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桡骨头脱位和半脱位症状及发病原因 桡骨头脱位和半脱位如何预防

桡骨头脱位和半脱位症状及发病原因 桡骨头脱位和半脱位如何预防

2020-03-28 20:01阅读(63)

桡骨头脱位可因间接暴力引起。桡骨头半脱位由于牵拉手腕和前臂导致环状韧带卡入肱桡间隙,引起肘部功能障碍,又称“牵拉肘”,俗称“肘错环”、“肘脱环”。临床

1
桡骨头脱位可因间接暴力引起。桡骨头半脱位由于牵拉手腕和前臂导致环状韧带卡入肱桡间隙,引起肘部功能障碍,又称“牵拉肘”,俗称“肘错环”、“肘脱环”。临床特征有局部肿胀、疼痛及压痛,伸屈肘活动明显受限。

2

流行病学

单纯的桡骨头脱位较少见,常合并尺骨骨折。儿童桡骨头半脱位很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1~3岁发病率最高,男孩多于女孩,左侧比右侧多。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1、桡骨头脱位

可因桡骨头较短小,环状韧带松弛、狭窄的解剖因素,由间接暴力引起,大多是跌倒时手部撑地,当暴力由下而上传递到达桡骨头时,如前臂处于极度旋转位时,桡骨头肱骨小头撞击后就有可能不引起骨折,而是向前外弹跳,以致环状韧带断裂,形成桡骨头完全脱位。

2、桡骨头半脱位

多由于手腕和前臂被牵拉所致。在步行、登高或穿衣时被家长牵拉过猛,因儿童体重的反牵引,导致桡骨头半脱位。4岁以内幼儿的桡骨头尚未发育完全,肘关节的韧带、肌肉和关节囊较松弛。当肘关节突然受到牵拉时,肘关节腔内的负压将关节囊和环状韧带一并吸入肱桡关节间隙,环状韧带向上越过桡骨头,嵌于桡骨头和肱骨小头之间,阻碍了桡骨头回复原位。

5

症状

1、桡骨头脱位

患者有外伤史。局部肿胀、疼痛及压痛。双侧对比检查下,可在伤侧肘前部触及向前或向前外侧脱出的桡骨头。肱二头肌腱紧张,该肌可有痉挛。旋前及屈肘活动均明显受限,部分可有桡神经损伤表现,拇、示、中指背侧感觉减退和前臂背侧皮肤麻木,伸拇,伸腕力减退或消失。

2、桡骨头半脱位

有牵拉史,前臂被牵拉后立即哭闹不宁,多用健肢托患肢前臂或下垂患肢,前臂处于轻度旋前位,肘部微屈拒动,不敢旋后,不能上举拿物。局部有明显压痛,被动伸屈肘或旋转前臂时哭闹加剧。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常有明显外伤史,结合相应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即可诊断。

9

鉴别诊断

1、桡骨头脱位与先天性桡骨小头脱位鉴别

先天性桡骨小头脱位,一般情况下常有家族史。多为双侧,且常伴有其他部位的先天畸形,发病时也可合并有外伤史,但外伤均较轻微,患部肿胀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较轻。

2、桡骨头半脱位与肱骨髁上无移位骨折鉴别

肱骨髁上无移位骨折多有跌打外伤史,局部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压痛点在肱骨髁上部位,拍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可鉴别。

10

治疗

(一)治疗

1、桡骨头脱位

(1)以手法复位为主。在麻醉下,屈肘90°左右,术者一手握前臂牵引。另一手拇指压在桡骨头前外侧,迫使其回归原位,这时可闻及复位响声或触知复位振动,表示已复位。伸屈肘及前臂旋转自如,局部压痛消除。置于屈肘及前臂旋后位,石膏固定3~4周。

(2)对于手法复位失败和陈旧性脱位者,可行切开复位,对于撕裂的似环状韧带,可行环状韧带修复术或环状韧带重建术。对于合并有桡骨头粉碎性骨折不宜修复、环状韧带严重损伤难以较好重建或陈旧性桡骨头脱位时间较长的成人病例,可行桡骨头切除术。

2、桡骨头半脱位

均可手法整复,一般不需麻醉。术者一手握患儿腕部牵引前臂,使前臂旋后并逐渐屈肘,同时另一手拇指顺势按压桡骨头,可听到一声清脆响声或有滑入空隙振动感,则表明已复位,症状立即消失。此时患肢活动自如,并可接拿物品。手法复位过程中一次未能成功时,可反复伸屈肘和前臂旋转活动,以促复位。复位后用颈腕吊带或三角巾悬吊1周,防止再发生脱位。若多次复发者,复位后应用石膏固定屈肘位2周。一般到5岁以后就极少再发。

(二)预后

桡骨头半脱位易复发,5岁后复发机会减少,嘱家长注意避免牵拉前臂。桡骨头切除者,宜早期活动,三周后可恢复基本功能,三个月内可完全恢复功能。

11

日常护理

建议家长买宽松的开衫,拒绝较紧、较小的毛衣类衣物。如果是2-3岁需要牵手行走的患儿,建议不要牵拉患儿前臂、手、腕等肘关节之前的部位,有必要牵拉时,请牵拉患儿肘部以上的部分。对于婴幼儿的自行翻身造成桡骨头半脱位,没有太多有效的预防,只能由家长多注意,在看到患儿想要翻身时辅助其翻身,避免患肢受压、牵拉。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