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Kearns-Sayre综合征症状及发病原因 Kearns-Sayre综合征如何预防

Kearns-Sayre综合征症状及发病原因 Kearns-Sayre综合征如何预防

2020-03-28 16:20阅读(68)

Kearns-Sayre综合征(Kearns-Sayresyndrome,KSS)于1958年由Kearn和Sayre首次报道,是一种散发的神经肌肉变性疾病,小部分病例为线粒体遗传、常染色体显性或隐

1
Kearns-Sayre综合征(Kearns-Sayresyndrome,KSS)于1958年由Kearn和Sayre首次报道,是一种散发的神经肌肉变性疾病,小部分病例为线粒体遗传、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KSS是一个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心脏等高需能的多组织器官受累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视网膜色素变性和心脏阻滞,并可伴有耳、肾脏和内分泌等多组织器官损害。目前认为KSS多数与线粒体DNA的大片状缺失有关,少数与mtDNA点突变有关,造成线粒体代谢酶缺陷,使ATP合成障碍,能量不足导致的一组多系统的遗传性综合征。

2

流行病学

Kearns-Sayre综合征(Kearns-Sayresyndrome,KSS)于1958年由Kearn和Sayre首次报道,男性略多,男女之比为1.5∶1,好发于幼儿、青少年,75%的患者在20岁之前发病。50%有家族史,其余50%为散发病例。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几乎所有KSS患儿都有线粒体DNA(mtDNA)大片段缺失或重复,范围在1.3~8.5kb之间,这种缺失或重复存在组织异质性。mtDNA的缺失发生在生殖细胞突变或者在胚胎发育的早期。KSS患儿有两种线粒体DNA,一种为野生型mtDNA,另一种为突变型mtDNA。不同组织干细胞的线粒体野生型和突变型DNA分布不均一,导致不同组织细胞突变型DNA所占比例不同,一般在骨骼肌较高,其次是心、肾、平滑肌则较低。随着年龄增长,患儿的临床症状逐渐加重,这是由于突变型线粒体DNA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的能力逐渐降低,线粒体的产能越来越少,机体的症状逐渐加重。

mtDNA的缺失范围不局限在线粒体基因组的任何一个区域,当前文献报道最常见的缺失范围为4977bp,约占所有KSS患儿的1/3。这种最常见的缺失的断裂点分别位于第8482位和第13460位,在缺失两侧各有一个13bp的同向重复顺序(分别在第8470~8482位及第13447~13459位)。由于缺失范围大,往往包括OXPHOS酶和tRNA的基因,影响了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了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

5

症状

本病为20岁以前发病的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具有以下症状之一:①心脏传导阻滞;②小脑共济失调;③脑脊液蛋白含量>100mg/dl。其他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感音性神经性听力障碍、身材矮小、进行性认知功能降低和内分泌异常等。有个案报道KSS患儿合并反复的胰腺炎,也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发育不良的个案报道。患儿在发病前多已有易疲劳,对运动不耐受等表现。

6

并发症

常合并肾功能障碍、脊柱侧突,共济失调。可伴智力低下、生长迟缓及内分泌系统病变等。

7

实验室检查

1、血和脑脊液乳酸/丙酮酸测定

血和脑脊液的乳酸、丙酮酸水平增高;颅内病变部位的乳酸水平增高,即使是大体正常的脑组织,休息状态局部乳酸水平亦增高,持续的视觉刺激所引起的乳酸增高幅度也低于正常水平。

2、肌酶

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可能正常或者轻~中度升高。

3、激素检测

包括胰岛素、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等。

4、肌活检

RRFs、COX阴性纤维和异形线粒体聚集是KSS的肌活检特点。

5、基因检测

以往Southern杂交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由于血细胞mtDNA的突变比例低,故抽血检测mtDNA突变常常为阴性,相反,肌肉活检则是检测mtDNA突变的最佳途径。现在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快速、高通量用“线粒体病包”进行检测,阳性率和速度大大提高。

6、生化检验

呈氧化磷酸化障碍。

7、肌肉病理检查

见有特征性改变的锯齿样红纤维。

8

诊断要点

根据20岁以前起病,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和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具有以下症状之一即可临床诊断:

1、心脏传导阻滞。

2、小脑共济失调。

3、脑脊液蛋白含量>100mg/dl。肌肉活检和mtDNA可进一步支持诊断。

9

鉴别诊断

1、?Pearson综合征

5岁以下发病,多见于婴儿期起病,以铁幼粒细胞性贫血、全血细胞减低、肝病、胰腺分泌和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基因学检测与KSS类似,表现为mtDNA大片段缺失。PS预后差,病死率高,但部分患儿的临床症状可自行缓解。PS和KSS可能为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症状可能重叠,随着年龄增长,PS可演变为KSS。

2、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

是比较常见的线粒体肌病,是线粒体DNA突变所致。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30岁以前多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双侧性的眼肌麻痹,多以上睑下垂为先发症状,进行性对称性多条眼外肌麻痹,逐渐进展至眼球固定,瞳孔可正常,复视较少见,伴有易疲劳和肢体近端无力。其他眼部异常可有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视神经萎缩、角膜混浊。与KSS不同,CPEO的全身系统症状不明显。近年有作者认为KSS和CPEO是同一病因的不同临床表现。

3、线粒体脑肌病伴有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

患儿可在任何年龄发病,最常见于10~20岁。MELAS是一组导致发作性恶心、呕吐,发作性癫痫、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永久或可复性脑卒中样发作的疾病,脑卒中表现包括偏盲、偏瘫、视物模糊等。患儿平素运动不耐受,大多身材矮小、低体重、体质差、易感冒。发病时血清和脑脊液内乳酸水平升高。MELAS与mtDNA点突变有关,最常见的突变是tRNAlLeuA3243G突变。急性期MR可见受累脑组织肿胀和长T1/T2,信号,主要在顶叶、枕叶、颞叶和基底节,也可见于其他部位皮层,不按血管支配区域分布。MRS表现为受累脑区域出现乳酸峰增高。肌活检Gomori染色可见RRFs,电镜下异形线粒体聚积。

4、肌阵挛癫痫伴破碎红纤维综合征(MERRF)

首次发病年龄多见于10~20岁,与mtDNA点突变有关,以A8344G的点突变最为常见。典型患儿表现为:

(1)骨骼肌不自主阵挛。

(2)强直-阵挛性癫痫与失神发作。

(3)肌病表现,肌肉活检可见RRFs。

(4)小脑综合征。

(5)智能障碍或痴呆。脑电图示背景活动慢化,可见(多)棘慢复合波。

5、重症肌无力

首发症状以单侧或双侧眼睑下垂和(或)眼外肌麻痹、肢体无力等为主,有晨轻暮重特点,新斯的明和疲劳试验均阳性,神经重复电刺激低频递减,CSF蛋白正常,对胆碱酯酶抑制剂和激素治疗有效。当眼睑下垂和眼外肌麻痹予上述药物治疗无效,且进行性加重,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心功能异常时,应考虑KSS,需进一步行血和CSF乳酸水平和颅脑MRI检查。

10

治疗

(一)治疗

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可以补充辅酶Q10、左旋肉碱、B组维生素、ATP等能量制剂,部分病例可暂时改善症状,但不能改变疾病的进程。根本的治疗可能有待未来基因治疗研究的突破。生酮饮食治疗值得重视。

根据患儿的症状可以给予对症治疗:

1、针对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给予相应治疗。

2、若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以安装心脏起搏器。

3、对于存在感音性神经性耳聋的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可以有效改善听力。

4、对于上睑下垂程度重的病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由于术后可能出现角膜暴露,故需慎重,只有当视轴受累的时候才考虑。

(二)预后

本病预后差,心脏的传导阻滞是导致KSS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部分患儿在20岁前因心脏传导阻滞导致突发性晕厥而猝死,部分可存活至30~40岁。

11

日常护理

1、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因疾病的长期影响,导致出现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家属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安慰,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用药护理

遵循医嘱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疗程及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一旦发生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调整药物,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3、饮食护理

合理膳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必要时,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饮食调整,如存在糖尿病时,注意限制糖分物质摄入。少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4、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且安全的生活环境,定期通风,有助于患者休息放松,平缓情绪,避免不良因素刺激;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患者活动时要有家属陪同,避免发生意外情况,导致创伤;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生病。

(5)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活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5、病情监测

主要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注意观察经过治疗后,患者症状是否逐渐得到改善,病情有无好转。若出现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尽早查明原因并进行治疗。

6、复诊须知

遵循医嘱,定期进行复查,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诊治。

12

防治措施

本症病因不清,尚无系统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参照其他出生缺陷性疾病。预防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1、?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疫病家族史、个人既住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2、?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

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要终止妊娠;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出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