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电离辐射性白内障症状及发病原因 电离辐射性白内障如何预防

电离辐射性白内障症状及发病原因 电离辐射性白内障如何预防

2020-03-29 02:20阅读(71)

电离辐射性白内障(ionizingradiationalcataractionizingradiationalcataract)是由电离辐射致晶状体的损害,也称放射性白内障。可导致电离性损伤的辐射粒子有X

1
电离辐射性白内障(ionizingradiationalcataractionizingradiationalcataract)是由电离辐射致晶状体的损害,也称放射性白内障。可导致电离性损伤的辐射粒子有X射线、γ射线及中子。多见于放射事故伤员、放疗患者、辐射工作者,也有文献报道见于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患者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浑浊。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晶状体对波长为380~780nm的光线不敏感,但对X射线甚为敏感。X射线和γ射线的生物电离作用均可引起白内障,特别是中子对晶状体危害最大。

晶状体前囊下的上皮细胞生发区是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对电离辐射非常敏感,受到电离辐射的作用后,细胞核受损伤,引起染色体畸形、核碎裂、变性及染色质从这些细胞中挤出。细胞的有丝分裂受到明显抑制。射线粒子也可引起细胞内的水分子发生电离,产生大量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与细胞内的有机化合物相互作用,形成氧化物而破坏细胞的代谢过程,引起晶状体细胞染色体畸形、核破裂及变性。这些受损伤而变性的上皮细胞从赤道部紧贴晶状体的后囊向后极部移行,最终堆积在晶状体后极部囊膜下皮质,借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点状和颗粒状浑浊,是为电离辐射性白内障的起始。

5

症状

1、潜伏期

致电离辐射引起晶状体混浊的潜伏期长短相差很大,最短9个月,最长12年,平均为2~4年。年龄愈小,潜伏期愈短;剂量愈大,潜伏期愈短。

2、白内障临床形态

放射性白内障临床经过分为四个阶段:

(1)初起期:在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的皮质出现数个粉末状混浊小点,呈白色、灰色或呈金色、彩虹色,且伴有小空泡,这个阶段不引起视力损害。

(2)第二期:病程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囊下皮质内的细点状混浊逐渐增多,排列呈环形,并有小空泡及细微丝条状混浊散在其间。新形成的空泡向深部皮质内扩散,同时前囊下可出现点状及线状混浊,但比后极部的变化轻微。

(3)第三期:病程时间更长,后囊下的混浊更多,渐次形成盘状,外形不规则,混浊的外层密度加大。裂隙灯下可见混浊的后层沿晶状体的弯曲度向后凸起,混浊的前层则大致为平面状。也有数层混浊呈重叠形式。盘状混浊的外周有散在的小点状混浊,混浊区渐向赤道方向及前面扩大,同时晶状体赤道部发生楔形混浊。

(4)第四期:最后晶状体全部混浊,看不出前三个阶段的晶状体改变,也不能和老年性白内障鉴别。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实施《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2年又作了新的修订。标准内容如下:

1、诊断标准

眼部有明确的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受到大剂量的外照射,或长期外照射历史,晶状体吸收剂量在0.5Gy(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2011年4月公布),并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2、晶状体改变及分期标准

(1)Ⅰ期:晶状体后极后囊下皮质内有细点状混浊,排列成环形并伴有空泡。

(2)Ⅱ期:晶状体后极后囊下皮质内呈盘状混浊且伴有空泡。更甚者,在盘状混浊的周围出现不规则的条纹状混浊向赤道部伸延。盘状混浊也可向皮质深层扩展,可呈宝塔状外观。前极前囊下皮质内也可出现细点状混浊及空泡,视力可能减退。

(3)Ⅲ期:后囊下皮质呈蜂窝状混浊,后极部较致密,向赤道部逐渐稀薄,伴有空泡,也可有彩虹点,前囊下皮质内混浊加重,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4)Ⅳ期:晶状体全部混浊,严重视力障碍。

9

鉴别诊断

1、继发性白内障

患者除晶状体混浊外,有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原发病,根据放射线接触史和晶状体混浊的形态及部位可以鉴别诊断。

2、其他

应与其他病因引起的白内障相鉴别,如微波白内障、红外线白内障、电击伤白内障、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毒性物质(二硝基酚、萘和甾体类化合物)引起的白内障。此外,视网膜色素变性及高度近视和糖尿病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及起始于后囊下皮质的老年性白内障等。所以在诊断电离辐射性白内障时,首先应排除其他物理因素、化学中毒及代谢疾患所致的白内障,排除并发性白内障及后囊下型的老年性白内障。在确诊电离辐射性白内障时,必须有辐射剂量材料作为根据。

10

治疗

1、眼部可试用谷胱甘肽溶液等治疗白内障的眼药。

2、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

3、晶状体混浊、视力减退影响阅读或驾驶,应施行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1

日常护理

1、生活管理

(1)远离放射线区域,避免辐射作用加重病情;

(2)为患者营造安全、明亮、安静、舒适、放松的居住环境,有助于放松情绪;

(3)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避免用眼过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注意个人卫生,不用手或不洁手帕揉眼,防止眼部感染;

(5)适当进行活动和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但活动期间注意安全;

(6)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7)手术患者注意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遵循医嘱定期换药。

2、用药护理

遵循医嘱,正确用药,学会正确的滴眼药用法,不擅自停药,也不乱用药,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3、病情监测

观察视力减退情况是否缓解,眼部不适是否减轻。一旦出现短时间内视力下降明显,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要及时就医治疗。

4、复诊须知

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诊治。

12

防治措施

1、阈值剂量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2011年4月公布,晶状体吸收剂量的阈值现在考虑为0.5Gy。职业照射的眼晶状体当量剂量限值,委员会现在建议:规定的连续5年期间,年平均当量剂量,20mSv;任何一年中的当量剂量,50mSv。

2、防护

(1)必须根据不同能量的射线,使用不同厚度的铅屏蔽,使外照射量不超过阈值剂量。

(2)为了防止晶状体受辐射损伤,从事放射线工作者应戴铅防护眼镜。

(3)头颈部放射治疗患者,眼部应加用有效的屏蔽防护。

(4)就业前体格检查,如发现先天性发育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早老性白内障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白内障,不应在电离辐射现场工作。

(5)就业后每年进行眼部检查,如确诊为放射性白内障,应调离岗位,不再接触电离辐射,安排其他工作。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