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如何预防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如何预防

2020-03-29 02:01阅读(59)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chronicobstructiveparotitis)又称腮腺管炎。以前与复发性腮腺炎一起,统称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大多数由局部原因引起,大多发生于中年,多

1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chronicobstructiveparotitis)又称腮腺管炎。以前与复发性腮腺炎一起,统称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大多数由局部原因引起,大多发生于中年,多为单侧受累,也可为双侧。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大多数患者由局部原因引起。如智牙萌出时,导管口黏膜被咬伤,瘢痕愈合后引起导管口狭窄。不良义齿修复后,使导管口、颊黏膜损伤,也可引起瘢痕而造成导管狭窄。少数由导管结石或异物引起。由于导管狭窄或异物阻塞,使阻塞部位远端导管扩张,唾液淤滞。腮腺导管系统较长、较窄,唾液易于淤滞,也是造成阻塞性腮腺炎的原因之一。

5

症状

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大多发生于中年。多为单侧受累,也可为双侧。患者常不明确起病时间,多因腮腺反复肿胀而就诊。约占半数患者肿胀与进食有关,称作“进食综合征”;发作次数变异较大,多者每次进食都肿胀,少者一年内很少发作,大多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以上。发作时伴有轻微疼痛,这是因为进食时唾液分泌增加并黏稠,排出受阻所致。有的患者腮腺肿胀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晨起感腮腺区发胀,自己稍加按摩后即有“咸味”液体自导管口流出,随之局部感到松快。

临床检查腮腺稍增大,能扪到肿大的腮腺轮廓,中等硬度,轻微压痛。导管口轻微红肿,挤压腮腺可从导管口流出混浊的“雪花样”或黏稠的蛋清样唾液,有时可见黏液栓子。病程较久者,可在颊黏膜下扪及粗硬、呈索条状的腮腺导管。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血液及唾液检查:绝大多数末梢血象、血清免疫学及唾液SIgA均正常。

8

诊断要点

依据以下几点,诊断不难:①有进食肿胀史,颊部有时能触及条索状肿胀导管,多单侧发病。②平片或造影检查,能显示阻塞原因为阳性或阴性结石等。③无口干,眼干症状。④化验多无异常。⑤造影检查主要表现为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扩张不整的病变。⑥核素显像:轻度者摄取功能增高,排泄功能正常;中度者摄取功能正常,排泄功能受阻或迟缓;重度者摄取功能低下,排泄功能受阻或不排。⑦随访检查,可见扩张的主导管更加扩张,并延及叶间,小叶间导管,主导管内阴性唾液腺结石可见加大;已有“点扩”的腺体进一步纤维化,萎缩,“点扩”明显减少。

9

鉴别诊断

1、成人复发性腮腺炎

有幼儿发病史,造影片上两者明显不同。成人复发性腮腺炎除非有逆行性感染而使主导管稍扩张不整外,叶间,小叶间导管均无变化,只是末梢导管呈散在点,球状扩张。而阻塞性腮腺炎以导管系统,即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扩张不整为特征。

2、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

亦可有腮腺反复肿胀流脓史,鉴别在于:①发病多为中年女性;②有口干,眼干及结缔组织疾病;③造影片上以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为特征,主导管出现特征性改变;④组织病理学表现明显不同。

3、腮腺良性肥大继发感染

腮腺持续肿大,双腮腺也可以反复肿胀,甚至导管口有脓。但良性肥大的腮腺为持续肿胀,质地柔软、呈弥漫性的;多有糖尿病、肝炎、嗜酒或长期营养不良的历史;造影可见极少量末梢导管“点扩”表现,腺体外形明显变大,这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迥然不同。

10

治疗

阻塞性腮腺炎多由局部原因引起,故以去除病因为主。治疗分保守治疗,唾液腺内镜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

(1)自后向前按摩腮腺,促进分泌物排出。

(2)咀嚼无糖口香糖或含果味维生素C,促进唾液分泌排出。

(3)用温热盐水漱口,有抑菌作用,减少腺体逆行感染机会。

(4)从导管口注入抗生素,既机械冲洗导管,又有制菌作用。用碘化油注入导管内亦可达到同样目的。

2、唾液腺内镜介入治疗

采用唾液腺内镜,经腮腺导管冲洗,去除黏稠的絮状分泌物,使导管通畅。也可在此基础上灌注抗炎药物,效果良好。

3、手术治疗

(1)腮腺导管结扎术:通过结扎导管,使腮腺萎缩,从而控制炎症。该术式效果不佳,且有可能因炎症未得到控制而导致残留导管的潴留脓肿或黏液脓性分泌物自发破溃,故目前很少采用这一术式。

(2)腮腺浅叶切除术:在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有手术要求的情况下,可考虑作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由于反复感染及炎症关系,局部渗血及粘连较重,面神经所受的创伤较大,但只要仔细,轻柔操作,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程度,但应注意切除副腺体及腮腺导管全长,以防术后在残存导管段形成潴留脓肿。

对双侧病变较重的治疗,最好先治症状重的一侧,待6个月或一年后,其他腺体功能代偿性增强,再处理另一侧。

11

日常护理

1、用药护理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告知医生。

2、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可能会由于反复发作而产生烦躁的心理,家属要尽量帮患者缓解其不良情绪,同时患者自己也要调整心态,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忌食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

4、生活管理

平日可以适当的锻炼身体,但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

5、复诊须知

患者尽量遵医嘱复诊或定期复诊,复诊时携带相关的病历资料。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