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症状及发病原因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如何预防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症状及发病原因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如何预防

2020-03-29 04:21阅读(63)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是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自发

1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是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自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患者血清不止一次出现抗磷脂抗体。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1、根据病因分类

(1)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有磷脂综合征表现,但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2)继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常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2、根据抗体分类

(1)狼疮抗凝因子血栓综合征

伴狼疮抗凝因子(LA)持续阳性,主要引起静脉血栓。

(2)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

伴抗心磷脂抗体(ACA)持续阳性,主要引起动脉血栓。

(3)混合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指LA、ACA同时阳性,伴有血栓、流产和血小板减少。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1、感染因素

细菌免疫动物可诱发抗磷脂抗体的产生,进而推断感染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

2、遗传因素

有研究报道HLA-DR7及DR4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中出现的频率增高;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HLA-DR53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5

症状

1、动静脉血栓

动静脉血栓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血栓可形成于身体任何部位,其中最常累及的是外周、心、脑、肺、肾等处的血管。静脉血栓最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动脉血栓最常见于脑血管。

2、皮肤表现

最具特征性的皮肤表现为网状青斑,除此之外,还可见皮肤溃疡、红斑、紫癜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皮肤坏死。

3、血液系统表现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虽有血小板减少的表现,但很少出现出血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4、心脏表现

出现心瓣膜损害表现,如心瓣膜增厚和赘生物形成等。

5、肺部表现

以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最常见,此外,还可出现肺泡出血、肺毛细血管炎、肺静脉血栓等表现。

6、妊娠表现

妊娠的主要表现为习惯性流产,可能与胎盘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胎盘功能不全有关。除此之外,患者还可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子痫、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胎儿窘迫及早产等异常妊娠表现。

6

并发症

1、间歇性跛行或坏疽

下肢动脉栓塞可以出现间歇性跛行或坏疽。

2、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偏头痛、舞蹈病、癫痫发作、多发性硬化性痴呆等。

3、眼部并发症

如视神经炎、视网膜缺血/坏死等。

4、肝脏并发症

肝坏死、门静脉高压、Budd-Chiari综合征(由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而引起的,临床可见肝脾肿大、下肢水肿等表现)。

5、恶性血管闭塞综合征

一种罕见、突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短期内中小动脉出现广泛的血栓形成,引起3个或3个以上器官、组织、系统受累。

6、其他并发症

如微血管病性胰腺炎、小肠梗死及出血等。

7

实验室检查

1、抗磷脂抗体(APL抗体)检测

如狼疮抗凝物质(LA)、抗心磷脂抗体(ACL)、IgA、IgG、IgM等抗体阳性或滴度增高(至少发现2次阳性,每次间隔至少6周),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2、血常规检查

血小板、红细胞等有无异常改变,本病多伴血小板减少(通常<100×10?/L)。

8

诊断要点

9

鉴别诊断

10

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为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脏器供血,恢复其正常功能,可采用抗凝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

11

日常护理

12

防治措施

1、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以便于及早发现原发疾病,有针对性地治疗。

2、平日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加强身体锻炼等。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