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脑包虫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脑包虫病如何预防

脑包虫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脑包虫病如何预防

2020-03-29 04:00阅读(62)

脑包虫病又称脑棘球蚴虫病,是人体感染了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并侵入人脑形成囊肿所致。寄生于人体的幼虫有细粒棘绦虫及泡状(或多房)棘球绦

1
脑包虫病又称脑棘球蚴虫病,是人体感染了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并侵入人脑形成囊肿所致。寄生于人体的幼虫有细粒棘绦虫及泡状(或多房)棘球绦虫2种,引起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状棘球蚴病,好发部位多位于肝和肺,脑部较少见,犬为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羊、马、猪、猫等家畜为中间宿主。人若吞食被虫卵污染的蔬菜和饮食也可成为中间宿主,并发生包虫病。

2

流行病学

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是种人畜共患的多发性寄生虫病,多见于我国西北,新疆地区高发。脑包虫病又称脑棘球蚴病,占全身包虫病的0.5%~3.0%,儿童为高发人群。本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见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及西藏等地,西南各地也有散发。世界各畜牧区均有散在流行。发病部位多见于肝和肺,脑部较少见,约占全身包虫病的1%~2%。儿童发病率较高,男性较女性多见。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包虫病在疫区的发病率较高,是人类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寄生虫疾病,临床以细粒棘蚴病为主,泡状棘球蚴病非常少见,主要因人体误吞食棘球蚴的虫卵而感染,非少数民族特有,与职业和生活的环境以及个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二)发病机制

人或家畜如羊、牛、猪、家兔、骆驼等食入被棘球蚴的虫卵污染的食物即被感染,幼虫随血流经门静脉到达肝,故肝脏包虫病最多见,少部分可通过肝经右心到肺,极少数可通过肺循环而到达全身其他器官。临床上以占位性囊肿引起的压迫症状及感染症状为主要特点。以病变部位(器官)产生的压迫或使组织缺血引起继发改变,在骨、关节等部位则表现为骨质的破坏,对人体危害极大。

5

症状

脑包虫病患儿可以长到相当大才出现症状至青少年或成年期出现颅内高压症状时才被发现。顶叶受累最常见,但也可以累及各个脑叶,病变可以单发,单侧,也可以多发。多发病灶可以与既往手术播散有关,也可以因包虫自发破裂引起。脑包虫病好发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侧肢体的抽搐、肌力减退为儿童脑包虫病主要就诊原因,若囊肿位于非功能区,则可长期无症状。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及局部神经压迫的症状及体征,与脑内受感染的部位有关,包括头痛、呕吐、视盘水肿、视力下降、精神症状、复视、嗜睡、意识混浊、昏迷、瞳孔不等大、局部颅骨变软呈乒乓球感、全颅顶破壶音、锥体束征阳性、偏瘫、中枢性面瘫、双下肢瘫痪、癫痫、共济失调等。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免疫学检查:从过去应用Casoni皮内过敏实验,该方法虽然简便,但假阳性率高,偶有超过敏反应造成损伤,并且属于主动免疫性试验,为以后免疫随访带来不可清除的干扰因素。

棘球蚴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包括: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免疫技术、蛋白印迹试验、沉淀反应试验和抗体定量、定性法等。免疫学试验在脑包虫病初发或有新破裂的包虫囊的患儿中获得阳性结果,而囊壁完整的单个包囊的患儿则敏感性较低。以凝集反应或(ELISA)技术为基础的试验虽较敏感,但特异性不高。

8

诊断要点

本病诊断较容易,如有典型的病史,来自牧区患儿,特别有牲畜接触史,有内脏包虫病症状,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癫痫及神经系统局灶定位征,包虫免疫学试验结果阳性,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颅脑CT及MRI示脑包虫特征性表现,排除颅内其他占位性病变。但对于脑包虫病发展到相当体积之前,因缺乏症状,一般不易做出早期诊断。卡松尼皮内试验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包虫病诊断率很高,但对脑包虫病的诊断率极低,包虫免疫学试验阴性也不能除外包虫病。

9

鉴别诊断

主要包括囊肿性病变如脑穿通畸形、蛛网膜囊肿、囊性肿瘤和脑脓肿。与包虫囊肿不同,脑穿通畸形或蛛网膜囊肿都不是圆形的囊肿,而且不全部被脑组织包绕,MRI容易显示这两种囊肿伴随的相邻的局部脑畸形。囊性肿瘤可以显示瘤体边缘的强化。脓肿中心液化坏死形成脓腔的同时伴有周围明显水肿,增强后脓肿壁明显强化。

10

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首选能根治本病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加上阿苯达唑内科治疗。

1、手术

外科手术是治疗囊性包虫病的首选方法。脑包虫病囊肿的内外囊肿壁之间粘连不紧密,容易分离,依靠加压注水即可使内囊与周围的纤维层分离并浮起。这与脑肿瘤手术分离不同,因此术后脑肿胀不明显。儿童脑包虫病的囊肿一般较大,术后残留的腔隙大,周边脑组织塌陷,致使大脑半球与硬膜之间出现巨大间隙,若不妥善处理,术后头位剧烈转动,可使大脑半球在颅腔内移位而并发硬膜下血肿,或造成脑干损伤。另外,巨大的残腔可使颅内压骤降,产生头痛、恶心、呕吐等低颅压症状。因此,关颅前应在残腔内注满生理盐水以保持正常的颅内压。手术过程中,要用棉条保护好周围皮层,防止囊液外漏导致播散。如完整漂浮有困难,最好先在囊肿距皮层最薄处穿刺,抽出70%的囊液,即可防止污染创面,又可骤然内减压,使内囊易自行脱落。

2、穿刺

近来有人应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可以反复穿刺、抽吸、注射药物、再穿刺,这种微创手术较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且可反复操作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疗效。

3、药物

脑包虫病内科治疗的首选药物为苯并咪唑类药物,其代表药物为甲苯咪唑和阿苯达唑,临床使用20年及动物体内和体外培养实验均证实对包虫病有效。尤其阿苯达唑较甲苯咪唑肠道吸收好,现已取代甲苯咪唑成为WHO推荐抗包虫病药物。手术后的药物治疗能减少复发。手术前至少4天开始治疗,用阿苯达唑连续治疗1个月。

11

日常护理

1、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多休息,减少活动,如出现头晕、头痛等情况应卧床体息,留家属陪护。

2、用药护理

告知用药的目的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用驱虫药物。

12

防治措施

本病应重视预防,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做好个人防护,不喝生水,不食生菜;儿童应避免与狗密切接触,饭前洗手;定期驱虫,人、犬驱虫后的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肉食品卫生检测制度和动物检疫制度等。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