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缺血性肠绞痛都有哪些症状 缺血性肠绞痛怎么办

缺血性肠绞痛都有哪些症状 缺血性肠绞痛怎么办

2020-03-31 03:00阅读(62)

缺血性肠绞痛(intestinal agina of ischemia)亦称慢性肠系膜缺血,是指在肠系膜血管粥样硬化或其他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出现反复发作的肠系膜血液不足,产生明显的

1
缺血性肠绞痛(intestinal agina of ischemia)亦称慢性肠系膜缺血,是指在肠系膜血管粥样硬化或其他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出现反复发作的肠系膜血液不足,产生明显的餐后腹部绞痛,可伴有体重明显减轻和腹泻等综合征。本病比较少见,约占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5%,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

2

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

95%以上的病例由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所致,糖尿病也可引起。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缓慢而有足够的时间形成侧支循环,并且经常是轻微的亚临床性狭窄,因而尽管常发生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而具有慢性肠系膜缺血症状者并不多见。

2、血管炎

包括大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Wegener肉芽肿、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闭塞性血栓性血管炎(Buerger病)、白塞病等亦可累及中、小动脉导致管腔狭窄、闭塞。

3、其他少见原因

包括胸腹段主动脉瘤、肠系膜动脉自发性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壁纤维发育异常、非特异性动脉发育异常、腹部外伤、放射病以及外在压迫等。另外,尚有抗心脂质抗体综合征等高凝状态病。

3

常见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Wegener肉芽肿、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闭塞性血栓性血管炎(Buerger病)、白塞病、胸腹段主动脉瘤、肠系膜动脉自发性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壁纤维发育异常、非特异性动脉发育异常、腹部外伤、放射病、抗心脂质抗体综合征等。

4

急诊(120)指征

1、患者起病急骤,出现剧烈难忍的腹痛等症状;

2、患者腹部遭受了严重的外伤等;

3、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5

症状

1、反复发作上腹或脐周疼痛、不适;

2、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3、伴有营养不良、消瘦、乏力等全身表现;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6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急诊科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疼痛症状的?这个症状持续了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您疼痛的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呢,还是慢慢出现的?

4、除了疼痛的症状外,还有其他的表现吗,比如恶心呕吐等?

5、怎么来形容自己的疼痛呢?

6、疼痛主要在腹部的哪一块儿呢?

7、近期吃过什么东西?平时饮食习惯怎么样?有没有暴饮暴食、进行刺激性食物的习惯?

8、近期腹部受过什么外伤吗?腹部以前受过什么外伤或做过什么手术吗?

9、以前有没有得过其他的疾病,比如糖尿病、血管炎、动脉粥样硬化等?

10、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11、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8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及体征,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9

鉴别诊断

1、胃溃疡

上腹痛多在餐后0.5~1小时出现,经1~2小时逐渐自行缓解,但发作有周期性,易发生在初春及秋末季,服用抗酸药及黏膜保护剂疼痛可缓解,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2、?慢性胰腺炎

有进食后腹痛、体重减轻、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与本病相似。根据腹部B型超声检查、CT、MRCP、ERCP及腹部平片检查可鉴别。

3、膈下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

多见于青年女性,男女之比1∶3。表现为与饮食无关的间歇性上腹钝痛,伴恶心、呕吐或腹泻。体重减轻,消瘦和营养不良。体格检查可在腹部闻及较响亮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发病机制大多因膈下弓状韧带或腹腔神经节压迫腹腔动脉的起始部而导致缺血。血管造影可证实受压或狭窄、远端扩张,而无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

还应与胃肠道肿瘤、克罗恩病、局限性肠炎、假膜性肠炎、出血性肠炎、胰腺癌、胆道疾患、肾绞痛等鉴别。克罗恩病有些类型可能就是缺血性肠病的慢性型,特别是可找见增生闭塞性血管病变者。

鉴别诊断

1、胃溃疡

上腹痛多在餐后0.5~1小时出现,经1~2小时逐渐自行缓解,但发作有周期性,易发生在初春及秋末季,服用抗酸药及黏膜保护剂疼痛可缓解,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2、?慢性胰腺炎

有进食后腹痛、体重减轻、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与本病相似。根据腹部B型超声检查、CT、MRCP、ERCP及腹部平片检查可鉴别。

3、膈下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

多见于青年女性,男女之比1∶3。表现为与饮食无关的间歇性上腹钝痛,伴恶心、呕吐或腹泻。体重减轻,消瘦和营养不良。体格检查可在腹部闻及较响亮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发病机制大多因膈下弓状韧带或腹腔神经节压迫腹腔动脉的起始部而导致缺血。血管造影可证实受压或狭窄、远端扩张,而无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

还应与胃肠道肿瘤、克罗恩病、局限性肠炎、假膜性肠炎、出血性肠炎、胰腺癌、胆道疾患、肾绞痛等鉴别。克罗恩病有些类型可能就是缺血性肠病的慢性型,特别是可找见增生闭塞性血管病变者。

10

治疗方法

结合具体检查,找到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辅以其他治疗手段。

1、内科治疗

治疗原发病,消除病因。轻症病人首先内科保守治疗。少量多餐,以扩张血管,减低血液黏滞度及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为原则,应用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双嘧达莫(潘生丁)、硫前列酮(前列腺素E)以及罂粟碱、己酮可可碱和肠溶阿司匹林等口服药,改善肠管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亦可以通过导管或外周静脉内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罂粟碱等,疗效更佳。

2、手术治疗

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血管造影证实腹腔动脉、肠系膜动脉主干存在严重狭窄者,改善营养不良,纠正心血管功能和低氧血症等后,均可考虑手术治疗。常采用的手术方式有动脉内膜剥脱、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血管再植术。采取上述何种手术方式取决于病人的一般情况、病变部位解剖关系。小动脉分支广泛硬化狭窄或广泛小血管炎者不宜手术。

3、介入性放射学

近年来介入性放射学的开展促进了慢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非手术治疗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气囊血管成形术是经皮股动脉穿刺后在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处进行导管气囊扩张。另外,在上述主要动脉狭窄处放置钛合金支架,可取得使血流通畅,改善缺血的同样效果。适用于体弱难以承受手术者,有时可取代旁路移植或动脉内膜剥脱术。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