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胆道蛔虫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胆道蛔虫病如何预防

胆道蛔虫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胆道蛔虫病如何预防

2020-03-28 22:00阅读(61)

胆道蛔虫病(biliaryascariasis)是指由于饥饿、胃酸降低或驱虫不当等因素,蛔虫钻入胆道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随着饮食习惯和卫生设施的改善肠道蛔虫病和胆道蛔

1
胆道蛔虫病(biliaryascariasis)是指由于饥饿、胃酸降低或驱虫不当等因素,蛔虫钻入胆道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随着饮食习惯和卫生设施的改善肠道蛔虫病和胆道蛔虫病已很少见。但在欠发达地区仍为常见病。

2

流行病学

本病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尤以农村多见,可见于各年龄组,但多见于5~10岁的儿童,占25%~40%;其次为11~20岁的青少年,占20%~30%;再其次为21~30岁的成年人,占15%~25%。以上3个年龄组发病占总数的65%~95%。通常15岁以下儿童,发病可占总数的50%左右。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为1.5~2.0∶1.0。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肠道蛔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蛔虫通常寄居在人体小肠的中段。当蛔虫寄生环境变化时而发生窜动,向上游动至十二指肠,便有可能进入胆道。胆道蛔虫病发生大致有以下原因:

1、蛔虫有喜碱厌酸的特性,胃酸度降低时蛔虫便可因其寄生环境的变化而向上游动至十二指肠,儿童和孕妇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其胃酸度低有关。

2、蛔虫有钻孔特性,上行游动至十二指肠时可经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道,特别在Oddi括约肌收缩功能失调时,蛔虫更易钻入胆道。

3、全身或局部环境改变,如发热、呕吐、腹泻及饮酒等可刺激蛔虫活动,上行至十二指肠进入胆道。

4、驱蛔虫药应用不当,可刺激蛔虫钻入胆道。

5

症状

1、症状

为突然发生剑突下钻顶样绞痛,伴右肩或左肩部放射痛。病人疼痛难以忍受,辗转不安,呻吟痛苦。疼痛可突然平息,又可猛然再发,无一定规律。合并胆道感染时,可出现寒战、高热,也可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2、体征

体征甚少或轻微,除剑突下深压痛外,并无其他阳性体征,剧烈腹痛与轻微腹部体征不相称,所谓“症征不符”,为本病的特点。少数病人可有轻微的黄疸。

6

并发症

蛔虫进入胆道后不一定立即出现并发症,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胆道发生梗阻、胆汁引流不畅时才可能出现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如下:

1、胆道感染?

化脓性胆管炎,占40%;胆囊炎,占40%;败血性休克,占6%。此时,病人除右上腹绞痛外,常伴寒战、高热、皮肤巩膜黄染、腹胀加剧。查体右上腹压痛范围扩大,并有肌紧张。如出现胆道梗阻,可扪及肿大的胆囊。急性胆囊炎时,墨菲征阳性。

2、胆道出血

出现率为3.5%。常发生于胆道感染的基础上,先有发热、腹痛等,随后出现呕血、黑便。

3、肝脓肿

在肝内胆管炎的基础上,可继发肝炎、肝脓肿。肝脓肿常为多个分散小脓肿,脓肿破溃时,可出现膈下积脓或脓胸。

4、急性胰腺炎

出现率为3.5%。由于蛔虫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及虫体堵塞,造成胆汁和胰液引流不畅,使感染的胆汁和(或)胰液逆流入胰管而激活胰酶,引起急性胰腺炎;虫体钻入胰管可引起坏死性胰腺炎;虫卵沉积于胰管引起炎症、纤维化,可致慢性胰腺炎,这是早年我国胰腺炎的一种特殊原因。

5、胆系结石症

发生率约为19%。胆道内的蛔虫残骸碎段或残留角质可作为结石核心,形成结石。此种结石多为胆色素性结石。此外,雌性蛔虫每天产出大量虫卵,也可成为结石核心。

6、其他

胆总管穿孔率约<1%,胆囊穿孔<1%,腹膜炎占6%,脓胸占2%~6%,胆管狭窄占1%~3.5%。

7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嗜酸粒细胞多增高,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增高。

2、体液及排出物检查

呕吐物、十二指肠引流液、胆汁或粪便中可查见蛔虫卵。

3、其他

(1)合并胰腺炎时,血、尿淀粉酶升高。

(2)胆管感染严重或继发败血症时,血培养阳性及肝功能受损。

8

诊断要点

1、发作性上腹部绞痛或钻顶痛,突起突止,近期有吐蛔虫史,剑突下有压痛,但无肌紧张。

2、合并胆道感染时,可有持续右上腹痛、发热、黄疸及白细胞增多,局部出现肌紧张。

3、粪便找到蛔虫卵。手术探查、十二指肠镜或B超、X线检查证明胆道或十二指肠内有蛔虫者可确诊。

9

鉴别诊断

1、急性胰腺炎

腹痛常为持续性剧痛,位于上腹或偏左,向腰背部放射、无钻顶感,腹部体征明显。血清淀粉酶可明显增高。但要注意胆道蛔虫病合并急性胰腺炎存在。

2、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起病相对缓慢,腹痛多为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位于右季肋区或剑突下,可向腰背部放射,疼痛没有胆道蛔虫病时严重,呕吐相对较少发生,腹部查体时右上腹压痛明显,可有肌紧张和反跳痛,B超可资鉴别。

3、消化性溃疡

穿孔多有长年消化道症状,发病也急骤,但上腹剧痛可很快波及全腹,为持续性疼痛,查体腹膜炎体征显著。X线检查50%患者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4、急性胃肠炎

多有不洁饮食史,可有阵发性腹部绞痛,并恶心、呕吐,其疼痛程度没有胆道蛔虫病时剧烈,位置也多在脐周或偏上,腹部查体无明显压痛点,听诊肠鸣亢进。

10

治疗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出现并发症考虑外科干预。

1、非手术治疗

(1)解痉镇痛:可口服或注射阿托品、654-2等胆碱能阻滞剂,必要时可用哌替啶止痛。

(2)利胆驱虫:发作时可口服食醋,驱虫药,利胆排虫中药(如乌梅汤)和33%硫酸镁等。最好使虫从胆管中退出。也可用氧气驱虫。

(3)控制胆道感染,多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用十二指肠镜取出钻入胆道的蛔虫。

2、手术治疗

手术切开胆总管探查、取虫和引流;取出虫后也可直接缝合胆总管。术中术后驱虫治疗,防止胆道虫复发。

11

日常护理

1、减轻或控制疼痛

根据疼痛的程度,采取非药物或药物的方法止痛。方法包括:

(1)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和采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进行有节律的深呼吸,以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目的。

(2)解痉止痛:遵医嘱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给予解痉或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2、健康教育

(1)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不喝生水,蔬菜要洗净煮熟,水果应洗净或削皮后吃,饭前便后要洗手。

(2)正确服用驱虫药:应于清晨空腹或晚上临睡前服用,服药后注意观察大便中是否有蛔虫排出。

3、其他

(1)对症处理:患者呕吐时应作好呕吐的护理,大量出汗时应及时协助患者更衣。疼痛间歇期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保证足量水分摄入。必要时作好ERCP取虫的准备。

(2)手术治疗的护理: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按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12

防治措施

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搞好饮食卫生以防止肠道蛔虫感染,是预防胆道蛔虫病的根本措施。及时治疗肠道蛔虫病也是重要的环节。经常服酸性物质(山楂、食醋)能否防止蛔虫“上游”值得一试。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