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伴睡眠期持续棘慢波的癫痫性脑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伴睡眠期持续棘

伴睡眠期持续棘慢波的癫痫性脑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伴睡眠期持续棘

2020-03-29 02:01阅读(70)

慢波睡眠中持续棘慢复合波癫痫(epilepsywithcontinuousspikesandwavesduringslowsleep,ECSWS)由Tassinari1985年报道,是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疾病

1
慢波睡眠中持续棘慢复合波癫痫(epilepsywithcontinuousspikesandwavesduringslowsleep,ECSWS)由Tassinari1985年报道,是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疾病谱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癫痫综合征。ESES是一种特殊的异常脑电图现象,表现为睡眠中持续的棘慢波发放,为一种发作间期而非发作期放电图形。1971年Patry等首先描述此现象,并提出以慢波睡眠期棘慢波指数(SWI,即NREM睡眠期棘慢复合波发放的时间/全部NREM睡眠期的时间)≥85%为判断ESES的标准,但之后大量研究显示,各种不同SWI域值(25%~100%)均有报道。目前诊断标准尚未统一。目前认为只要睡眠中异常放电较之前大量增加,并伴有逐渐加重的认知和行为变化是ESES诊断的必要条件。ESES经常出现在儿童癫痫综合征疾病谱中,包括ECSWS,Landau-Kleffner综合征,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LT)变异型。ECSWS是一种少见的年龄相关性的儿童癫痫,2001年ILAE将其列为癫痫性脑病组。2010年ILAE分类与术语委员会在“发作及癫痫分类的术语与概念”中将其归为电-临床综合征命名为伴睡眠期持续棘慢波的癫痫性脑病。以往一些文献中常把ESES与ECSWS混为一谈。ESES仅描述一种特殊的脑电现象,而ECSWS为癫痫性脑病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许多癫痫综合征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可表现为ECSWS。主要病因与脑结构性病变、围产期脑损伤、脑瘫、遗传因素等有关。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部分患儿颅脑CT,MRI检查可发现脑穿通畸形、巨脑回畸形、脑损伤、皮层发育不良或神经元异位等脑结构性病变,部分有围产期脑损伤、脑瘫病史;少部分患儿有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病史,也有单卵双胎共患的报道,故不能排除遗传因素的作用。

5

症状

1、发病年龄

起病年龄从2个月~12岁不等,高峰年龄4~5岁,男孩多见,占62%。

2、ESES前期

约80%病例首发症状为癫痫发作,其中50%患儿开始仅在夜间发作,40%患儿为一侧发作,或一侧持续阵挛状态。也可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局灶性发作。2/3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正常,1/3患儿有智力和语言发育落后。

3、ESES期

此期60%的患儿有多种发作形式,日间不典型失神发作增加,可有失张力发作、肌阵挛或负性肌阵挛发作,也可发生失神持续状态。多数患儿有进行性神经心理损伤,智力全面倒退或某一方面损伤为主,如语言表达障碍、记忆力下降、易激惹、理解力下降、共济失调、偏瘫或精细动作差等认知、语言、运动障碍。

4、ESES后期

癫痫发作一般呈良性演变过程,多数在青春期前后13岁左右消失。随着ESES的消失,神经心理损伤逐渐改善,但部分病人的神经心理损伤的预后并不乐观,患儿有广泛认知障碍,智力倒退及行为问题。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目前具有ESES现象的癫痫性脑病被认为是一个谱系,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脑电图特点:睡眠期棘慢波明显增多泛化,在NERM期可接近持续发作。

2、神经心理功能障碍:认知功能倒退可全面性,也可为选择性。

3、年龄相关性:4~5岁发病,到青春期以后癫痫发作和EEG放电消失,但可遗留认知损伤。

4、ECSWS诊断标准:

(1)全面和(或)局灶性癫痫发作。

(2)EEG存在ESES现象。

(3)广泛的神经心理损伤。

9

鉴别诊断

1、Landau-Kleffner综合征(LKS)诊断标准:

(1)儿童期获得性失语。

(2)EEG以颞区为主的痫样放电,睡眠期出现ESES现象。

(3)有或无部分性癫痫发作。

(4)无明显脑结构异常。

2、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变异型诊断标准:

(1)病程早期与BECT的临床特点相似,但发病年龄未做下限界定。

(2)病程中出现新的癫痫发作类型(负性肌阵挛、不典型失神)和(或)口咽部运动障碍(口咽部运动失用、构音障碍、失语、吞咽困难及呛咳)。

(3)EEG以Rolandic区为主放电,睡眠期增多达ESFS。

(4)发病后出现轻度的认知损伤。

10

治疗

本病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癫痫发作,而且应及时有效地抑制EEG放电。目前主张大剂量苯二氮?类、VPA、LEV和糖皮质激素对本病具有治疗作用,2015年CAAE指南将VPA、CZP、ACTH、泼尼松作为本病的一线治疗药物。

1、AEDs治疗

虽然CBZ、PHT、PB、OXC可减少抽搐发作,但在ESES中被限制使用,可能会加重神经心理症状和脑电图异常。VPA、ESM、苯二氮?类药物等传统AEDs对ESES有短暂或部分性改善作用。VPA联合ESM治疗,控制癫痫症状的有效率达67%;大剂量地西泮(DZP)1mg/kg直肠内给药,然后口服0.5~0.75mg(kg·d),3~4周。新型AEDs如LEV、TPM对ESES可能有效,LEV单独或联合治疗,63.5%患儿癫痫症状改善或减轻,56.2%的患儿ESES现象消失。最近,Grosso等报道应用拉科酰胺治疗6个月,结果75%的患儿有药物反应,12.5%有部分反应,另外12.5%的患儿无反应。

2、糖皮质激素治疗

激素通过反馈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脑成熟;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受体,增加脑脊液中GABA和5-羟色胺,降低NMDA的水平;抗炎、免疫调节与免疫抑制作用;纠正低血糖,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梯度,减少脑组织内水含量等功能,对控制惊厥可能起一定作用。治疗方法同LKS。

3、手术治疗

对于难治性病例,局灶性损害及由ESES引起的神经心理功能障碍,即使无临床癫痫发作,仍须考虑癫痫手术,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心理预后。大脑半球切除术、局灶切除手术、胼胝体切除术等手术针对先天性或继发性脑结构异常所致的CSWS患儿,术后癫痫发作减少的同时,ESES现象也消失。

4、康复治疗

应同时进行语言、认知、运动和行为等康复训练和治疗。

11

日常护理

1、心理护理

患儿常因疾病导致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家属也可能因对患儿的过度担忧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情绪,家属和患者可通过与医生进行交流,或者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增加患者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用药护理

遵循医嘱,正确用药,了解药物的疗程、用量及不良反应,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以防影响治疗效果。治疗期间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一旦发生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进行药物调整,防止耽误治疗。

3、饮食护理

合理膳食,保证患儿的营养摄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生活管理

(1)营造良好、安全、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2)避免患儿过度劳累,保证规律作息,充分休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适当进行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

(4)当癫痫发作时,迅速将病人就地平放,避免摔伤,松解衣领和腰带,摘下眼镜等物品,同时移去身边的危险物,避免受伤;

(5)发作时将病人的头放低且偏向一侧,使涎液和呼吸道分泌物由口角流出,防止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引发窒息;

(6)注意天气及气温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5、病情监测

监测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命体征,如意识、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等,注意癫痫发作的此时是否减少,若出现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偏头痛等症状加剧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进行相关治疗,防止造成不良后果。

6、复诊须知

严格遵循医嘱,定期进行复查,一旦出现不适要立刻就医诊治。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