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颅脑损伤后的颅内压,常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表现为低颅压者较少,间或有些病人伤后早期曾经有过颅内压升高,此后又出现颅内低压其发生率约为5%。所谓颅内低
造成颅内低压的原因,可能原发于伤后脑血管痉挛,使脉络丛分泌脑脊液的功能受到抑制,亦可能继发于脑脊液漏、休克、严重脱水、低血钠症、过度换气以及手术或腰穿放出过多的脑脊液等。腰穿后头疼已为人们所熟知,其机理一是腰穿本身所引起的脉络丛反射性抑制或因丘脑下部脑脊液分泌中枢发生功能紊乱;二是脑脊液容量的减少。Franksson曾指出,当颅内压为100~200mmH2O时,自腰穿针孔漏入硬脊膜外间隙的脑脊液,1d就可达240ml之多,而正常情况下脑脊液总量为100~160ml、分泌速率约为0.3ml/min,每天可产生400~500ml,故健康人一次快速放出脑脊液20ml,即可引起头疼。Grant等(1991)认为头痛可能是因代偿性动脉扩张所致。另外,因外伤时脑脊液向椎管强力冲击,造成腰神经根袖囊撕裂亦有可能使脑脊液漏入硬脊膜外间隙,从而导致低颅压。
外伤后低颅压多发生在头外伤后1~2h,有时在2~3d之后以头痛最为突出,常位于前额及后枕部,随头位的升高而加剧。严重时遍及全头并向颈、背、肩,甚至向下肢放射,取平卧或头低位时头痛随即减轻或消失。过去认为这种体位性头痛与脑组织下沉有关,但通过MRI研究并未得到证实。因此,头痛的原因可能与颅内血管受到牵扯或推压有关;与颅内容量减少而使脑膜的张力产生顺应性变化有关;或与颅腔容量代偿性调节,使血量与脑脊液量互补,所引起的颅内血管扩张有关。其次是眩晕和呕吐,每于头位变动时或剧烈头痛之后即出现头昏目眩、恶心呕吐,病人常有脉搏细速、血压偏低、畏光、乏力、厌食、失水及颈僵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轻者倦唾,重者昏迷。少数病人尚可出现植物神经症状,如生命体征显著波动、面部和颈部皮肤阵发性潮红,甚至个别患者因脑组织失去脑脊液的托浮和衬垫作用,使颅神经直接受到挤压或牵扯而出现瞳孔不等大及(或)外展肌麻痹等征象,易与颅内压升高相混淆,应予警惕。
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和腰穿测压来确诊。临床上遇有头伤后出现较重的头昏、头痛、乏力、厌食等症状,与脑损伤的轻重程度不符。特别是具有明显的抬高头位头痛加剧、放低头位疼痛减轻的规律时,即应想到颅内低压的可能。如果腰椎穿刺卧位测压在80mmH2O以下时即可明确诊断,若压力低于40mmH2O则属重度低颅压,常伴有严重失水及电解质紊乱。由于颅内压显著降低,脑体积缩小,颅内静脉扩张并被牵拉,易致渗血或出血,故脑脊液常呈黄色或有不同数量的红细胞发现,蛋白质含量亦稍高,个别病人甚至并发硬膜下血肿。因此,曾有人提出对颅内低压病人不宜行腰椎穿刺,以免进一步加重脑脊液的流失,建议采用脑室钻孔的方法了解颅内低压的情况,既准确又安全。其实在颅脑影像学检查已有高度发展的今天,只要临床特点相符,如果CT或MRI检查业已排除其他可能混淆的病变,即可采用治疗试验加以证实,用平卧或足高头低位、吸含5%CO2与95%O2的混合气5~1Omin或静脉注射蒸馏水10~15ml以观察头痛有无缓解或消失。
与颅内高压的鉴别:头痛是脑损伤后常见的症状,低颅压综合征引起的头痛呈挤压性,多不发生剧烈头痛,且与体位有明显关系:坐位或头高位时头痛加重,平卧位或头低时症状减轻或消失。这是区别低颅压综合征与颅内压增高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治疗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的治疗,可因不同的病因而略有差异,但基本原则相同,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平卧休息、不睡枕头,必要时采足高头低位;增加液体摄入量,每日经口服或静滴均匀滴注生理盐水1OOOml及5%如萄糖液约2500~3000ml;给予含5%C02的氧气吸入每小时5~1Omin,可使脑血管扩张、阻力减小、促进脑脊液分泌;静脉注射蒸馏水10~15ml/d,可以反射性刺激脑脊液的生成,但必须注意溶血反应;必要时可静滴0.5%的低渗盐水500~1000ml/d,亦有增加脑脊液之功效;用0.5%奴夫卡因10ml行左、右侧颈交感神经节交替封闭,每日1次,可使颅内血管扩张;经脑室内注入生理盐水或过滤空气10~15ml或经腰穿鞘内注射15~20ml生理盐水或空气,不仅能直接充填蛛网膜下腔容积,同时有刺激脑脊液分泌的作用,但是有腰椎穿刺后残留穿刺孔漏液之弊;其他有利于改善颅内低压的药物如婴粟碱、麻黄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咖啡因、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右旋硫酸苯异丙胺、乌洛托品及皮质类固醇等亦可适量投给以促其恢复。此外对继发性颅内低压的病人,则应针对病因及时处理例如,脑脊液漏修补术。
(二)预后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视其原发病,预后差异较大,颅脑手术后及颅脑外伤所致的低颅内压综合征,症状出现愈早者,其预后较差。
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虽然少见,但其临床症状与颅内高压症状颇为相似,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护士应提高对低颅压综合征的认识,加强对病情变化及临床表现的观察和护理,为治疗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1、预防颅内低压的护理
(1)严格遵医嘱准时、准量、正确地使用脱水剂和利尿剂。
(2)对长期应用脱水剂、利尿剂而摄入量不足者,应定时监测颅内压的变化,发现低颅压情况及时处理。
(3)对多发性损伤的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特别是失血性休克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每30~60分钟监测血压1次,必要时每15分钟监测1次,根据医嘱及时补液,迅速恢复灌注压和脑血流量,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指导输液,使液体有计划、准确、按时、顺利输入,及时补足血容量,避免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生。
(4)长期脑脊液漏的患者应及时行脑脊液漏修补术,以免脑脊液丢失过多。
(5)对液体丧失过多、摄入不足或脑脊液丧失过多、脱水剂使用过量等情况需增加液体入量时,护士应制订严密的输液计划,保证液体准确及时输入,减少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生。
(6)要严格掌握腰穿指征,行腰椎穿刺术的患者应避免一次性放脑脊液过多,腰穿后平卧4~6小时。
2、低颅压综合征的护理
患者一旦确诊,立即去枕平卧取头低卧位,对重症患者应将床尾抬高15~30cm。并适当增加液体入量,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常。
(1)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注意观察脱水利尿剂使用情况及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对高热、气管切开、腰椎穿刺、频繁呕吐等情况的患者,因液体丧失过多而摄入不足,使颅内压过低导致低颅压综合征发生时应增加液体入量,必要时应用颅内压监测仪观察颅内压变化,并做好相应护理。
(3)详细询问病史,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30~60分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必要时每15分钟监测1次。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常表现为“一低二快”,与颅内压增高的“一高二慢”相反,即血压偏低、脉搏细数、呼吸略快,严重时表现为表情淡漠、嗜睡现象,结合患者瞳孔及意识变化,准确做出判断。
(4)应特别观察头痛症状是否与体位改变有关,注意与高颅压所引起的头痛加以区别。低颅压引起的头痛取头低或去枕卧位时,症状明显减轻,头高或直立位时则头痛加重。因此,对头痛患者应首先注意头痛的性质、程度与体位的关系及伴随症状,分析其原因以避免误诊。
(5)对耳、鼻脑脊漏患者做好相应护理嘱患者勿用力擤鼻涕及用棉球堵塞耳、鼻处,以防逆行感染而加重病情。
(6)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卧床期间的生活护理。
3、心理护理
因颅内压过低所致的头痛、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睡眠欠佳、特殊的体位等情况常使患者力不从心,精神萎靡,出现烦躁不安、忧虑甚至恐惧等心理问题,应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和耐心细致的心理安慰,使患者消除疑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以愉快心情接受治疗,并早日康复。
4、健康教育
指导指导患者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即抬高床尾15~30cm,可减轻不适。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采取此卧位的意义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1、脱水剂、利尿剂的应用
严格掌握脱水剂、利尿剂的应用指征,最好应用颅内压监护仪指导应用的时间和剂量,一旦有所好转应及时减用和停用。
2、腰穿
严格掌握腰穿指征。
3、多发性损伤休克
对于多发性损伤休克的患者应及时纠正低血压休克,及时恢复灌注压和脑血流量。应认真记录出入量,根据病情适当增加输液量和等渗盐水的输入。
4、纠正低颅压
纠正引起低颅压的病因,长期脑脊液漏应及时行脑脊液漏修补术。
女性身体出现异味,请不要忽视, 除了“宫颈糜烂”,这些常见的妇 世卫组织“致癌清单”:这些平时 湖北17岁少女服药进医院脑死亡, 癌细胞“喜欢”吃肉,这五种肉不 我国肝病人数超4.47亿,这些都是 头孢配酒,一喝就走?其实这些药 老年痴呆祸根被找到?这些异常症 同房后女性“下面”出血,和哪些 一级致癌物石棉,66个国家已经禁 长沙女子跑完2公里后休克,别瞎 食品添加剂抽检不合格!这一些或 狗能嗅出新冠感染者,能取代核酸 60岁后身体断崖式衰老!医生:延 百万博主胃癌晚期发文告别,出现 血栓来临,手脚会出现几个异常, 右肩膀疼痛以为是肩周炎,不想确 淋巴癌,疾首,祸 45岁男子为软化血管,每天大量喝 北京女孩被称之为天之骄子,医生 头皮为什么会出现疙瘩,可能是这 混合性尿失禁症状及发病原因 混 外伤性睫状体解离症状及发病原因 唇腭裂症状及发病原因 唇腭裂如 集合不足症状及发病原因 集合不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症状及发病原 老年慢性肾衰竭症状及发病原因 肾上腺髓质增生症状及发病原因 老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症状及发 会阴阴道及子宫颈感染症状及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