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皮温降低都有哪些症状 皮温降低怎么办

皮温降低都有哪些症状 皮温降低怎么办

2020-03-31 20:00阅读(64)

皮温降低是皮肤温度(以指、趾端电子测温为据)低于中心温度(以肛温及电子测温电极置于食管、鼻咽部所测温度为据)3~4℃。皮温低于中心温度3℃以上提示外周循

1
皮温降低是皮肤温度(以指、趾端电子测温为据)低于中心温度(以肛温及电子测温电极置于食管、鼻咽部所测温度为据)3~4℃。皮温低于中心温度3℃以上提示外周循环差或存在低心排情况。皮肤温度受血液循环的调节,因其个体差异较大,故个体间不能用绝对值来比较。另外,身体不同部位的温差出入较大,在同一个体对称部位的温差不应超过2℃,超过2℃以上或有显著降低,提示局部肢体有循环障碍。

2

病因

1、皮温临床意义

中心体温监测部位在直肠、食管或鼻咽部,外周温度或皮肤温度监测的部位在指、趾端,同时在此两部位放置一测温电极,可持续监测皮温与中心温度差。当外周温度低于中心温度3-4℃时,可提示微循环灌注不良或低心排。监测皮温的意义:

(1)观察皮肤灌流情况:连续监测指、趾端末梢温度与中心温度差,是了解外周循环灌流是否改善或减少有价值的指标。若温度差由大变小,是病情好转,周围循环改善的指征;反之,则是恶化的指征。

(2)指导治疗:比如休克病人,在补足血容量之后若皮肤温度持续低于中心温度3~4℃,可能与血管舒张不良有关,用血管扩张剂可以有助于改善外周微循环状态。

(3)监测移植物血运和成活情况:适用于烧伤科、颌面整形科皮片、皮瓣移植的病人,用半导体或电子体温计测量只需几秒钟,且测得数值准确,一般每小时测量移植物皮温一次,并与健侧对比。

2、皮温改变的病因

(1)心源性:周围动脉急性栓塞80%~90%来源于心脏病,2/3合并房颤。常见的心脏病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心脏肿瘤(心房黏液瘤)等。

(2)非心源性:非心源性动脉栓塞较少见。主要包括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溃疡或狭窄、动脉移植物、血管损伤、肿瘤及静脉血栓形成等。

(3)其他:如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等缺血性疾病,患者常伴有患肢发凉、皮温降低。

3

常见疾病

心内膜炎、心房黏液瘤、动脉瘤、周围动脉栓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足发绀症、雷诺综合征、神经性疼痛、交感神经反射、营养不良、深静脉血栓形成、系统性脉管炎、动脉粥样硬化症等。

4

急诊(120)指征

1、一侧肢体剧烈疼痛、皮色苍白、脉搏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警惕急性动脉栓塞;

2、严重外伤或其它急症患者出现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等休克表现;

3、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5

症状

皮温降低,或伴以下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反复出现肢体发凉、麻木、刺痛等;

2、单侧肢体皮温降低,常见于单侧血管病变;

3、伴虚弱、乏力,轻微活动后气促等心功能不全表现;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6

就诊科室

急诊科、血管外科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发现手脚冰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有加重吗?

2、您手脚冰冷的症状是偶尔出现的还是持续存在?

3、您手脚冰冷的症状有诱发因素吗?

4、您是否存在手脚冰冷加重或减轻的相关因素?

5、除此症状外,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手指或脚趾变色或麻木、疼痛、瘙痒等?

6、您以前有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接受过治疗吗?治疗情况如何?

7、您既往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吗?

8、您既往手术过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9、您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10、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11、您的亲属被诊断出患有雷诺综合症吗?

12、您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3、您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喜欢浓茶,咖啡等饮料吗?每天喝多少?

8

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即可做出明确诊断。

9

鉴别诊断

1、周围动脉栓塞

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半数患者于起病后下肢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患侧肢体疼痛的同时,伴有麻木发凉的感觉,栓塞远端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近端出现感觉过敏,有针刺感及触痛。一般于栓塞部位10cm以下出现缺血性皮肤改变,表现为皮肤苍白、花斑样或发绀。由于动脉供血减少或中断而静脉血液的排空,皮肤温度较低,有冰凉感,肢体周径减小。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时间,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

3、手足发绀症

发病年龄多在20岁左右,以青年女性为多见,很少见于男性。至中年后症状趋于缓解,亦有持续存在者。患者较瘦弱,常述周身怕冷,四肢末端,特别是手和前臂有持续均匀的青紫,皮肤温度明显降低,手发胀,症状在寒冷季节、肢体下垂和情绪波动时加重,在温暖季节、双手上举和运动时减轻,按摩双手双足可使发绀色减轻或恢复正常肤色,而足和腿受累较不显著,其他部位的皮色正常。局部加压后可产生白色斑点,消退缓慢。皮肤温度降低,而患肢脉搏正常。

4、雷诺综合征

以年轻女性多见,常于寒冷季节发病。病变累及双侧肢体末梢(趾或指),且上肢多于下肢。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后,患侧皮肤会出现雷诺现象,即苍白-发绀-潮红-正常。在苍白和发绀阶段患肢末端有麻木、刺痛、发凉和感觉迟钝。在潮红至恢复正常阶段,皮温上升,有轻度的烧灼样疼痛,并慢慢消失。

5、局部皮温升高

动静脉瘘部位的表面皮肤温度与对侧肢体相同部位比较,有不同程度升高,瘘口远侧部位肢体皮温正常或低于正常。

6、其他

本病还需与神经性疼痛、交感神经反射、营养不良、深静脉血栓形成、系统性脉管炎、动脉粥样硬化症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周围动脉栓塞

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半数患者于起病后下肢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患侧肢体疼痛的同时,伴有麻木发凉的感觉,栓塞远端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近端出现感觉过敏,有针刺感及触痛。一般于栓塞部位10cm以下出现缺血性皮肤改变,表现为皮肤苍白、花斑样或发绀。由于动脉供血减少或中断而静脉血液的排空,皮肤温度较低,有冰凉感,肢体周径减小。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时间,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

3、手足发绀症

发病年龄多在20岁左右,以青年女性为多见,很少见于男性。至中年后症状趋于缓解,亦有持续存在者。患者较瘦弱,常述周身怕冷,四肢末端,特别是手和前臂有持续均匀的青紫,皮肤温度明显降低,手发胀,症状在寒冷季节、肢体下垂和情绪波动时加重,在温暖季节、双手上举和运动时减轻,按摩双手双足可使发绀色减轻或恢复正常肤色,而足和腿受累较不显著,其他部位的皮色正常。局部加压后可产生白色斑点,消退缓慢。皮肤温度降低,而患肢脉搏正常。

4、雷诺综合征

以年轻女性多见,常于寒冷季节发病。病变累及双侧肢体末梢(趾或指),且上肢多于下肢。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后,患侧皮肤会出现雷诺现象,即苍白-发绀-潮红-正常。在苍白和发绀阶段患肢末端有麻木、刺痛、发凉和感觉迟钝。在潮红至恢复正常阶段,皮温上升,有轻度的烧灼样疼痛,并慢慢消失。

5、局部皮温升高

动静脉瘘部位的表面皮肤温度与对侧肢体相同部位比较,有不同程度升高,瘘口远侧部位肢体皮温正常或低于正常。

6、其他

本病还需与神经性疼痛、交感神经反射、营养不良、深静脉血栓形成、系统性脉管炎、动脉粥样硬化症进行鉴别。

10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找到病因,针对引起皮温降低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1、动脉栓塞

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等,是本病的易患因素,因此在预防上亦是重点。严格地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地达到预防的目的。适当的穿的厚一些也是很关键的,及时检查体温变化,可以考虑进行中药调理,定期检查等。

根据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案。主要是抗凝、溶栓和手术等。

(1)抗凝治疗

一旦确诊,无论是否行手术治疗,均应该首先采用。常用的抗凝药物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肝素持续静脉泵入。

(2)手术治疗

包括动脉导管取栓术、动脉插管溶栓术、骨筋膜室切开等。

2、手足发绀症

本病无需特殊治疗,减少户外寒冷环境暴露或防寒即可。必要时考虑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严重者可行胸交感神经阻滞术或切除术。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