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迷路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迷路炎如何预防

迷路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迷路炎如何预防

2020-03-28 23:01阅读(62)

迷路炎(labyrinthitis)又称内耳炎,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中耳及乳突的内侧壁与内耳相毗邻,中耳乳突的内侧骨壁就是内耳的骨壁,故当中耳乳突有

1
迷路炎(labyrinthitis)又称内耳炎,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中耳及乳突的内侧壁与内耳相毗邻,中耳乳突的内侧骨壁就是内耳的骨壁,故当中耳乳突有化脓性炎症时,特别是骨质破坏肉芽增生的中耳乳突炎时很容易通过被炎症侵蚀的内耳骨壁引起内耳炎症发生。迷路炎可分为局限性迷路炎(亦称迷路瘘管),浆液性迷路炎和化脓性迷路炎3个类型。

2

流行病学

病毒感染最常见,常发生于成年人,年龄30~60岁;细菌感染多见于儿童。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1、局限性迷路炎

多为胆脂瘤或肉芽组织腐蚀骨迷路形成瘘管,故也称迷路瘘管。此型临床上较多见。多位于外半规管隆凸处,偶尔位于鼓岬处,发生于其他部位者更少见。

2、浆液性迷路炎

浆液性迷路炎是以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渗出为主的内耳弥漫性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或炎性反应。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时,细菌毒素或脓性分泌物经迷路瘘管、蜗窗、前庭窗或血行途径侵入或刺激内耳,产生弥漫性浆液性炎症。如治疗得当可恢复正常,若治疗不当则可发展成为化脓性迷路炎,将成为“死迷路”。

3、化脓性迷路炎

化脓菌侵入内耳,引起内外淋巴间隙内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称化脓性迷路炎。破坏正常组织,使内耳功能完全丧失。炎症感染可继续向颅内扩散,引起颅内并发症。化脓性迷路炎多因中耳感染扩散,从浆液性迷路炎发展而来;炎症消退后,内耳肉芽组织生成,继而结缔组织及新骨形成,成为“死迷路”。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常为病毒感染及中耳炎的直接侵犯,也可由细菌感染、外伤、过敏、免疫力低下等引起,细菌感染较危险。

5

症状

1、局限性迷路炎

(1)有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

(2)阵发性或激发性眩晕:眩晕多在头位快速变动,耳内操作,压迫耳屏或擤鼻时发作,伴有恶心、呕吐,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

(3)自发性眼震:因病变刺激半规管之壶腹嵴,迷路多呈兴奋状态。若眼震方向指向健侧,提示病变较重,壶腹嵴之神经组织已遭破坏。

(4)听力减退:性质和程度与中耳炎病变程度一致,一般仅有中度听力减退,有时瘘管位于鼓岬者可呈混合性聋。

2、浆液性迷路炎

(1)眩晕与平衡失调较局限性迷路炎明显,呈持续性。

(2)患耳听力迅速明显减退,及时消除病变,听力多可恢复正常。

(3)自发性眼震,早期眼震属兴奋型,即眼震快相向患侧,前庭功能亢进,该期持续时间短暂随着病变发展患耳迷路功能由亢进转为抑制或消失,眼震表现为麻痹型,即眼震快相向健侧。待迷路内浆液渗出物吸收后,眼震及眩晕将逐渐消失。

(4)明显的恶心和呕吐。

3、化脓性迷路炎

急性病程为1~2周。

(1)重度的眩晕、恶心、呕吐,自发性眼震。

(2)病初听力即完全丧失,常因其他症状显著,患者多不注意。

(3)患者冷热试验、瘘管试验均无反应,自发性眼震向健侧。前庭功能代偿大约需3~5周,此时除患者耳听力丧失外,无明显其他症状。

(4)急性前庭症状消退后,患者的前庭和耳蜗功能永不能恢复,成为“死迷路”。

(5)迷路感染可经内耳道、内淋巴囊、耳蜗水管或穿破后半规管骨壁而侵入颅内,发生脑膜炎、小脑脓肿、硬脑膜外脓肿及颅内静脉窦栓塞等并发症。凡脑脊液压力升高及其中淋巴细胞增加者应高度警惕。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有助于抗生素的选择。

8

诊断要点

1、局限性迷路炎

(1)病史: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尤其是胆脂瘤形成、骨质破坏和肉芽形成的中耳乳突炎的患者。

(2)症状与体征:阵发性或激发性眩晕,伴有眼震。

(3)检查:听力减退、瘘管试验一般阳性、前庭功能检查大多正常或亢进。

2、浆液性迷路炎

(1)病史:有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病史。

(2)症状:持续性眩晕与平衡失调、听力明显下降。

(3)体征:自发性眼震,水平-旋转性。

3、化脓性迷路炎

(1)病史:有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病史。

(2)症状:重度眩晕、听力丧失。

(3)体征:自发性眼震。患耳冷热试验、瘘管试验均无反应。

9

鉴别诊断

1、迷路内出血:常有凝血功能障碍。

2、迷路神经鞘瘤:较迷路炎局限。

3、迷路脑膜瘤:很少见,类似于迷路神经鞘瘤。

10

治疗

(一)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去除病灶、改善引流、控制感染和眩晕等症状。

2、具体治疗力法

(1)手术治疗:行乳突单纯凿开或根治术,清除肉芽、胆脂瘤、游离的腐骨等病灶。瘘管表面的上皮或肉芽可以保留,或以颞筋膜修补瘘口;化脓性迷路炎形成脓腔者还应切开迷路,通畅脓液引流。

(2)控制感染:依据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的结果,选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3)对症治疗:适当应用镇静药物如地西泮控制眩晕,呕吐频繁时应用止吐药物并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等液体。对浆液性迷路炎尚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二)预后

急性期迷路炎症状常在数周内恢复,部分患者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持续性单侧耳聋常见。

11

日常护理

1、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焦虑的原因、程度,给予针对性的疏导。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2、按医嘱全身给予有针对性的、足量抗生素治疗,观察用药效果和副作用,必要时按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3、眩晕发作期间专人陪护,照顾好病人在发病时的起居活动,防止跌倒受伤。病人尽量不做转体活动,以免诱发晕眩导致跌倒。病情缓解期,下床活动时应扶持把手或床沿等,行动要缓慢。

4、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颅内压增髙症状,观察瞳孔变化。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鼓励进食,能量消耗大者可适当补血浆、氨基酸。

5、病毒感染期间注意隔离治疗,多休息,多饮水,按医嘱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积极预防听力下降。

12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