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流行性角结膜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流行性角结膜炎如何预防

流行性角结膜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流行性角结膜炎如何预防

2020-03-29 05:40阅读(67)

流行性角结膜炎(epidemickeratoconjunctivitis)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其临床特点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可同时伴有角膜上皮下圆形浸润。常为双眼先后发病,患

1
流行性角结膜炎(epidemickeratoconjunctivitis)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其临床特点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可同时伴有角膜上皮下圆形浸润。常为双眼先后发病,患眼疼痛、异物感、流泪等症状明显。

2

流行病学

流行性角结膜炎多为双眼患病,常为一眼先发病且感染更为严重。多流行于夏秋季节,夏季更易流行。曾在世界各地引起流行,但小范围流行更加常见,经常可在眼科诊所、学校和家庭中引起流行,散发病例也很常见,成人发病较儿童多见。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由腺病毒8、19和37血清型感染所致,其他血清型也可引起。本病为接触传染,家庭中的密切接触、医院、办公室、游泳池等,均可为疾病流行传染的疫源地。未能彻底消毒的眼科器械,特别是眼压计可能是流行性角结膜炎的传染媒介。

5

症状

本病潜伏期5~12天,常为双眼先后发病,患眼疼痛、异物感、流泪等症状明显。典型体征是结膜大量滤泡,并以下睑结膜最为显著,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结膜下可有小出血点,严重者睑结膜尤其是下睑结膜可有伪膜形成,极少数严重者可形成睑球粘连;患者耳前淋巴结肿大,通常合并角膜炎,发病数日后,可出现浅层点状角膜病变,此后点状病变可进一步加重,形成中央局灶性上皮病变;大约发病两周后,急性结膜炎症状逐渐减退,角膜出现典型的上皮下浸润,呈圆形斑点状,散在分布,直径约0.4~0.7mm,此系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在前弹力层和前基质层的浸润,是机体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这种上皮下浸润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逐渐吸收,极个别情况下,浸润最终形成瘢痕,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结膜刮片:可见大量单核细胞。有伪膜形成时,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

8

诊断要点

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和炎症晚期出现的角膜上皮下浸润是本病的典型特征,病毒分离或PCR检测、血清学检查可协助病原学诊断。

9

鉴别诊断

1、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由70型肠道病毒引起,偶尔由A24型柯萨奇病毒引起,是一种暴发流行的自限性眼部传染病。其传染性极强,可大面积迅速流行。主要表现为潜伏期短,为8~48小时,多数在接触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除具有结膜炎的一般症状和体征外,主要特征是球结膜下出血,发病后2~3天内即见球结膜下有点状、片状出血,重者波及整个球结膜,7~14天后消失;全身伴耳前淋巴结肿大,极少数病人在结膜炎症消退后1周发生下肢运动麻痹。

2、慢性滤泡性结膜炎

本病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皆为双侧。下穹隆及下睑结膜见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滤泡,无融合倾向。结膜充血并有分泌物,但不肥厚,数年后不留痕迹而自愈,无角膜血管翳。

3、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本病临床表现为患眼畏光、流泪、烧灼感,结膜充血,中等量黏液脓性分泌物,夜晚睡眠后,上下睑睫毛常被分泌物黏合在一起。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有传染性,但不引起流行。

10

治疗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药物。

1、局部治疗

可用广谱抗病毒药,如干扰素滴眼剂、4%吗啉胍、0.5%利巴韦林点眼,每1~2小时一次;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滴眼液对某些病例也有一定疗效。局部应用低浓度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上皮下浸润的吸收非常有效,如0.1%的可的松,应用中要注意逐渐减药,不要突然停药,以免复发;另外还要注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2、全身治疗

病情严重者应配合全身抗病毒治疗,如病毒唑注射液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合并细菌感染,加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G钠静脉滴注或克林霉素静脉滴注。

11

日常护理

1、用药护理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告知医生。

2、心理护理

患者常会由于疼痛、异物感、流泪等症状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此时家属要尽力的安慰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患者自己可以通过和医务人员的交流来了解自己的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

3、饮食护理

尽量选择患者喜欢的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也可以适量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如香蕉、苹果、葡萄、胡萝卜、白菜、菠菜等,及时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生活管理

患者平日要注意眼部的卫生,不用手揉搓眼部,避免疲劳用眼。平日可以适量的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避免劳累。

5、复诊须知

患者尽量遵医嘱复诊或定期复诊,复诊时携带相关的病历资料。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12

防治措施

1、本病传染性很强,一经发现患者应立即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对患者接触过的用具应严格消毒和隔离,同时避免交叉感染。在本病流行期间,对于车站、码头,应加强检疫工作,严禁患者外流。

2、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实行分毛巾分盆。

3、加强公共卫生管理,要对游泳池、浴室、理发店以及集体单位的浴池和洗脸池严加卫生管理。

4、在没有肯定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前,不用乱用“预防性滴眼液”,以免交叉感染。

5、加强消毒工作,肠道病毒对热及干燥敏感,加热至60℃经10min即可灭活。常用的消毒剂如乙醇、碘剂、石炭酸及甲酚都有较好的灭菌作用。建议临床上采用70%乙醇洗手等待干燥,以作为消毒措施。临床试验证明采用干扰素滴眼,可预防本病的发生,由于经济价值较高,故在大流行期间尚无实际应用价值。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