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症状及发病原因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如何预防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症状及发病原因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如何预防

2020-03-28 23:00阅读(63)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congenitaldefectsofgastricmusculature)指胚胎发育障碍所致胃壁肌层缺损。本病较少见,多在发生穿孔后就诊。穿孔前可无任何前驱症状,也

1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congenitaldefectsofgastricmusculature)指胚胎发育障碍所致胃壁肌层缺损。本病较少见,多在发生穿孔后就诊。穿孔前可无任何前驱症状,也可有拒奶、呕吐等表现。

2

流行病学

新生儿或早产儿多发,病死率高达25%~33%。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有两种观点:①胚胎时期胃壁肌层发育障碍:胚胎时期始于食管下段的胃环肌在向胃底及大弯侧斜肌、纵肌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如发育不全或过慢、贲门及胃大弯部异常扩张致肌层断裂。②胃壁局限性缺血:围生期新生儿若发生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配以保证重要器官血供,致胃肠血供减少,胃壁易发生缺血性坏死。各种引起胃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新生儿缺氧应用面罩加压给氧、大量吞咽空气、胃排空延迟、急性呕吐及哺乳等,均可诱发胃腔内压力快速上升,胃壁过度伸展致肌层缺损处发生自发性穿孔。

5

症状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在穿孔发生前不易诊断,患儿生后一般情况好,无明显前驱症状,有正常排胎便史。常在生后3~5天发病。也有个别病例早至第2天或晚至第8天。起病急,突然出现急腹症表现:拒奶、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或咖啡色、哭声低、精神萎靡、进行性腹胀、呼吸困难、青紫。晚期可出现脑膜炎表现:发热、肠麻痹、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体检可发现呼吸急促、腹胀明显、腹壁静脉怒张、腹部、腰部、阴囊皮肤水肿、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明显核左移。

2、病理组织学检查

手术切除病变胃壁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诊。

8

诊断要点

早期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生后3~5天突然出现进行性腹胀,伴呕吐、呼吸困难、青紫、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应考虑本病可能。X线检查、钡餐造影、B超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9

鉴别诊断

1、胎粪性腹膜炎

患儿常无胎粪,或较少胎粪排出,X线显示肠管粘连,肠腔充气扩张,有多个液平,腹腔内、膈下游离气体较少,胃泡影正常,有时可见钙化影。

2、消化性溃疡穿孔

一般发生在较大儿童。如发生在新生儿期,则很难鉴别。但术中可以见溃疡穿孔者,边缘整齐,周围胃壁正常,较多位于胃窦或十二指肠球部。

3、其他

某些消化道畸形,如十二指肠闭锁、肠旋转不良、巨结肠及肠闭锁,均可因梗阻近端极度扩张而穿孔。另外还有部分不明真相的胃穿孔。

10

治疗

(一)治疗

诊断明确,立即做好术前准备。禁食,胃管排气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扩感染,呼吸管理(勿用正压给氧),腹穿减压。手术修补穿孔。术后持续胃肠减压72小时,营养支持。

(二)预后

本病虽少见,但病死率高达25%~33%,6小时内诊断并治疗可存活。12小时内诊断,存活率为50%。超过12小时诊断存活率为25%,多死于休克。远期预后好。

11

日常护理

1、用药护理

按医嘱用药、勿自行增减药量,切勿自行用药,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2、饮食护理

术后患儿胃肠道比较虚弱,应定时喂养、一次喂养少量乳汁、多次进行,保证患儿营养充足。

3、生活管理

(1)保证患儿良好充分的休息,保持情绪的稳定;

(2)术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注意预防感冒和其他感染,室内多通风换气,保持温度适宜,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3)注意患儿个人卫生,注意患儿口腔卫生,奶瓶等调奶用具应清洁消毒,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或者用蒸汽、微波消毒。泡奶前一定要将双手洗干净;

(4)遵医嘱定期换药,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和干燥,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5)注意喂养姿势,防止患儿因体位不当而出现吐奶、防止误吸。

4、病情监测

(1)注意病情是否好转,如拒奶、呕吐等症状是否缓解或消失,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及时就诊,以免耽误诊治;

(2)观察有手术切口是否感染,如切口处红肿、剧烈疼痛或出血,应立即回院复诊。

5、复诊须知

按医嘱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