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妊娠合并急性膀胱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妊娠合并急性膀胱炎如何预防

妊娠合并急性膀胱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妊娠合并急性膀胱炎如何预防

2020-03-28 23:40阅读(60)

急性膀胱炎(acutecystitis)在孕妇中可由无症状菌尿症发展而来;但亦有首次尿培养为阴性者,后者可能与女性的尿道短、距离肛门近、不注意外阴卫生而招致感染有

1
急性膀胱炎(acutecystitis)在孕妇中可由无症状菌尿症发展而来;但亦有首次尿培养为阴性者,后者可能与女性的尿道短、距离肛门近、不注意外阴卫生而招致感染有关,若有导尿等操作则更易发生。

2

流行病学

妊娠期膀胱炎,多发生于中期妊娠,继发肾盂肾炎者少见。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下尿路感染,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是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如下。

1、上行性感染:如男性前列腺炎、女性尿道旁腺炎、经尿道的各种检查和治疗等。

2、下行性感染:如继发于肾脏的感染。

3、经淋巴传播和直接蔓延:如阴道炎、宫颈炎等邻近器官的感染发生时。

(二)发病机制

1、细菌进入膀胱后,机体对细菌的入侵的系列防御:排尿可把膀胱内细菌清除,只要尿路通畅,膀胱排空能力正常,细菌难于在膀胱内停留;尿液中有尿类黏蛋白,具有阻挡细菌黏附在膀胱壁上的功能;肾小管分泌的Tamm-Horsfall蛋白含有甘露糖残基,能包裹大肠杆菌菌毛,阻止了大肠杆菌菌毛与尿路黏膜上皮接触,使细菌失去黏附机会而随尿排出体外;急性膀胱炎时,膀胱上皮细胞可加快脱落,以加速消除黏附在膀胱黏膜的细菌。

2、尿路感染的发生决定于入侵细菌的数量和毒力,以及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受损情况。例如,大肠杆菌进入尿路后的致病力是与菌株的抗原特性有关,已发现含K抗原的菌株有抗巨噬细胞的作用和抵抗补体破坏的能力,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和部分的膀胱炎病者;而O抗原可导致膀胱上皮细胞脱落,降低输尿管的正常蠕动,加速粒细胞炎症浸润,导致组织损伤,引起尿路感染的大肠杆菌中有80%含O抗原,而且多是肾感染;而大肠杆菌H抗原无影响。

3、细菌入侵尿路,须先黏附在泌尿道黏膜上。尿路上皮表面有甘露糖残基,可能是细菌菌毛的受体,细菌的菌毛越多,其黏附力愈大,其中Ⅰ型菌毛称甘露糖敏感型,就与下尿路感染有密切关系。

4、正常膀胱具有消除细菌的作用,但是在任何原因造成尿潴留时,一系列的自身防卫能力便消失,所以尿流不畅的病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

5

症状

膀胱炎多由上行感染所致,同时伴有急性尿道炎。成年妇女膀胱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尿频、尿急、尿痛及混浊尿。尿频即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每小时1~2次,甚至更频;尿急即尿意一来就憋不住而要立即排尿,但排尿量不多,每次尿量为10~100ml,尿频、尿急越明显,每次排尿量就越少。尿频、尿急多伴有尿痛,即排尿时膀胱及尿道部位灼痛。尿频、尿急、尿痛被统称为尿路刺激症,是由于膀胱三角区及后尿道受炎症刺激所致。有时伴有膀胱区不适。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仅少数病人有低热。尿化验常有白细胞,亦偶有血尿,甚至肉眼血尿(若做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检查,此血尿为均一红细胞血尿)。膀胱炎的发生与性生活有密切关系,女性性交后即作膀胱穿刺抽尿培养,多数可培养出与尿道口寄生相同的菌种,故不少病者的尿路刺激征多发生于性交后。膀胱炎如未经抗菌药物治疗,亦有30%的病者可在7~10天内自愈。

6

并发症

虽然急性膀胱炎不发生并发症,可是可通过上行性感染,很快累及上泌尿道。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病人中有40%在发病前有下泌尿道感染症状。

7

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尿中常无蛋白,但有大量白细胞和细菌,在尿沉渣中常可见到红细胞,偶尔肉眼可见到血尿。尿细菌培养常阳性。病原菌与无症状性菌尿及肾盂肾炎病人的相同,多数为大肠杆菌感染。

8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症状和血尿、脓尿等体征,以及尿培养结果以明确诊断。

9

鉴别诊断

1、急性肾盂肾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液检查可有脓细胞和红细胞。但常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有腰痛及肾区有叩压痛。

2、滴虫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但病人常有不洁性交史,尿道多有分泌物,且分泌物检查可找到滴虫。

3、间质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并有耻骨上疼痛。耻骨上膀胱区疼痛与压痛尤其明显,膀胱充盈时加剧。尿常规检查多数正常,极少脓细胞。

4、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和血尿,B超检查可显示为膀胱内占位性病变或膀胱壁增厚等非特异性征象,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组织检查可有助于鉴别。

5、输尿管下段结石:输尿管结石降至壁间段时也可产生膀胱刺激症状。如同时合并感染,则不易与膀胱炎鉴别。通过KUB平片及IVU可以显示结石的部位并判断有无合并梗阻。

6、尿道综合征:尿培养为阳性,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尿道炎有类似症状,细菌培养反复阴性,但有脓尿可以鉴别。

10

治疗

(一)治疗

急性膀胱炎治疗原则与无症状菌尿症相同,多饮水,禁止性生活。确诊者均应采用抗生素治疗。孕期抗生素的应用原则:尽可能选用细菌敏感的药物并注意药物对母儿的安全性。首选氨苄西林。妊娠中期可应用磺胺甲恶唑。孕晚期磺胺类药物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避免使用。需治疗2周,停药后定期复查作尿培养。

(二)预后

急性膀胱炎治愈后,与无症状性菌尿病人一样,在妊娠过程中须随访,尽管复发率仅为无症状性菌尿的一半,但仍需要反复做中段尿培养。

11

日常护理

1、休息与活动

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可轻微活动,以不劳累为宜。

2、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多饮水,以达到冲洗膀胱、尿道的目的,减轻尿路刺激征。

3、症状护理

观察尿路刺激征,可使用碳酸氢钠等碱化尿液,以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4、用药护理

(1)抗菌药物治疗:根据尿标本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用法疗程和副作用。

(2)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增强抗生素的疗效,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5、正确留取尿细菌培养标本

(1)在应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生素5天之后留取尿标本。

(2)宜留取清晨第一次尿(尿液在膀胱停留6小时以上)。

(3)留取中段尿液,之前先充分清洁外阴、包皮,消毒尿道口。

(4)标本应及时送检,并在1小时内作细菌培养,如果不能及时送检者应冷藏保存。

(5)女性患者留尿时注意勿混入白带。

6、心理护理

让患者放松,勿过于紧张焦虑,分散患者注意力,有利于改善尿路剌激症状。

7、健康教育

(1)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常见诱因及临床表现。

(2)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避免过度劳累,坚持体育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4)多饮水、勤排尿,是最简便而有效的预防尿路感染的措施。

(5)要及时治疗局部炎症,与性生活有关者,事后要排尿并口服抗菌药物。

(6)严格控制尿路器械检查,避免医源性感染。

12

防治措施

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健康水平;注意外阴清洁,排便后手纸应自前方向后擦,减少肠道细菌污染阴道前庭及尿道口的机会,每晚清洗外阴部;治疗无症状菌尿症。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