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巨颌症症状及发病原因 巨颌症如何预防

巨颌症症状及发病原因 巨颌症如何预防

2020-03-28 20:21阅读(65)

巨颌症(cherubis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病变局限于颌骨,其组织学表现与巨细胞肉芽肿无法区分。该病具特征性临床表现,一般于幼儿期发病,双侧颌骨呈对

1
巨颌症(cherubis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病变局限于颌骨,其组织学表现与巨细胞肉芽肿无法区分。该病具特征性临床表现,一般于幼儿期发病,双侧颌骨呈对称性膨隆。该病有自限性,持续肿胀数年后,通常于青春期消退。

2

流行病学

巨颌症为遗传性疾病,家族中男性100%发病,而女性则近70%,但不同个体可能病变表现有较大差异。也有较多散发的病例,患者无家族史。男性患者稍多于女性,通常在幼儿期(5岁以前)确诊,症状不明显的病例也可能在青春前期被发现。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巨颌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SH3BP2定位于染色体4p16.3,编码一种c-Abl结合蛋白。突变的基因在病变中的梭形细胞和巨细胞中表达,可能导致炎症性改变,刺激骨吸收。

5

症状

颌骨无痛性膨隆,呈双侧对称分布,病变不发生于颌骨以外的骨,也不越过骨缝累及邻近骨,一般在儿童2.5岁左右,从双侧下颌角开始膨隆,然后向下颌体及升支扩展,但不累及髁突。下颌骨受累多见,造成面下部对称性肿胀、丰满。也可同时累及上颌骨,最初发生于上颌结节部,随后向前扩展,可累及上颌窦前壁、眶底和中鼻甲。眶壁下部受累导致下眼睑被拉紧,巩膜外露,眼球向上翻转,同时患者颌骨和颊部膨大丰满,形成典型的“小天使样面容”(像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中“仰望天堂”的小天使)。颌骨膨大还可造成牙槽骨畸形、牙移位、牙阻生、失牙、言语不清和视力受损,中鼻甲肿大导致鼻塞和口呼吸。有人根据病变累及范围进行分级,轻微病变只累及下颌骨后部,常为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较严重者可累及整个下颌骨,但上颌不发病;最重者则上、下颌骨的前后同时受累,但髁突和髁颈均不受累。

颌骨膨隆在患者2.5~5岁期间发展较快,同时可伴区域淋巴结肿大。5岁以后,病变逐渐静止,淋巴结肿大也消退。10岁以后,随着骨发育的完成,病变常自发消退,上颌肿胀先缩小,随后下颌也逐渐恢复,一般在18~20岁完成愈合,最迟不超过30岁。部分严重病变可能不能完全消退。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诊断的依据包括发病年龄、双侧颌骨对称性肿大、家族史、病变活检证实为巨细胞性病变等,基因检测发现SH3BP21突变则更可确诊。其中,特征性的X线表现为重要的依据,即儿童双侧颌骨多房性膨隆透射影,不累及髁突。其组织学表现无特异性,与颌骨的其他巨细胞性病变不可区分,但需用以排除肿瘤等其他特殊疾病。

9

鉴别诊断

临床需对可能导致儿童颌骨双侧多房性透射影的疾病进行鉴别,包括多发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朗格汉斯细胞病、颌骨纤维结构不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前三者可经病理检查排除,后者需行生化检查排除。

10

治疗

(一)?治疗

巨颌症有自限性,仅在患者2.5~5岁时生长较快,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青春期以后,病变可以自发消退。因此,多数病例在确诊后只需随访观察。对于较重的颌骨畸形,可根据美观和功能需求进行病变刮治和整形。严重鼻塞而影响呼吸,或因口呼吸造成开畸形的,可考虑手术去除中鼻甲。一般认为,除非特殊情况,青春期前不应行手术治疗。另外,个别病例在成年后仍保持活跃,手术后可能复发,但多次手术不会刺激病变加速生长,也不会促进恶变。

(二)?预后

大部分病变在青春期后出现不同程度消退,30岁后大部分患者的面形趋于正常,而少数患者的面形异常持续存在。

对巨颌症患者是进行治疗还是观察尚存在不同意见。部分病例在早期进行外科干预后得到很好的疗效,但也有病例在进行早期外科手术后病变生长反而加速,导致畸形更甚。对患者仅进行观察而不采取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面形畸形,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心理问题,最终使外科手术的范围更大。

11

日常护理

1、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患者面部的不美观,所以很容易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此时家属要鼓励安慰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帮助患者克服自卑心理。患者自己可以通过和医务人员的交流来了解自己的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

2、用药护理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告知医生。

3、饮食护理

患者发病时年龄一般较小,所以身体还在发育,所以患者的饮食要营养均衡,可以多补充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如牛奶、蛋类、鱼虾,新鲜的蔬果蔬菜也要适量供给,如胡萝卜、黄瓜、番茄、苹果、香蕉等等。

4、生活管理

患者大部分处于发育期,所以要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等等。平时可以适量的运动,增强自己的体质,如慢跑、爬楼梯、打球等,但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

5、复诊须知

患者尽量遵医嘱复诊或定期复诊,复诊时携带相关的病历资料。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