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耳源性脑膜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耳源性脑膜炎如何预防

耳源性脑膜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耳源性脑膜炎如何预防

2020-03-28 23:01阅读(60)

耳源性脑膜炎(otitismeningitis,otogenicmeningitis)是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并发的软脑膜和蛛网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依患者的个体抵抗力的强弱,病菌

1
耳源性脑膜炎(otitismeningitis,otogenicmeningitis)是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并发的软脑膜和蛛网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依患者的个体抵抗力的强弱,病菌毒力的大小可以形成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类脑膜炎。局限性脑膜炎一般称之为硬脑膜下脓肿。弥漫性的脑膜炎即通常所说的耳源性脑膜炎。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依患者个体抵抗力的强弱,病菌毒力的大小可以形成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类脑膜炎。局限性脑膜炎一般称为硬脑膜下脓肿。弥漫性脑膜炎即通常所说的耳源性脑膜炎。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或胆脂瘤型中耳炎急性发作时,引起的软脑膜与蛛网膜的化脓性炎症。常见的病菌为变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Ⅲ型、流感杆菌等,前二者为主要的致病菌、后二者因骨质破坏严重,症状不典型延误诊断,预后较差。病菌侵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脑膜炎的途径是:

1、迷路途径,经过缺损的迷路骨壁、两窗进入迷路,先发生迷路炎,然后进入颅内。

2、岩炎脓肿、横窦血栓、脑脓肿破损感染进入脑组织。

3、血行途径,经血液循环,主要是血栓性静脉炎,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所致。若感染局限于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局部范围则称为局限性脑膜炎。若弥散性化脓性软脑膜和蛛网膜炎,影响脑脊液则为弥漫性脑膜炎,也称为化脓性脑膜炎。

5

症状

1、高烧、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

起病时可有寒战,继之发烧,体温可达39℃~40℃;晚期体温调节中枢受累,体温可高达41℃。脉搏频数,与体温一致。早期头痛位于患侧,随着感染扩散和颅内压增高,头痛变得剧烈,部位不定,可为弥漫性全头痛,且以后枕部为重。呕吐大多呈喷射状,与饮食无关。小儿除高烧、呕吐外,尚可有腹泻,惊厥等。

2、精神与神经症状

如易激动,全身感觉过敏,尤以腹部及头皮明显,患者烦躁不安,四肢抽搐;重者嗜睡、谵妄,晚期出现昏迷。炎症若累及局部脑血管和脑实质时,可出现肢体瘫痪、失语症以及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中枢性面瘫等。

3、脑膜刺激征

轻者颈有抵抗,随着病情加重,出现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凯尔尼格(Kernig)征及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阳性。

4、锥体束受累可出现锥体束征

如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深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亢进,并出现病理性反射。

5、其他

晚期出现呼吸节律紊乱,陈-施(Cheyne-Stokes)呼吸,大小便失禁,常因脑疝而致呼吸停止及循环衰竭而死亡。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1、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

可测得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示化脓性脑膜炎,如脑脊液混浊,细胞数增多〔(1000~10000)x106/L〕,以多形核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或消失,氯化物减少。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

2、细菌学培养

尽早进行耳道脓性分泌物、脑脊液的涂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

3、血液学分析

示白细胞增多,多形核粒细胞增加。

8

诊断要点

1、根据临床症状,脑膜刺激征及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结果等,可提示为化脓性脑膜炎。

2、根据过去有耳流脓史、耳部检查和颞骨影像学等检查结果符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特别是中耳胆脂瘤或骨疡型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尤其是中耳脓液引流不畅,近期有急性发作史者则可诊断为耳源性。

9

鉴别诊断

1、流行性脑膜炎

根据在流行季节群体发病,皮肤、黏膜上有瘀斑、瘀点,且未发现可疑的化脓性中耳炎等耳部疾病时,可初步加以鉴别。脑脊液涂片及细菌培养结果为脑膜炎双球菌,与耳源性脑膜炎的细菌学检查结果不同。如鉴别诊断确有困难,可先按流行性脑膜炎治疗、处理,并进行严密的观察,1周后如无明显好转,应该施行乳突探查术。

2、结核性脑膜炎

起病缓慢,早期可有发烧、盗汗、消瘦及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可伴有身体其他组织器官的结核病灶(如肺、泌尿系统、骨骼等)或结核性中耳炎。脑脊液检查和细菌培养有助于鉴别。

3、假性脑膜炎

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而鼓膜未穿孔者,因感染或毒素经未闭合的骨缝侵入颅内,但并未出现软脑膜的化脓性炎症时,亦可出现轻度的脑膜刺激症状。腰椎穿刺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时,可见白细胞、蛋白、氯化物及糖含量正常或有轻微改变,细菌学检查阴性,可资鉴别。此种假性脑膜炎经过恰当的治疗后,可迅速得到缓解。

10

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全身应用足量的敏感抗生素,静脉给药以及鞘内注射。待病情稳定后,及时行乳突凿开引流术;病情进一步好转,脑脊液检查转阴时,再行乳突根治术。必要时腰椎穿刺,注入适量抗生素。

2、具体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在脑脊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未出来之前,可先用大剂量青霉素静滴联合应用磺胺嘧啶或氯霉素,后两类药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待细菌菌种及药敏结果出来后再调整抗生素。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脑脊液及血常规。

(2)手术治疗:纯乳突凿开术中,若骨板已有破坏,应扩大骨板缺损处,直达正常脑膜为止。若无骨质破坏,亦应主动凿开鼓室盖、鼓窦盖及乙状窦骨板,检查硬脑膜有无病变。凡怀疑有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者,在乳突凿开术中均应注意此点。

3、治疗注意事项

在脑脊液完全恢复正常后,还应继续应用抗生素10日左右,以防复发。若脑脊液迟迟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则提示合并有其他颅内并发症。在应用抗生素同时,还应重视支持疗法及水和电解质平衡。

4、并发症的治疗

同时合并其他颅内外并发症者,应同时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治疗。

11

日常护理

1、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而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害怕的负面情绪。家属日常生活中应富有爱心、保持热情、耐心、细心倾听患者的倾诉或困惑,尽自己所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减轻患者对疾病未知的焦虑,安抚患者的情绪,多陪伴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用药护理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谨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更不可滥用药物以免引发不良后果。一般需要药物维持治疗,患者应该听从医生安排坚持服药一段时间。

3、饮食护理

饮食要均衡,保证充足的营养,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谷物类。食用温热、细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

4、生活管理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卧床休息,并保持室内安静舒适。患者家属应做好家庭卫生及患者的个人卫生,协助患者做好皮肤护理,以防发生感染。

5、病情监测

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面色、呼吸等,如有异常表现,应该立即送医以免耽误病情。

6、复诊须知

患者遵医嘱复诊,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复查血常规、细菌培养、耳镜等相关检查。患者复诊时携带既往相关的病历资料。

12

防治措施

积极治疗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对上鼓室型和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必须早期手术,以防变症出现。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