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2020-03-28 14:01阅读(65)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acuteeosinophilicpneumonia,AEP)是一类与其他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疾病不同的疾病,主要临床特征是急性发热,持续时间常不超过5天

1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acuteeosinophilicpneumonia,AEP)是一类与其他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疾病不同的疾病,主要临床特征是急性发热,持续时间常不超过5天;低氧血症;胸部影像检查示弥漫性肺泡或肺泡-肺间质密度增高影;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超过25%;无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的证据;糖皮质激素治疗快速有效。

2

流行病学

AEP好发于以往健康的青年。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AEP的确切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药物或抗原、尘埃、海洛因、烟雾或病毒等吸入有关。

5

症状

常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37.5~40.0℃)、畏寒、干咳、呼吸困难、胸痛、肌肉酸痛、上腹部不适等,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胸部听诊80%的患者可闻及爆裂音或小水泡音,部分患者可听到哮鸣音,多伴心动过速。症状持续时间多短暂,平均3天左右,有自愈倾向,但亦可有迅速恶化,24小时内即需行机械通气者。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AEP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一般均升高,可达(15~20)×109/L或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或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向肺聚集),但在病后第5~10天及第20~30天时可分别出现2次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种现象是AEP重要的临床特点。

2、炎症因子

血CRP阳性,血沉、IgE、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IL-5常增高。

3、胸腔积液检测

为渗出液,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可高达50%),葡萄糖在正常范围内。

4、微生物检查

血液及BALF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军团菌、病毒等培养及其抗体测定均阴性。

5、大便常规

粪中找不到寄生虫或寄生虫卵。

6、血气分析

多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在呼吸空气的条件下,PaO2≤60mmHg,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40mmHg,pH常高,PaCO2常低下,呈呼吸性碱中毒表现。

7、BALF检查

AEP患者BALF细胞总数增高,常大于(0.8~1.2)×109/L,嗜酸性粒细胞>25%,甚至>50%,这是诊断本病最有用的依据,怀疑为AEP患者应尽早进行BALF检查。此外,BALF中亦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也增高,但肺泡巨噬细胞比例下降,无论涂片染色或培养均找不到病原体。

8

诊断要点

AEP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因学诊断,但临床上凡遇年轻患者,特别是男性,有发热、咳嗽、气急或急性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肺部听诊有Crackle音或小水泡音,X线胸片两肺弥漫性浸润阴影严重低氧血症,BALF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或肺活检示肺泡腔、肺泡间隔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均应考虑为AEP。

综合Allen及Pope-Harman提出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几点可作为AEP诊断依据:①1周以内的急性发热;②X线胸片示两肺弥漫性浸润阴影;③严重低氧血症,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60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40mmHg;④BALF嗜酸性粒细胞≥25%或肺活检示肺嗜酸性粒细胞弥漫浸润;⑤无支气管哮喘或其他过敏史;⑥有时能自愈或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治疗结束后无复发亦无后遗症。

9

鉴别诊断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需要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鉴别,前者的特点是:无明显诱因;少合并有其他器官的损害;常双肺肺泡和间质性阴影,少-中等量双侧胸腔积液常见;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5%);预后好。

10

治疗

(一)治疗

糖皮质激素对AEP有特效,应视病情轻重调节剂量,病情轻者可口服泼尼松20mg(甲泼尼龙16mg),每日3次,病情重者可用甲泼尼龙125mg静注,每6小时1次,症状控制后可减量或改为口服泼尼松40~60mg/d,并逐渐减量,治疗数小时或1周以内,临床表现可迅速缓解甚至消失,但疗程仍需10天至3个月,以防复发。

(二)预后

AEP预后良好,有自愈倾向,停止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常无复发,亦无后遗症。

11

日常护理

1、注意休息,防寒保暖,以免病情加重。

2、适当补充营养,促进疾病恢复。

3、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