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下肢无力都有哪些症状 下肢无力怎么办

下肢无力都有哪些症状 下肢无力怎么办

2020-03-30 21:48阅读(62)

下肢无力指下肢肌肉不能产生正常的力量,表现为下肢发软、行动无力、麻木、有坠重感等,逐渐加重可出现跛行、颤抖、步态摇晃、容易跌倒等。常见疾病有脊髓型颈椎

1
下肢无力指下肢肌肉不能产生正常的力量,表现为下肢发软、行动无力、麻木、有坠重感等,逐渐加重可出现跛行、颤抖、步态摇晃、容易跌倒等。常见疾病有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压迫症、脊髓内脓肿等。

2

病因

本病多由脊髓病变所致,其常见致病因素如下:

1、动力性因素

椎节失稳、松动,后纵韧带膨隆、皱褶,髓核后突和黄韧带肥厚前凸等突向椎管腔而致脊髓受压。这些情况可因体位的改变而消失。

2、机械性因素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髓核突出或脱出后形成粘连、机化,可造成对脊髓的持续性压迫,或当颈椎活动时,脊髓在凸出部位来回磨擦,均可使脊髓受压或受刺激而产生症状。

3、血管因素

脊髓的血液供应是保持脊髓完成各种复杂活动的重要基础,一旦某些血管因遭受压迫或刺激而出现痉挛、狭窄,相应支配区缺血,产生瘫痪症状。

4、先天发育因素

颈椎椎管矢状径先天性发育狭窄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3

常见疾病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压迫症、脊髓内脓肿、多发性硬化、先天性脑积水、深静脉血栓等。

4

急诊(120)指征

1、突发一侧肢体无力、瘫痪,或伴头痛、头晕、面瘫、昏迷等,警惕脑中风等;

2、严重外伤后肢体瘫痪;

3、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5

症状

持续下肢无力,或伴以下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患者下肢明显无力,易摔倒,走不远,甚至不能走;

2、伴腰部疼痛,放射至大腿、小腿、足部;

3、伴下肢感觉障碍、麻木、触电感,甚至感觉丧失;

4、伴下肢肌肉萎缩;

5、伴发热、虚弱、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6、伴其它部位肌无力症状,如上肢无力、咀嚼无力、发音障碍等;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紧张性症状体征。

6

就诊科室

1、下肢无力疑似腰椎问题者,可于骨科、脊柱外科就医咨询。

2、怀疑神经肌肉病变者,可于神经科就医咨询。

3、紧急情况应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出现下肢无力多久了?是反复出现还是持续性存在?

2、您是一侧下肢无力,还是双侧下肢都无力?身体其他部位有无力的感觉吗?

3、什么情况下您的下肢无力会缓解或加重?

4、您是否伴有下肢麻木、发抖、感觉障碍、肌肉萎缩?

5、您以前有过类似的症状吗?什么原因引起的?

6、您既往是否有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内脓肿等脊髓疾病?

7、您有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等病史吗?

8、您还有其他健康风险吗?

9、您是否在其他医院进行过检查、治疗?检查结果是什么、治疗效果怎么样?

8

诊断原则

根据下肢无力的特点及伴发症状,结合相关检查作出诊断。

9

鉴别诊断

1、脊髓疾病鉴别

(1)脊髓内脓肿:是少见的腔隙性、化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表现因脓肿部位、大小、单发或多发及病程的长短不同而各异,常有发热、节段性疼痛、肌力减退、不同程度感觉障碍等。磁共振成像为首选检查方法。

(2)脊髓压迫症:是一组具有占位效应的椎管内病变。脊髓受压后的变化与受压迫的部位、外界压迫的性质及发生速度有关。可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异常、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脊髓压迫症的重要方法。

(3)脊髓型颈椎病:是脊髓压迫症之一,严重者可致残。主要表现为上肢麻木、酸胀、烧灼感、疼痛、发抖和无力感;下肢无力、发抖、易摔倒、麻木,双足感觉异常等。X线、磁共振成像有助于疾病诊断。

2、肌无力

(1)肌无力综合征:肢体骨骼肌无力,稍活动几秒钟后肌无力可稍减轻,长期活动后反复加重。几乎总是成年起病,肢体近端肌肉易疲劳和肌无力。下肢较上肢为重,近端较远端为重。约1/3患者诉肌痛。首先累及下肢表现为鸭步和摇摆步态。约半数以上患者有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或伴阳痿、泪液汗液分泌减少、口干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合并恶性肿瘤。非肿瘤性肌无力综合征患者可伴发甲状腺疾病、风湿病等。

(2)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是易疲乏性肌无力,其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呈晨轻暮重,50%以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有眼症状,包括眼险下垂和复视,20%患者的症状仅限于眼外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肌电图显示低频重复电刺激复合动作电位波幅递减,单纤维肌电图上颤抖增宽。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高,如阴性者可有MuSK抗体阳性病例。

(3)多发性肌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女性多于男性,病情逐渐加重,几周或几月达高峰,病前可有感冒史;双侧对称性近端肌无力,累及骨盆带时出现上楼下蹲及起立困难,累及肩带肌出现双臂不能上举,颈肌无力表现抬头困难,咽喉肌无力表现为构音及吞咽困难,呼吸肌受累出现胸闷及呼吸困难。血清肌酶谱升高明显;肌电图提示自发性纤颤电位和正锐波,多相波增多,运动电位时限缩短和波幅降低等肌源性损害的表现;肌活检见纤维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再生。电镜下可见横管系统与基质网有异常吻合

(4)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起病前1~3周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的症状;首发症状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迅速加重并向近端发展,可累及肋间肌和呼吸肌导致呼吸麻痹,可累及脑神经,瘫痪为迟缓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阴性。感觉障碍较轻。第2周时脑脊液检查可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NCV、肌电图显示上、下肢F波H反射潜伏期延迟或不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动作电位波幅正常或下降。

(5)进行性持续肌无力:进行性持续无力常见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进行性脊肌萎缩,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进行性延髓麻痹、脊肌萎缩症、单肢肌萎缩症、脊髓空洞症、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代谢性肌病(糖原贮积病、肉碱缺乏症、肌腺苷酸脱氨酶缺乏症、线粒体肌病)等。

鉴别诊断

1、脊髓疾病鉴别

(1)脊髓内脓肿:是少见的腔隙性、化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表现因脓肿部位、大小、单发或多发及病程的长短不同而各异,常有发热、节段性疼痛、肌力减退、不同程度感觉障碍等。磁共振成像为首选检查方法。

(2)脊髓压迫症:是一组具有占位效应的椎管内病变。脊髓受压后的变化与受压迫的部位、外界压迫的性质及发生速度有关。可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异常、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脊髓压迫症的重要方法。

(3)脊髓型颈椎病:是脊髓压迫症之一,严重者可致残。主要表现为上肢麻木、酸胀、烧灼感、疼痛、发抖和无力感;下肢无力、发抖、易摔倒、麻木,双足感觉异常等。X线、磁共振成像有助于疾病诊断。

2、肌无力

(1)肌无力综合征:肢体骨骼肌无力,稍活动几秒钟后肌无力可稍减轻,长期活动后反复加重。几乎总是成年起病,肢体近端肌肉易疲劳和肌无力。下肢较上肢为重,近端较远端为重。约1/3患者诉肌痛。首先累及下肢表现为鸭步和摇摆步态。约半数以上患者有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或伴阳痿、泪液汗液分泌减少、口干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合并恶性肿瘤。非肿瘤性肌无力综合征患者可伴发甲状腺疾病、风湿病等。

(2)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是易疲乏性肌无力,其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呈晨轻暮重,50%以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有眼症状,包括眼险下垂和复视,20%患者的症状仅限于眼外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有效;肌电图显示低频重复电刺激复合动作电位波幅递减,单纤维肌电图上颤抖增宽。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高,如阴性者可有MuSK抗体阳性病例。

(3)多发性肌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女性多于男性,病情逐渐加重,几周或几月达高峰,病前可有感冒史;双侧对称性近端肌无力,累及骨盆带时出现上楼下蹲及起立困难,累及肩带肌出现双臂不能上举,颈肌无力表现抬头困难,咽喉肌无力表现为构音及吞咽困难,呼吸肌受累出现胸闷及呼吸困难。血清肌酶谱升高明显;肌电图提示自发性纤颤电位和正锐波,多相波增多,运动电位时限缩短和波幅降低等肌源性损害的表现;肌活检见纤维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再生。电镜下可见横管系统与基质网有异常吻合

(4)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起病前1~3周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的症状;首发症状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迅速加重并向近端发展,可累及肋间肌和呼吸肌导致呼吸麻痹,可累及脑神经,瘫痪为迟缓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阴性。感觉障碍较轻。第2周时脑脊液检查可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NCV、肌电图显示上、下肢F波H反射潜伏期延迟或不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动作电位波幅正常或下降。

(5)进行性持续肌无力:进行性持续无力常见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进行性脊肌萎缩,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进行性延髓麻痹、脊肌萎缩症、单肢肌萎缩症、脊髓空洞症、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代谢性肌病(糖原贮积病、肉碱缺乏症、肌腺苷酸脱氨酶缺乏症、线粒体肌病)等。

10

治疗方法

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1、脊髓内脓肿

对于脊髓内脓肿来说,能挽救生命及保证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及时手术引流加上适当抗生素的使用。一旦怀疑该病,即应紧急手术切除椎板,切开硬膜,用细针穿刺脓肿抽出脓液,并酌情切开背侧脊髓,以达到充分的引流和减压,用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野。硬脊膜缝合或不缝合,需分层缝合肌层和皮肤。脊髓内脓肿可多房性或可复发,因而有些患者需要再次引流。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同脑脓肿,并可用皮质类固醇、甘露醇等减轻脊髓水肿。

2、脊髓压迫症

应及早明确诊断,尽快去除脊髓受压的病因,手术是唯一切实有效的措施。同时应积极防治并发症,早期康复和加强护理。

3、脊髓型颈椎病

鉴于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改变,非经手术难以解除脊髓压迫,逆转和自限的机会不多,如果没有手术禁忌,应该认作是手术适应证。

关于手术进路,前路还是后路,范围减压,采取椎板成形以及是否采取融合固定有不同的意见。需强调如下问题:其一明确脊髓病变的目标椎间,以便手术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其二在狭窄病变中心部位,椎管内没有缓冲空间,对致压病变组织必须揭除或磨除,不能伸入咬骨钳咬除,以免伤害已处于病变状态的脊髓;其三如椎间盘突出病变为破碎型,即软突出,应该选择前路减压,切除突出病变,包括游离碎片。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