贴。患处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多发于四肢,也可累及躯干,面部及指(趾)很少受累。关节活动常受限制,甚至关节挛缩。末梢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可高达10%~40%。

2、慢性放射性皮炎

为长期放射线照射引起的皮肤变性,皮肤干燥、萎缩、脱毛、变硬、毛细血管扩张,可形成溃疡,并可癌变。病理可见角化过度,棘层细胞排列紊乱及核异形性并可见角化不良细胞。真皮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均质化、变硬,染色深浅不一。血管扩张,管壁增厚硬化。

3、新生儿硬化症

发生于新生儿、早产儿。生后一周,多于冬季发病。因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增高、溶点高,遇冷则容易发生凝固,而导致面颊、小腿、背部皮肤变硬,干燥呈蜡样外观。严重时波及全身,体温下降。常因合并症肺炎、腹泻、循环衰竭而死亡。

4、静脉曲张综合征

易发生于下腿,女多于男。常发生于第一次妊娠后。由于静脉机能不全造成静脉瓣膜损害,血栓形成,血流减慢淤积,红细胞外渗,发生淤积性皮炎。临床出现下腿,踝部肿胀,色素沉着。易继发蜂窝织炎,红肿变硬,色呈棕黑。稍受外伤易形成慢性溃疡、疼痛,经久不愈。

5、成人硬肿病

常继发于感染,主要为链球菌感染引起黏多糖增多,使胶原纤维致敏产生自身免疫而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皮损始发于头面、颈、背部,对称分布。肿胀发硬,表面光滑苍白、毛发色素正常,可将皮肤捏起。以上几点可与系统性硬皮病鉴别。损害可向肩臂躯干发展,但不犯下肢及腹部。无雷诺氏征,可自然消退,预后好。

6、硬化性萎缩苔癣

多见于绝经期妇女,常侵犯大小阴唇、肛周、男性多在龟头,肛周,为白色扁平丘疹,以后融合成片瘙痒而质硬。晚期出现萎缩及轻度疤痕。此病可转变为鳞癌。病理改变表现为角化过度伴角栓,表皮萎缩变平,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均质化淡染,亦有带状淋巴细胞浸润。

7、硬化萎缩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病变在出生时即显现,一直进行到儿童期,两性均可发生。表现为手掌角化、手背萎缩,手指硬皮病样改变。

8、硬化性黏液苔藓

病因不明,好发于30~50岁。其皮肤表现为异常球蛋白沉积。呈弥漫性苔藓样浸润,皮肤增厚似硬皮病。以额部最明显,面和手皮肤增厚变硬,预后不好。病理表现为真皮上部有大量黏蛋白沉积,阿新蓝染色为强阳性。

9、纤维化型基底细胞癌

临床表现为硬化的黄色斑块、边缘不清。

10、类癌综合征

类癌瘤是一种胺前体摄取与脱羧细胞瘤,能产生小分子多肽类及肽类激素,5-羟色胺、组胺。其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皮肤潮红,胸部压迫感,搏动性疼痛。结膜充血、出汗、眼、鼻、唾液腺分泌增多。腹痛、腹泻、哮喘、呼吸困难。一些患者在小腿和足部皮肤发生硬化性改变。额头和头皮可见皱褶状增厚发硬。

11、Wener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临床表现是身材矮小和老人外貌,毛发早年灰白和脱发,硬化性皮肤异色症,青年性白内障,骨质疏松,性功能减退,糖尿病。

10

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皮肤硬化的病因很多,应尽早找出病因,及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1)结缔组织疾病所致

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诊断一旦确立应及早应用。开始的剂量要足够,以尽快控制病情。免疫抑制剂常作为糖皮质激素的联合用药,能提高疗效,减少大剂量激素的副作用。亦可单独应用于病情较轻的病例,及激素治疗抵抗的病例。对大剂量激素治疗及与免疫抑制联合治疗不能控制病情者,可考虑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注疗法及血浆置换疗法。

(2)代谢性疾病所致者

甲亢所致胫前黏液性水肿常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其他药物治疗,如复方碘口服液及β受体阻滞剂等。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者,甲状腺素治疗常有特效。

(3)类癌综合征所致者

常需手术切除恶性肿瘤;成人早老症及早老综合征常无特效治疗。

(4)物理因素所致

新生儿硬化病常需保暖。慢性射线皮炎,则需脱离放射线照射。对症治疗。

2、皮质激素治疗

对局部皮肤硬化常可采用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或皮质激素软膏涂擦。

3、中医中药治疗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