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婴儿啼哭都有哪些症状 婴儿啼哭怎么办

婴儿啼哭都有哪些症状 婴儿啼哭怎么办

2020-04-01 06:03阅读(61)

啼哭是不会说话的婴儿表达不愉快感觉的一种方式,具有语言信号的作用,是一种特殊语言。婴儿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如过冷、过热、饥饿等,或机体内在的一些生理反应

1
啼哭是不会说话的婴儿表达不愉快感觉的一种方式,具有语言信号的作用,是一种特殊语言。婴儿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如过冷、过热、饥饿等,或机体内在的一些生理反应如尿胀、胃肠道过强蠕动,或者疾病导致不适等,以啼哭的方式表示求援或抗议。正常婴儿的啼哭精力充沛,活力很大。如果哭声微弱缓和则是一种异常状态,务必引起重视。

2

病因

1、生理性啼哭

(1)饥渴感

是新生儿啼哭的主要原因,但哭声较为温和,喂奶、喂水后即停。

(2)便、尿感

小儿排尿、排便是可进行训练的,对经过训练的婴儿,在尿前及有排便感前可有啼哭,呈尖声叫唤。有人称之为“排尿啼哭”,如掌握此特点和规律则可减少尿床的坏习惯。

(3)疲倦困乏

小儿想睡眠往往烦躁啼哭,此时立即安排小儿睡眠则啼哭即停。

(4)冷、热、湿、痒

这类外源性刺激常引起小儿啼哭。受热则更为多见。尿湿尿布及衣被是啼哭的常见原因。痒多见于湿疹或皮肤出汗的影响。小儿蛲虫感染可引起肛门奇痒,使小儿夜间烦躁,啼哭不安。衣服过紧擦破皮肤,热水袋过烫,蚊虫叮咬等都可引起小儿啼哭。这种啼哭常是高尖调,即使喂奶喂水也无法平息。

(5)鼻塞引起呼吸道梗塞

特别在喂奶时,因鼻堵而张口呼吸则难以吸吮,想吸吮就难以呼吸,必然引起小儿烦躁哭闹。

2、病理性啼哭

(1)消化系统疾病

口腔溃疡、出牙困难、咽部疱疹、肠痉挛、肠扭转、肠套叠、腹股沟嵌疝、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肛裂等。

(2)呼吸系统疾病

鼻塞、鼻腔异物、疱疹性咽喉炎、喉梗阻、自发性气胸等。

(3)神经系统疾病

脑膜炎、颅内占位性疾病、良性颅内高压、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4)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结石等。

(5)循环系统疾病

心力衰竭、心律紊乱、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婴儿高血压等。

(6)皮肤疾病

湿疹、虫咬皮炎、疖肿及皮下坏疽等。

(7)骨与关节

关节脱位、骨折、坏血病、婴儿骨膜增生症等。

(8)其他

急性中耳炎、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低钙血症、高钙血症、低钾血症、肢痛症、深部软组织脓肿、药物中毒。

3

常见疾病

脑膜炎、中耳炎、口腔溃疡、肾盂肾炎、肠绞痛、肠梗阻、肠套叠、阑尾炎、嵌顿疝、睾丸扭曲、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高血钙症、低血糖、低血钾、苯丙酮尿症等。

4

急诊(120)指征

1、啼哭、高声尖叫伴频繁呕吐、前囟膨出、两眼凝视,提示脑性疾患。

2、突发剧烈哭闹不止,伴屈腿、面色苍白、出汗、呕吐、排含有黏液的血便,须警惕新生儿肠套叠、肠坏死、阑尾炎等。

3、反复啼哭,伴呼吸急促、心率增快、面唇发紫,需考虑心肺疾病。

4、腹股沟疝的患儿,突发疝块不能回复,并伴有剧烈哭闹不止、恶心、呕吐、腹胀,肛门排气、排便停止,须警惕嵌顿疝的可能。

5、摔伤后,突然剧烈啼哭不止,伴锐物刺入、肢体活动异常或大量出血等。

6、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5

症状

反复啼哭,或伴以下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猫叫样哭声,提示染色体疾病的可能;

2、哭声低弱、无力、精神不佳、反应低下;

3、哭闹不止,挣扎不安,常见于肠痉挛腹痛;

4、婴儿特别爱哭,伴多汗、枕秃、易激动、易惊、睡眠不安等应注意缺钙、佝偻病,营养不良等。

5、伴发热、流涕、咳嗽者,多系感冒等;

6、啼哭发生在进食或哺乳时,婴儿流口水增多、拒食等,须考虑口腔炎症、溃疡、鹅口疮、出牙等;

7、啼哭时抓扯耳朵,外耳流脓,考虑外耳道疖、中耳炎的可能;

8、伴皮肤湿疹、皮肤褶皱处糜烂,婴儿瘙痒难受会啼哭;

9、排便时剧烈啼哭,或伴便血等,提示肛周疾病的可能,如肛裂等。

10、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6

就诊科室

伴发危及生命的情况,请儿童急诊科处理。病情平稳者,一般可就诊于新生儿科或儿科。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孩子的哭声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吗?

2、孩子啼哭时会有明显烦躁或表情痛苦吗?

3、出现啼哭的情况多久了?

4、哭声大吗?持续时间长吗?

5、是偶尔啼哭还是一直啼哭?

6、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啼哭?有明显诱因吗?

7、有加重或减轻孩子啼哭的因素吗?

8、除了啼哭外,还有其他症状或体征吗?

9、喂奶时有没有困难?孩子会自己吸奶吗?

10、孩子的食欲、大小便是否正常?

11、家族中是否有人患小儿猫叫综合征?

12、母亲在怀孕时吃过哪些药品?

13、父亲在育儿前有无接触过有毒有害物质?

14、孩子或其母亲孕期有没有受到过放射线辐射?

8

诊断原则

1、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等鉴别啼哭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诊断小儿啼哭时,首先应区别生理性与病理性啼哭。若小儿一般状态良好,食欲、大小便无特殊,不发热,不吐,面色红润,应考虑为生理性啼哭。此时应寻找引起啼哭的内源性刺激,如饥饿、口渴、便尿感以及不习惯的体位。外源性刺激,如冷、热、湿、痒、鼻塞、孤独或紊乱的生活周期等,这些因素常引起持久的啼哭。当啼哭常发生于夜间,又找不出任何病态表现时,则应考虑日夜生活规律颠倒,说服家长纠正不良习惯。

但当患儿啼哭伴有明显的烦躁不安,甚至有十分痛苦的表情时则应考虑有疾病存在的可能,应进行仔细检查咽、耳、口腔、胸、腹部有无病灶存在。对伴有明显烦躁的慢性啼哭则应追查心、肾、内分泌代谢疾病及某些中毒。

2、难以鉴别者,继续观察啼哭的性质、规律及伴随症状。

(1)啼哭性质

①哭声强度不大,持续时间不长,满足要求或去除非病理性因素,啼哭停止者多为非病理性啼哭。

②长时间剧烈啼哭且性质异常者多为病理性啼哭。

③突然剧烈啼哭,且挣扎不安者应特别注意肠套叠、嵌顿疝、婴儿肠痉挛、泌尿系结石和锐物刺入等。

④出现高调尖叫声者或哭声发直提示颅内出血、核黄疸、脑膜炎、脑炎或其他原因所致颅压增高。

⑤哭声单调,哭时无“伤心”感提示脑发育障碍或婴儿巨幼细胞性贫血。

⑥哭声嘶哑者提示喉炎、喉水肿、白喉等。

⑦哭声细小提示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或疾病严重衰弱无力。

⑧猫叫样哭声提示染色体异常(5P-)猫叫综合征。小羊叫样哭声提示为 Camelia deLange综合征。

(2)啼哭的时间

①进食前或午夜后啼哭,有可能系饥饿所致。

②进食或哺乳时啼哭者,应注意口腔炎或鼻塞以及吸乳时婴儿上唇或母亲乳房阻塞婴儿鼻孔。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贫血患儿因缺氧不能用力吸乳或进食,也可啼哭。

③夜间哭闹者,应注意饥饿及昼眠夜哭不良习惯。衣被不当、过热或过冷。活动性佝偻病、肠寄生虫病等也可以造成婴儿夜啼。

④排便时啼哭者,应注意结肠炎、膀胱炎、尿道口炎和消化或泌尿系畸形等。

⑤经给刺激后啼哭出现比正常婴儿延迟者多提示大脑病变。

(3)啼哭与体位的关系

①婴儿身体某部有炎症、外伤、骨关节病变或痛觉过敏者,常因体位改变或触及病变部位而哭闹。

②抓扯耳廓哭闹者,提示外耳道疖。

③转头或屈颈啼哭者,提示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或者有颈部软组织损伤。

④睡时啼哭抱起则不哭者,多为不良习惯。

(4)啼哭与伴随症状

①啼哭伴发热、流涕、咳嗽者多系呼吸道感染。

②啼哭伴呼吸、心率增快、发绀者多系心、肺疾病。

③阵发性剧哭伴呕吐或便血者应注意肠套叠、肠梗阻、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痢疾等。

④啼哭伴多汗、枕秃,易惊等应注意佝偻病,营养不良等。

⑤啼哭伴面色苍黄或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应注意血液病。

⑥啼哭、高声尖叫伴频繁呕吐、前囟膨出,提示脑性疾患。

9

鉴别诊断

1、消化系统疾病

(1)口腔疾病

由病毒、细菌、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卡他性口腔炎、溃疡性口腔炎、疱疹性口腔炎、舌炎和咽炎等均可因疼痛而引起婴儿哭闹,吸乳时疼痛加剧,甚至因此而拒食。病毒、细菌感染时,检查可见口腔黏膜溃疡、疱疹,流涎多;白色念珠菌感染时,检查可见口腔黏膜上出现不易擦掉的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物,多为鹅口疮。小儿萌牙时也常有流涎多,牙萌出通过骨膜时也可引起疼痛,应特别注意。

(2)肠痉挛

是肠壁平滑肌阵发性强烈收缩所致的腹痛,可能与更换或添加食物、饮食过量、摄入糖量过多、肠腔胀气、感染、过敏、肠蠕动增强等因素有关。肠炎时可有吐、泻、发热、腹痛,腹痛是一阵阵发作,无规律性,痛处多在脐周,摸起来柔软,按揉腹部可使腹痛减轻。肠痉挛是婴儿啼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均可突然发生,表现为不规则、阵发性反复哭闹,剧痛者手足伸蹬、翻滚出汗、面色苍白,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3)肠套叠

是肠管的一部进入另一部肠腔中,随着肠蠕动会越套越紧,婴儿表现为突然阵发性的哭闹、屈腿、面色苍白、出汗、呕吐、有含有黏液的血便,有时在上腹部偏右侧可以摸到指头大小的硬块。

(4)阑尾炎

婴幼儿的阑尾炎症状不典型,诊断也很困难,凡小儿哭闹不安似有腹痛并伴有呕吐及发热的应想到阑尾炎,有时也伴腹泻。婴幼儿的阑尾炎病变发展很快,可在12h内发生穿孔。检查腹部胀气明显,按压腹部的任何部位均似有疼痛。

(5)嵌顿疝

腹股沟病时,有时因咳嗽、哭闹引起腹内压增高,疝内容物(腹腔脏器)会卡在腹股沟或阴囊部,不能活动。此时,患儿腹痛剧烈,恶心、呕吐、腹胀,肛门排气、排便停止,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肠管坏死。因此,原来有腹股沟病的婴幼儿突然哭闹,应检查腹股沟或阴囊部是否有不能活动、质硬、有按摸痛的肿块,并尽快采取复位的方法予以治疗。

(6)肠道寄生虫

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可导致腹痛和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消化功能和营养紊乱等,亦是婴儿啼哭的常见原因。钩虫感染常致明显缺铁性贫血,甚致大量便血。蛲虫感染常有夜间肛周瘙痒,大便检查见虫卵或发现成虫则可确诊。生理盐水棉签洗肛门离心沉淀或用透明胶纸黏附肛门皱襞后直接置玻片上镜检虫卵,阳性率较高。

(7)营养缺乏症

佝偻病及手足搐搦症的病儿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故常有烦躁不安、易惊爱哭,尤其夜间哭闹明显。这样的孩子常有头部多汗(不分季节),环枕部秃发、肋弓外翻、肋间串珠等。营养不良极度消瘦的孩子也烦躁哭闹,咧咧不止,整天愁眉苦脸,且哭声无力。

2、中耳炎

小儿耳咽管相对短而粗,呈水平位,且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较多,故易患中耳炎。有的小儿中耳炎的其他表现不明显,仅因疼痛引起反复哭闹,尤以夜间为甚,若不注意常伴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方得确诊。对反复哭闹小儿,应注意检查鼓膜,若为中耳炎,应及时治疗,以免影响听力。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脑炎、脑膜炎时,常有哭声急、音调高、声音干涩,称“脑性哭叫”,患儿常伴有前囟隆起、饱满、两眼凝视,这种情况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应作进一步检查。

4、皮肤感染

婴儿较多见的尿布疹和湿疹也是婴儿哭闹的常见原因,应注意护理和治疗。

5、低钙血症

低钙小儿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疾病早期可无手足搐溺典型表现,出现兴奋、烦躁、易激动、哭闹、惊吓、惊跳、睡眠不安。细致观察可能发现面部或四肢局部肌肉小颤动,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典型手足搐溺症,甚至抽搐窒息,注意询问喂养史、户外活动史等,有无长期腹泻和佝偻病体征。

6、乳糖不耐受症

母乳或以牛奶为基础的配方乳喂养,新生儿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黄绿色稀便,加有奶块,泡沫多。腹胀,排气多,肠鸣音增加,排气时常带出少量大便,用抗生素或止泻药无效。新生儿因腹部不适,常不安宁,如刺激严重可能引起肠绞痛,剧烈哭闹。

7、牛乳蛋白过敏

新生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添加牛奶辅食后,出现过敏性皮疹、呕吐、腹泻、肠胀气、肠痉挛等。

鉴别诊断

1、消化系统疾病

(1)口腔疾病

由病毒、细菌、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卡他性口腔炎、溃疡性口腔炎、疱疹性口腔炎、舌炎和咽炎等均可因疼痛而引起婴儿哭闹,吸乳时疼痛加剧,甚至因此而拒食。病毒、细菌感染时,检查可见口腔黏膜溃疡、疱疹,流涎多;白色念珠菌感染时,检查可见口腔黏膜上出现不易擦掉的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物,多为鹅口疮。小儿萌牙时也常有流涎多,牙萌出通过骨膜时也可引起疼痛,应特别注意。

(2)肠痉挛

是肠壁平滑肌阵发性强烈收缩所致的腹痛,可能与更换或添加食物、饮食过量、摄入糖量过多、肠腔胀气、感染、过敏、肠蠕动增强等因素有关。肠炎时可有吐、泻、发热、腹痛,腹痛是一阵阵发作,无规律性,痛处多在脐周,摸起来柔软,按揉腹部可使腹痛减轻。肠痉挛是婴儿啼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均可突然发生,表现为不规则、阵发性反复哭闹,剧痛者手足伸蹬、翻滚出汗、面色苍白,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3)肠套叠

是肠管的一部进入另一部肠腔中,随着肠蠕动会越套越紧,婴儿表现为突然阵发性的哭闹、屈腿、面色苍白、出汗、呕吐、有含有黏液的血便,有时在上腹部偏右侧可以摸到指头大小的硬块。

(4)阑尾炎

婴幼儿的阑尾炎症状不典型,诊断也很困难,凡小儿哭闹不安似有腹痛并伴有呕吐及发热的应想到阑尾炎,有时也伴腹泻。婴幼儿的阑尾炎病变发展很快,可在12h内发生穿孔。检查腹部胀气明显,按压腹部的任何部位均似有疼痛。

(5)嵌顿疝

腹股沟病时,有时因咳嗽、哭闹引起腹内压增高,疝内容物(腹腔脏器)会卡在腹股沟或阴囊部,不能活动。此时,患儿腹痛剧烈,恶心、呕吐、腹胀,肛门排气、排便停止,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肠管坏死。因此,原来有腹股沟病的婴幼儿突然哭闹,应检查腹股沟或阴囊部是否有不能活动、质硬、有按摸痛的肿块,并尽快采取复位的方法予以治疗。

(6)肠道寄生虫

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可导致腹痛和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消化功能和营养紊乱等,亦是婴儿啼哭的常见原因。钩虫感染常致明显缺铁性贫血,甚致大量便血。蛲虫感染常有夜间肛周瘙痒,大便检查见虫卵或发现成虫则可确诊。生理盐水棉签洗肛门离心沉淀或用透明胶纸黏附肛门皱襞后直接置玻片上镜检虫卵,阳性率较高。

(7)营养缺乏症

佝偻病及手足搐搦症的病儿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故常有烦躁不安、易惊爱哭,尤其夜间哭闹明显。这样的孩子常有头部多汗(不分季节),环枕部秃发、肋弓外翻、肋间串珠等。营养不良极度消瘦的孩子也烦躁哭闹,咧咧不止,整天愁眉苦脸,且哭声无力。

2、中耳炎

小儿耳咽管相对短而粗,呈水平位,且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较多,故易患中耳炎。有的小儿中耳炎的其他表现不明显,仅因疼痛引起反复哭闹,尤以夜间为甚,若不注意常伴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方得确诊。对反复哭闹小儿,应注意检查鼓膜,若为中耳炎,应及时治疗,以免影响听力。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脑炎、脑膜炎时,常有哭声急、音调高、声音干涩,称“脑性哭叫”,患儿常伴有前囟隆起、饱满、两眼凝视,这种情况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应作进一步检查。

4、皮肤感染

婴儿较多见的尿布疹和湿疹也是婴儿哭闹的常见原因,应注意护理和治疗。

5、低钙血症

低钙小儿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疾病早期可无手足搐溺典型表现,出现兴奋、烦躁、易激动、哭闹、惊吓、惊跳、睡眠不安。细致观察可能发现面部或四肢局部肌肉小颤动,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典型手足搐溺症,甚至抽搐窒息,注意询问喂养史、户外活动史等,有无长期腹泻和佝偻病体征。

6、乳糖不耐受症

母乳或以牛奶为基础的配方乳喂养,新生儿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黄绿色稀便,加有奶块,泡沫多。腹胀,排气多,肠鸣音增加,排气时常带出少量大便,用抗生素或止泻药无效。新生儿因腹部不适,常不安宁,如刺激严重可能引起肠绞痛,剧烈哭闹。

7、牛乳蛋白过敏

新生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添加牛奶辅食后,出现过敏性皮疹、呕吐、腹泻、肠胀气、肠痉挛等。

10

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去除病因是治疗哭闹的根本措施,故应尽早查明病因,彻底纠正或及时治疗,否则可延误诊治,影响预后。对生理性啼哭主要是设法满足婴儿需求,改掉不良习惯等。病理性啼哭要针对不同疾病采取不同的诊断、治疗措施,尽早解除患儿病痛,而达到止哭目的。

2、对症治疗

根据不同病因可适当给予对症治疗,如对生理性啼哭应加强护理,去除原因或分散其注意力及满足要求等;昼眠夜哭者,睡前给镇静剂,并使白天睡眠时间减少。婴儿肠痉挛引起腹痛时,可抚慰孩子,用热水毛巾捂腹部或用解痉药治疗。其他病理性啼哭,主要是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