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原发性痛经症状及发病原因 原发性痛经如何预防

原发性痛经症状及发病原因 原发性痛经如何预防

2020-03-28 20:41阅读(65)

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即功能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

1
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即功能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

2

流行病学

我国1980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痛经发生率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36.06%。轻度44.6%,中度38.81%,严重影响工作的重度为14%。对瑞典哥德堡城市19岁女青年随机抽样调查显示,痛经发生率72%,15%因严重痛经限制日常活动,并对止痛药无效,8%每月因此而缺课或误工。也有报道几乎半数以上性成熟期妇女不同时期有过痛经。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1、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有关。研究表明,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PGF2α和PGE2含量均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PGF2α含量升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PGF2α和PGE2是花生四烯酸脂肪酸的衍生物,在月经周期中,分泌期子宫内膜前列素浓度较增生期子宫内膜高。月经期因溶酶体酶溶解子宫内膜细胞而大量释放,使PGF2α及PGE2含量增高。PGF2α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的痛经。增多的前列腺素进入血液循环,还可引起心血管和消化道等症状。

2、血管加压素、内源性宫缩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的增加也与原发性痛经有关。

3、原发性痛经还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疼痛的主观感受也与个体痛阈有关。

4、无排卵的增生期子宫内膜因无孕酮刺激,所含前列腺素浓度很低,通常不发生痛经。

5

症状

1、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2、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3、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4、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6

并发症

并发焦虑等精神疾患。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常见症状:青少年期常见,多在初潮后6~12个月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程度不一,重者呈痉挛性。部位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有时痛经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2)体征: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2、辅助检查

妇科超声无异常。

9

鉴别诊断

必须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相鉴别。继发性痛经常在初潮后数年方出现症状,多有月经过多、不孕、放置子宫内节育器或盆腔炎病史,妇科检查有异常发现,必要时可行腹腔镜检查加以鉴别。

10

治疗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应重视心理治疗,说明月经时的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消除紧张和顾虑可缓解疼痛。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戒烟均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帮助。疼痛不能忍受时可辅以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1)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产生,防止过强子宫收缩和痉挛,从而减轻或消除痛经。该类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80%。月经来潮即开始服用药物效果佳,连服2~3日。常用的药物有布洛芬、酮洛芬、甲氯芬那酸、双氯芬酸、甲芬那酸、萘普生等。

(2)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减少月经血前列腺素含量。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疗效达90%以上。

(二)预后

经治疗无明显不良预后。

11

日常护理

1、生活护理

注意经期卫生,合理饮食、休息与睡眠,避免诱发因素的影响。

2、对症护理

(1)腹部局部热敷,食用温热流质食品。

(2)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转移对疼痛的注意。适当按摩下腹部,增加舒适感。

(3)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药。

3、心理护理

(1)向患者讲解月经生理知识,解除对月经的负面认知,消除恐惧心理。向患者说明月经期部分人伴有轻度下腹坠胀、坠痛和腰酸等不适是正常的现象,婚后及生育后大多可消失或明显减轻。

(2)患者痛经不适时护理人员应积极给予关心,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信任感和安全感。

12

防治措施

1、进行经期保健知识宣教,如经期卫生的重要性、禁止经期性生活、预防感冒、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等,提高对月经的正确认识,改变原有不良习惯。

2、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