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吐奶都有哪些症状 吐奶怎么办

吐奶都有哪些症状 吐奶怎么办

2020-04-01 10:00阅读(61)

吐奶(regurgitation milk)是指婴儿在喂养后不久,将已吞下的配方奶或母乳从口腔或鼻腔里反流出来。几乎所有的婴儿都会出现吐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

1
吐奶(regurgitation milk)是指婴儿在喂养后不久,将已吞下的配方奶或母乳从口腔或鼻腔里反流出来。几乎所有的婴儿都会出现吐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生理性吐奶通常在7~12个月左右自行消失,而病理性吐奶往往伴有其他表现,需要及时诊治。此外,喂养方法不当也可引起吐奶,多数小儿在改善喂养方法后会逐渐好转。

2

病因

吐奶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喂养方法不当和病理性因素等。

1、生理性因素

(1)婴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置,且胃的入口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出口的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造成出口紧入口松, 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吐奶。

(2)婴儿的呕吐中枢发育不是很完善,吞咽肌群协调能力差。

2、喂养方法不当

(1)喂奶量过大、喂奶次数过多、喂奶前有较长时间的哭闹。

(2)奶瓶喂养时奶嘴的孔径过大、出奶过快,频繁更换奶粉配方,奶方温度和浓度不合适,喂奶时奶嘴内没有充满奶汁以致在吃奶的时候吞入大量的空气。

(3)喂奶后体位变动过大,如换尿布等。

3、病理性因素

比如胃食管反流、羊水咽下、感染(如肺炎、脑膜炎)、幽门痉挛、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套叠、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等。

4、其他

产妇乳头内陷,可使婴儿吞咽下的空气过多,而容易出现吐奶。

3

常见疾病

胃食管反流、幽门痉挛、胃溃疡、贲门失迟缓症、肥厚性幽门梗阻、感染等。

4

急诊(120)指征

1、吐奶频繁、量大,伴有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突然喷射状吐奶,伴有高热、意识障碍、昏迷、晕厥;

3、出现其他危急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5

症状

1、反复或持续吐奶;

2、呕吐物为豆腐渣状奶或含有少量乳凝块、血性液体;

3、呕吐物呈绿色、黄绿色或咖啡色等;

4、伴腹痛、腹胀、腹泻等;

5、伴哭闹不停、食欲不振、精神差、发热、皮疹等全身表现;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进展性症状和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6

就诊科室

婴儿吐奶伴有脸色青紫、呼吸困难等危急情况时,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症状轻微、病情稳定者,家长可带患儿到儿科就诊。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的孩子出现吐奶多长时间了?是持续还是间歇性出现?

2、您的孩子吐出的奶水量大吗?味道、颜色是什么样的?

3、您的孩子是否伴有发烧、食欲减退等症状?大小便正常吗?精神状况如何?

4、您的孩子几个月龄?是顺产还是剖宫产?从出生到现在生长发育如何?

5、您的孩子是母乳还是配方奶粉喂养?一天喂几次?一次大概喂多少?

6、您是否在孩子哭闹时喂奶?奶瓶的奶嘴是否过大?

7、您的孩子吃奶时呈什么姿势?吃奶后您是否给他(她)拍嗝?

8、您的孩子是否有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9、您的孩子最近有感染吗?

10、您的孩子最近有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吗?

11、您的孩子还有其他基础疾病吗?

12、您是否带孩子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怎么样?接受过治疗吗?

8

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的病史、症状以及相关的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如果婴儿体重生长良好,没有不适的表现,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可考虑为生理性吐奶。婴儿吐奶量大,而且频繁,或同时伴有发热、腹胀、腹痛等症状,可考虑存在病理情况。

9

鉴别诊断

1、相似症状鉴别

(1)溢乳:又称漾奶,多见于出生后6个月内的小婴儿,常见的是吃奶后从口角溢出少许奶汁。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般不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2)呛奶:是由于婴儿吃奶过程或吐奶后,奶汁误入气道所致。常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呛奶多于母乳喂养者。表现为喂养后婴儿出现频繁剧烈的刺激性咳嗽,随之吐出大量奶汁,严重呛奶时会将奶汁呛入气管,阻塞呼吸道,造成缺氧导致窒息,若不及时抢救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2、病因鉴别

主要描述不同疾病导致病理性吐奶的鉴别:

(1)羊水咽下:在分娩过程中,由于羊水被吞咽到胃中,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新生儿常在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吐出清水、粘液或带少量血性液体,但宝宝一般情况良好。

(2)幽门痉挛:多于生后一周内发病,呕吐是喷射性,因幽门括约肌并非持续性痉挛,故呕吐呈间歇性,并非每次喂乳后均有呕吐,呕吐物为乳汁偶有少量乳凝块,无胆汁,胃型及胃蠕动波及少见,触不到痉挛的幽门。

(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出生早期(一般 2 周内)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奶量的增加,呕吐次数逐日增多,吐出的奶量也越来越多。呕吐物是奶液或奶凝块,不含有黄色的液体,可带有酸味,吐出的量比吃入的一顿奶要多。吐过之后小儿又哭吵着要吃,但吃奶后不多一会又恶心、呕吐。婴儿会越来越瘦,逐渐成为一个皮包骨头、满额皱纹的“小老头”。

(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常以腹胀、胃潴留为胃首发症状,随即出现呕吐、腹泻、血便等,呕吐物常带胆汁或咖啡样物,多数患儿发展病情较快,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不升、黄疸、休克等。

(5)脑膜炎:呕吐呈喷射性,多为乳汁或乳凝块,无胆汁。严重时可有意识障碍、晕厥等。体检时可常有前囟紧张。

鉴别诊断

1、相似症状鉴别

(1)溢乳:又称漾奶,多见于出生后6个月内的小婴儿,常见的是吃奶后从口角溢出少许奶汁。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般不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2)呛奶:是由于婴儿吃奶过程或吐奶后,奶汁误入气道所致。常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呛奶多于母乳喂养者。表现为喂养后婴儿出现频繁剧烈的刺激性咳嗽,随之吐出大量奶汁,严重呛奶时会将奶汁呛入气管,阻塞呼吸道,造成缺氧导致窒息,若不及时抢救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2、病因鉴别

主要描述不同疾病导致病理性吐奶的鉴别:

(1)羊水咽下:在分娩过程中,由于羊水被吞咽到胃中,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新生儿常在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吐出清水、粘液或带少量血性液体,但宝宝一般情况良好。

(2)幽门痉挛:多于生后一周内发病,呕吐是喷射性,因幽门括约肌并非持续性痉挛,故呕吐呈间歇性,并非每次喂乳后均有呕吐,呕吐物为乳汁偶有少量乳凝块,无胆汁,胃型及胃蠕动波及少见,触不到痉挛的幽门。

(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出生早期(一般 2 周内)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奶量的增加,呕吐次数逐日增多,吐出的奶量也越来越多。呕吐物是奶液或奶凝块,不含有黄色的液体,可带有酸味,吐出的量比吃入的一顿奶要多。吐过之后小儿又哭吵着要吃,但吃奶后不多一会又恶心、呕吐。婴儿会越来越瘦,逐渐成为一个皮包骨头、满额皱纹的“小老头”。

(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常以腹胀、胃潴留为胃首发症状,随即出现呕吐、腹泻、血便等,呕吐物常带胆汁或咖啡样物,多数患儿发展病情较快,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不升、黄疸、休克等。

(5)脑膜炎:呕吐呈喷射性,多为乳汁或乳凝块,无胆汁。严重时可有意识障碍、晕厥等。体检时可常有前囟紧张。

10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1)对于喂奶过多、喂奶姿势不当等喂养方式不当所造成的吐奶,采取正确的喂奶方式即可。

(2)吐奶后,应及时垫高患儿头部或抬起上身,以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而导致窒息。

(3)频繁吐奶者,可能需要遵医嘱禁食。

2、原发病的治疗

对于由一些疾病所引起的吐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1)胃食管反流:可使用多潘立酮、红霉素、西咪替丁、蒙脱石散等药物。

(2)幽门痉挛:可使用阿托品进行治疗。

(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