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症状及发病原因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如何预防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症状及发病原因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如何预防

2020-03-28 23:00阅读(61)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是具有癌变倾向的慢性进行性口腔黏膜疾病,与咀嚼槟榔有关。在我国有地域性分布特点。好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最

1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是具有癌变倾向的慢性进行性口腔黏膜疾病,与咀嚼槟榔有关。在我国有地域性分布特点。好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最多见于颊、腭部。可表现为白色病变,发展至一定程度时黏膜下可形成纤维性索条,严重者黏膜呈木板状,运动受限。

2

流行病学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在西方国家罕见,主要发生于印度及东南亚地区,印度近0.4%的村民罹患。本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任何年龄均可累及,但以40岁以上者居多。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因素紧密相关:

1、咀嚼槟榔

槟榔是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主要致病因素。槟榔提取物可刺激口腔黏膜角质形成细胞产生并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内皮素-1、血小板衍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促进成纤维细胞增值并合成Ⅰ、Ⅲ型胶原以及糖胺多糖。同时槟榔碱可抑制胶原降解。

2、辣椒、烟酒等刺激性因素

可加重黏膜下纤维化进程。

3、营养因素

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缺乏;低血清铁、硒;血清锌、铜水平升高等是OSF发生的易感因素。

4、免疫因素

有学者认为,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可能与槟榔碱等外源性抗原刺激所致的变态反应有关。研究发现,OSF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增加,而干扰素-γ降低;部分患者则出现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壁细胞抗体等自身抗体水平升高。

5、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中HLA-A10、DR3、DR7、B7表型频率较高,并且可能与细胞因子TNF-α的基因多态性有关。

5

症状

本病的首发症状常表现为口腔黏膜灼热感、口干,伴有进食辛辣食物时疼痛,有时出现红斑、疱、溃疡、出血点。临床检查口腔黏膜出现斑点状、大理石样苍白区,上皮下组织逐渐变硬,如累及舌,可使舌活动度变差。本病病程缓慢,有时不引起注意。陈旧的病损表面黏膜常可见白斑。在颊部、软腭和唇部可触及黏膜下纤维条索,严重者呈木板状,患者逐渐感到张口受限,语言及吞咽等功能障碍。

有时槟榔块咀嚼者还可见黏膜上的棕红色变色,不规则,有剥脱的倾向。这一特异性的改变被称为咀嚼者黏膜,不是一种癌前状态。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1、病理活检

主要表现为上皮下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出现变性。早期,出现一些细小的胶原纤维,并有明显水肿。血管有扩张充血,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中期,胶原纤维玻璃样变逐渐加重,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晚期,胶原纤维全部玻璃样变,结构完全消失,折光性强。血管狭窄或闭塞。

上皮萎缩,钉突变短或消失。有时有上皮增生、钉突肥大,棘层增生肥厚。上皮各层内出现细胞空泡变性,以棘细胞层中较为密集。张口度严重受损的患者,可见大量肌纤维坏死。

2、电镜检查

见上皮细胞间隙增宽,可见大量游离桥粒或细胞碎片。线粒体数量减少,部分线粒体肿胀,伴有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呈束状分布。

8

诊断要点

根据患者有咀嚼槟榔习惯以及临床表现即可作出初步临床诊断,确切诊断要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

诊断要点为:

1、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纤维变性,胶原纤维粗大、紊乱,呈玻璃样变性,血管狭窄、管腔闭塞,可有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

2、组织变化分为四期:①最早期:胶原纤维水肿伴中性粒细胞浸润。②早期:上皮下出现一条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带,并见淋巴细胞浸润。③中期:胶原纤维中等程度水肿,玻璃样变性。④晚期:胶原纤维完全玻璃样变性,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9

鉴别诊断

1、白斑

口腔黏膜为白色或灰白色斑块,边界清楚,高出黏膜表面,触诊无条索。白斑不可造成张口受限、牙关紧闭、吞咽困难等严重后果。患者多无症状或感粗糙等轻微不适。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2、扁平苔藓

斑块型扁平苔藓可能与黏膜下纤维化混淆,前者触诊柔软,无条索,其他部位黏膜可见白色网纹,可伴有充血、糜烂。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3、白色角化病

为白色、灰白色斑块,平滑柔软,无纤维条索。多不会导致张口受限或吞咽困难。病损局部存在明显的机械或理化刺激因素,去除刺激后病损减轻或完全消失。

10

治疗

(一)治疗

槟榔是黏膜下纤维化主要的致病危险因素,因此必须普及并加强“咀嚼槟榔危害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的卫生宣传和教育,远离槟榔的威胁。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治疗尚缺乏特效方法,可根据疾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措施。

1、去除致病危险因素

首先要戒除咀嚼槟榔习惯,戒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病情较轻者戒除不良刺激后症状可明显缓解。

2、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炎症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沉积,发挥抗纤维化作用。缺陷是糖皮质激素不能逆转纤维组织异常沉积和恢复口腔黏膜的弹性。可选择糖皮质激素联合透明质酸酶、胰凝乳蛋白酶局部注射。也可以利用丹参扩张血管、改善局部缺血状态、诱导病变区毛细血管增生、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和胶原降解的作用,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丹参注射液黏膜下注射,1次/周,连续注射8周。

(2)酶类

包括透明质酸酶和胰凝乳蛋白酶。

①透明质酸酶:可以通过降解透明质酸基质来溶解纤维团块,降低胶原形成,软化和减少纤维组织,从而改善张口受限、缓解疼痛和烧灼感。可以联合曲安奈德、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每周1次,每次1500IU。

②胰凝乳蛋白酶:可作为蛋白水解和抗炎制剂用于治疗黏膜下纤维化。

(3)血管舒张剂

己酮可可碱、盐酸苄丙酚胺、盐酸丁咯地尔等血管舒张剂可以扩张血管,改善病损部位缺氧状态。己酮可可碱同时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生成,促进纤维细胞溶解的作用。可每次口服400mg,每天3次。其副作用是胃部刺激症状和皮肤潮红。

(4)干扰素

具有抗纤维化作用,抑制成纤维细胞生成以及胶原合成。局部注射,每次50g(150万U),每周2次,可注射8周。

3、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纤维条索可以改善严重口受限。

4、中药治疗

可选择活血化淤药物辅助治疗,如丹参、当归、玄参、生地、黄芪、红花等。

5、其他

可以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铁剂、叶酸等。

(二)预后

口腔黏膜系纤维化病变不会随咀嚼槟榔习惯的改变而消失,所有的治疗也仅能最大限度地缓解临床症状,不能完全消除病损。由于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有一定的癌变率。患者需长期随访。

11

日常护理

1、用药护理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告知医生。

2、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具有癌变的倾向,所以难免会引起患者的恐慌,所以此时家属要尽力的安慰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患者自己可以通过和医务人员的交流来了解自己的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

3、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要清淡,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多吃蔬菜,如香蕉、苹果、丝瓜、冬瓜、菠菜等,保证大便通畅,同时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

4、生活管理

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口腔的卫生,早晚刷牙,睡前不吃东西。

5、复诊须知

患者尽量遵医嘱复诊或定期复诊,复诊时携带相关的病历资料。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