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慢性阑尾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慢性阑尾炎如何预防

慢性阑尾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慢性阑尾炎如何预防

2020-03-28 16:00阅读(59)

慢性阑尾炎(chronicappendicitis)是阑尾疾病中少见的一种。大多数是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临床常表现为慢性右下腹痛。||| 流行病学 |||

1
慢性阑尾炎(chronicappendicitis)是阑尾疾病中少见的一种。大多数是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临床常表现为慢性右下腹痛。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慢性阑尾炎有两种情况:①反复发作的轻度或亚急性阑尾炎;②阑尾周围过去的急性炎症而遗留的慢性病变产生的临床表现较常见。

5

症状

1、症状

(1)腹痛:常为慢性右下腹痛,腹痛可为间歇性发作或持续性隐痛或不适。间歇性腹痛多见且常有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发作史,以后有多次右下腹痛发作。剧烈活动、饮食不节可诱发腹痛。

(2)胃肠道功能障碍:上腹部不适、食欲缺乏、腹痛、便秘、排便次数增加等。

2、体征

主要的体征是右下腹如麦氏点、Lanz点或Morris点的局限性深压痛,这种压痛经常存在,位置也较固定。左侧卧位体检时,部分病人在右下腹可触及阑尾条索。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可正常或略高。急性发作时,白细胞升高明显,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8

诊断要点

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征,X线钡剂灌肠透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既往急性阑尾炎病史、长期慢性右下腹疼痛、右下腹长期固定压痛点,X线钡剂灌肠透视检查提示阑尾腔变细、不规则、间断充盈、扭曲、固定或阑尾不充盈、充盈不全,72小时透视阑尾腔内仍残留钡剂,即可诊断为慢性阑尾炎。

9

鉴别诊断

1、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本病的主要症状为腹泻,多为黏液血便,排便次数轻型者每日数次;重型者每日十次至数十次不等,压痛范围广泛。

2、回盲部肠结核

本病可出现右下腹部隐痛或阵发性绞痛,但发病缓慢,部分病人有肠道外结核史;多有大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全身低热、盗汗、消瘦、贫血等结核毒性反应。

3、慢性盆腔炎

多数病人有流产史或阴道感染史。腹痛位于下腹部,疼痛不重,常于月经前期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常有痛经及月经异常。腹部压痛点较阑尾炎低,妇科检查右侧附件有压痛。

4、习惯性便秘

本病以老年多见,病史较长,腹胀,腹痛以左下腹为重,服泻剂或灌肠后症状消失。

10

治疗

(一)治疗

慢性阑尾炎诊断明确者,仍以手术切除阑尾为宜。手术既作为治疗手段,也可作为最后明确诊断的措施。

如手术发现阑尾增生变厚、系膜缩短变硬,阑尾扭曲,四周严重粘连,则可证实术前慢性阑尾炎的诊断。若阑尾外观正常,应尽可能检查附近器官(盲肠、末段回肠、小肠系膜、右侧输卵管等),必要时还可以另做一右旁正中切口,以探查胃、十二指肠、胆囊、胆管等有无其他疾病,并做相应的处理。因此,对术前诊断不明确者,以右侧旁正中切口为佳,以便发现异常时做进一步探查。

(二)预后

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11

日常护理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术前准备、术后注意事项的相关知识,减轻病人紧张、焦虑,使病人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体位: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3)饮食:病情轻者可进流食,重者应禁食补液,维持能量及水电解质需要,以减少肠蠕动,利于炎症局限。

(4)抗感染:应用抗菌药控制感染。忌灌肠,以免引起阑尾穿孔。

(5)解痉止痛:适当应用解痉剂以缓解症状,但禁用吗啡或哌替啶,以免掩盖病情。

(6)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体温、脉搏、神志、腹部体征的变化以及白细胞计数、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异常,配合医生处理,必要时做好急诊腹部手术前准备。

2、术后护理

(1)体位:按不同麻醉和手术方式,给予适当体位。血压平稳后,可采取半卧位。

(2)饮食:术后禁食水,6小时后半流食,避免进食过多甜食及牛奶,以免腹胀;阑尾穿孔或坏疽者,应禁食水,静脉补液,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给予半流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3)早期活动: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轻症病人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重症病人应在床上活动,待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地活动。

(4)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报告医生处理。

①出血:常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阑尾系膜的结扎线松脱,引起系膜血管出血。表现为腹痛、腹胀、失血性休克;阑尾残端结扎线松脱,同时荷包缝合较紧时,出血可进入肠管内,引起下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现出血征象,应立即输血、补液,纠正休克,必要时再次手术止血。

②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因手术污染、存留异物、血肿、引流不畅等所致。感染多发生在皮下或腹肌下腹膜外间隙。表现为术后2~3日体温升高,切口局部红肿、胀痛或跳痛。处理原则:先行穿刺抽出脓液,或于波动处拆除缝线,排出脓液,清除异物并充分引流,定期换药至伤口愈合。

③粘连性肠梗阻:与局部炎症重、手术损伤、切口异物、术后卧床等多种原因有关。早期手术,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可适当预防此并发症。病情重者须手术治疗。

④粪瘘:多因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术中损伤所致。一般经非手术治疗可自行闭合痊愈。经久不愈者,应查明病变性质及范围,行相应手术治疗。

⑤阑尾残株炎:阑尾残端保留过长超过1cm时,或者粪石残留,术后残株可炎症复发,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应行钡剂灌肠透视检查以明确诊断。症状严重时,须行手术切除阑尾残株。

3、健康教育

(1)出院后注意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过量活动。

(2)如果出现腹痛、腹胀、高热、伤口红肿热痛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