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颌面部间隙感染症状及发病原因 颌面部间隙感染如何预防

颌面部间隙感染症状及发病原因 颌面部间隙感染如何预防

2020-03-28 14:01阅读(61)

颌面部间隙感染(fascialspaceinfectionofmaxillofacialregion)亦称颌周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颌骨、肌肉、筋膜、皮肤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炎症

1
颌面部间隙感染(fascialspaceinfectionofmaxillofacialregion)亦称颌周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颌骨、肌肉、筋膜、皮肤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炎症弥散性者称为蜂窝织炎,局限性者称为脓肿。常有原发病的病史,全身症状明显,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炎症区红肿高突、发硬,皮肤紧,捏不起皱褶、有压痛和可凹性水肿。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1、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有以下几种类型

(1)葡萄球菌

分为金黄色、表皮(白色)、腐生性葡萄球菌三类,常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皮肤上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鼻腔中。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它们在皮肤表面可生存较久,常隐藏在毛囊、汗腺和皮肤内。在人类鼻咽部带菌率可达20%~50%;而医务人员的带菌率高达70%。表皮葡萄球菌数量较大,但很少引起疾病,而腐生性葡萄球菌一般为外源性致病菌。

(2)链球菌

是一类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兼性厌氧或专性厌氧,不形成芽胞。也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在动物及人体的口腔、上呼吸道、食管、肠道、皮肤、泌尿道中均可被检出。

(3)大肠埃希菌肠杆菌

是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嗜氧或兼性厌氧,是一类相互有关而又有一定差别的大群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但并非所有肠杆菌种成员都是肠道寄生菌,也不是全部成员都对宿主有致病性。在一般医院中培养的80%~95%都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也称埃希菌,它是肠菌种中的典型菌,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也是与临床关系最为直接的细菌之一,作为正常肠道菌群成员,相当部分大肠埃希菌是不致病的,但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已毫无争议地被列入病原菌行列。大肠埃希菌还是一个多能性病原菌,即对人和动物均可引起疾病,对人体则具有引起不同系统疾患的能力。大肠埃希菌通过产生内毒素、外毒素及其侵袭能力而导致人类的胃肠道、泌尿道、脑膜和伤口等部位感染,更有甚者导致脓毒血症。

(4)铜绿假单胞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常存在于肠道及皮肤上,但多属“过路菌”,一般不致病,在原发感染中致病力不大。但在菌群失调或抗生素大量应用后,铜绿假单胞菌可成为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口腔颌面部的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后或手术后创面的愈合后期可成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大面积癌肿创面上亦可继发感染。由于其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故可导致严重的局部和全身感染。

(5)白色念珠菌

为真菌的酵母型,又称白色假丝酵母,是正常人口腔、消化道、上呼吸道及阴道黏膜上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一旦在抗生素的作用下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后,其数量超过一定水平或占优势时可致病,如引起黏膜、皮肤和内脏的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的菌群交替症相当广泛,肠道出现病变时常伴有口腔或呼吸道的感染,如口腔炎、口角糜烂、玫瑰舌等。白色念珠菌的检查除了定量以外,还需作病理组织的镜检,这是可靠而又快速的方法,此外可作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反应和变态反应试验等检测。

(6)变形杆菌

是肠杆菌种的一族,革兰氏阴性,是健康人的肠道“过路菌”,一般3%~5%的人可以检出。与口腔颌面部感染关系较密切的是变形杆菌属中的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摩氏变形杆菌和雷氏变形杆菌。变形杆菌的种类与致病性无关,不论在重症或轻型菌群失调的患者中均可分离出,因此变形杆菌致病的机制亦是由于数量的优势。目前这类细菌已从肠道、泌尿道、伤口、烧伤创面、呼吸道、眼、耳、喉等感染部位的标本中分离出。若与其他病原菌如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协同作用,其危险性就更大。

(7)类杆菌

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专性厌氧杆菌,是人类口腔、泌尿生殖道尤其是肠道内的常驻菌,而以结肠内的数量最多。类杆菌除了对宿主的营养、胆汁胆固醇的代谢、免疫功能和生长发育等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外,其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临床各科的感染疾患已被公认。类杆菌常引起颌面部间隙、骨关节、脏器感染和脓毒血症。

(8)放线菌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胞,既是人和恒温动物黏膜表面定植的正常菌群成员,也是口腔正常菌丛之一,如口腔的牙菌斑、牙石、唾液和扁桃体等部位均存在放线菌。已发现的放线菌有10余种,其中与人类临床疾病有关的是衣氏放线菌、牛型单线菌、酿脓放线菌、黏性放线菌和梅氏放线菌等,而其他菌种尚未有确切的致病性报告。目前认为具有致病性的菌种实际上是机会病原菌,常因免疫制剂应用后局部损伤或拔牙后发生的内源性感染以及在其他炎症基础上发生混合感染。

(9)梭菌

也称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厌氧或微嗜氧杆菌,产生芽胞,有鞭毛,可运动。但其中的产气荚膜梭菌有荚膜。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均为厌氧菌,但对厌氧条件要求不同,破伤风、肉毒和水肿梭菌对厌氧要求严格,而溶组织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在少量氧环境亦能生长。临床多在外伤或软组织挫裂伤的伤口内存在死腔、有异物存留和局部组织血供不良的条件下发病。也可发生双相性的感染,如在某些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可先有需氧菌感染,消耗氧气后继发厌氧菌感染。

(10)其他菌种

与口腔颌面部关系较密切的病原菌还包括隐球菌、炭疽杆菌、球孢子菌、芽生菌、组织胞浆菌、狂犬病毒、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可在抵抗力下降的患者中引起感染。

2、根尖周炎、牙周炎、智牙冠周炎、颌骨骨髓炎、淋巴结炎、唾液腺导管结石、唾液腺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皮肤疖痈、眼耳鼻等感染,颌面部外伤、注射和手术等,都可以带进细菌,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面部间隙感染途径主要有以下5条:

(1)牙源性

病原菌通过病变牙或牙周组织进入体内发生感染者,称为牙源性感染。牙在解剖结构上与颌骨直接相连,故牙髓及牙周感染可向根尖、牙槽骨、颌骨以及颌面部蜂窝组织间隙扩散。由于龋病、牙周病、智牙冠周炎均为临床常见病,故牙源性途径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来源。

(2)腺源性

面颈部淋巴结既可继发于口腔、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炎症改变。淋巴结感染又可穿过淋巴结被膜向周围扩散,引起筋膜间隙的蜂窝织炎。

(3)损伤性

继发于损伤而发生的感染。

(4)血源性

机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通过血液循环在口腔颌面部形成化脓性病变。

(5)医源性

医务人员行局部麻醉、手术、穿刺等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要求而造成的继发性感染,称为医源性感染。

5

症状

1、发病之初

常有原发病的病史,应仔细查问。如根尖周炎、牙周炎、智牙冠周炎、颌骨骨髓炎、淋巴结炎、唾液腺导管结石、唾液腺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皮肤疖痈、眼耳鼻等感染,颌面部外伤、注射和手术等,都可以带进细菌,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

2、全身症状

症状明显,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3、局部症状

炎症区红肿高突、发硬,皮肤紧,捏不起皱褶、有压痛和可凹性水肿。这些症状是炎症细胞浸润、渗出和淋巴回流障碍的结果。在炎症区的四周则是反应性水肿区,较软、皮肤可捏起皱褶、无压痛。

6

并发症

颌面部间隙感染常有轻重不同的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如细菌毒力超过人体抵抗力或抗生素使用不当或无效时,感染可向周围组织蔓延,并通过淋巴管及血液循环扩散,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发生脓毒血症、转移性脓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应及时诊断和处理,否则重者可危及生命。

7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加快。

2、脓液涂片及细菌培养检查

确定细菌种类,必要时作细菌敏感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8

诊断要点

1、原发病灶的诊断

2、除了仔细询问病史,还要作深入的检查,包括一些特殊检查,如X线检查等。发现和去除病源才能根治间隙感染。

3、脓肿的诊断

4、脓肿时中心液化变软。表浅的脓肿,可在皮肤或黏膜侧见到红肿,扪之压痛、变软和波动感。但深部脓肿常因被肌肉、筋膜所隔,扪之发硬而无波动感。这时脓肿的诊断依据:发病已4~5天,体温和白细胞计数仍高,有跳痛,局部红肿、压痛和可凹性水肿明显,表示其深部有脓液聚积,应作穿刺抽脓或者B超辅助诊断。穿刺有脓时可同时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9

鉴别诊断

颌面部间隙感染应与恶性肿瘤相鉴别。炎症经抗炎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局部症状无发红,波动不明显,穿刺无脓液,肿胀继续增长,应进一步检查是否有占位病变。

10

治疗

根据感染原因不同,在炎症的不同时期,注意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才能有效果。

1、全身治疗

2、有一般支持疗法与抗生素治疗,常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治疗。

3、局部治疗

4、炎症早期可外敷药物、针灸、封闭和理疗,有消炎、消肿、解毒和镇痛的作用。常用外敷药有金黄散、六合丹,敷于患处皮肤表面,可使炎症局限或消散。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开部位应选择脓肿自然重力的低位处,口外切口应兼顾美观的原则,并避开重要组织和解剖结构。

(2)分离和通达脓腔一般采用钝性分离,到达脓腔后要扩通引流路径,排出脓液。

(3)通常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再根据脓液性状置入不同的引流条或引流管。

(4)随着脓液量的变化,逐渐延长换药间隔时间,直至没有脓液生成和排出方可撤除引流。

11

日常护理

1、一般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如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窒息等并发症,做好护理记录。

2、高温护理

体温过高时,进行降温处理,如头部湿敷、温水浴、酒精擦浴等。

3、注意休息

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急性期感染严重者应卧床休息,注意静养,尽量少说话,减少活动,避免不良刺激。

4、心理护理

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及治疗计划,减轻紧张情绪,鼓励病人说出心理感受,消除焦虑感。

5、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张口受限者采用吸管进食。

6、手术护理

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的病人,应做好术前后护理。

7、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做好口腔清洁,减轻病人口臭等。病情轻者,嘱其用温盐水或漱口液漱口。病情严重、神志清醒且合作病人,可采用口腔冲洗法,一般每日用0.9%的生理盐水行口腔冲洗3次,必要时可配合使用含氯漱口液或1%~1.5%过氧化氢液漱口。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