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门脉高压性结直肠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门脉高压性结直肠病如何预防

门脉高压性结直肠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门脉高压性结直肠病如何预防

2020-03-28 12:21阅读(63)

门脉高压性结直肠病(portalhypertensivecolopathy,PHC)系指在门脉高压基础上发生的肠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血流量增加,动静脉短路,引起以结直肠黏膜血

1
门脉高压性结直肠病(portalhypertensivecolopathy,PHC)系指在门脉高压基础上发生的肠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血流量增加,动静脉短路,引起以结直肠黏膜血管改变为特征。本病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门脉高压性小肠病(PHE)合称门脉高压性胃肠病(PHGE)。临床症状有腹胀、腹泻、厌食、便秘及营养不良、黏膜出血、黑便等。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PH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其与门脉高压所致的肠道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炎性介质的影响密切相关。

1、肠道血流动力学改变

门脉高压所致高动力循环,使得结直肠血流量增加40%~60%;门静脉血流受阻,肠道黏膜毛细血管扩张、淤血、动静脉短路,肠道黏膜血循环灌注减少,微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肠血管血容量増加,血流淤滞,使肠黏膜及黏膜下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与糜烂等病理改变。

2、血管活性介质的变化

包括一氧化氮(NO)、神经肽、前列腺素及一系列炎性介质参与了门脉高压性结肠病的发生和进展。尤其抑制性神经递质一氧化氮通过介导黏膜血管扩张及肠黏膜微循环障碍直接参与PHC的发病过程。

3、内毒素血症

门静脉压力异常改变,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易出现肠道菌群异位,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使得全身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进一步加重细菌易位、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的恶性循环。

5

症状

本病一般无特异的临床表现,通常PHC多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肠运动功能紊乱和消化吸收不良,PHC直接导致的下消化道大出血较为少见,约占4%。

1、肠道功能紊乱

PHC患者结直肠黏膜充血水肿,肠道运动功能减弱,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腹胀、腹泻、厌食、便秘及营养不良等。

2、消化道出血

可表现为黏膜出血、黑便,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PHC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一般不会引起类似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的急性大出血,而是缓慢而持久的隐性出血,引起缺铁性贫血。

3、感染

PHC患者细菌易位发生率增高,尤其是在合并有严重肝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休克、大量腹水时更易发生感染,并进一步导致原发性腹膜炎、胆系感染、败血症等。

4、低蛋白血症

肠道黏膜屏障减弱,肠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渗漏丢失,是PHC患者低蛋白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1、组织病理学检查

门脉高压患者的结直肠血管扩张,中间层血管迂曲明显,但未见任何慢性结肠炎类似的黏膜弥漫性改变。结肠镜下PHC病灶活检提示结直肠黏膜组织学改变主要是黏膜毛细血管数目及直径增加,基底层增厚,且无明显炎细胞大量浸润。因此,组织病理学如发现黏膜水肿、黏膜及黏膜下血管扩张或固有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轻度浸润支持PHC的诊断。

2、粪便潜血试验

PHC消化道可出现缓慢而持久的隐性出血,因此粪便潜血实验可持续阳性。

8

诊断要点

目前PHC的诊断标准尚缺乏统一,需结合病史及内镜检查获取诊断。

1、病史

PHC患者有门脉高压以及引起门脉高压的原发疾病,85%~90%门脉高压都是由肝硬化引起。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内镜超声、钡灌肠、CT、MRI等有助于诊断,具体表现如上所述。

9

鉴别诊断

1、缺血性肠炎

常见于老年患者,因肠道血管病变或血液灌注不良导致结直肠黏膜急性缺血性坏死溃疡而出现便血,临床常见腹痛、腹泻和便血三联征表现,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及浅溃疡及出血灶。结合病史及肠镜检查加以鉴别。

2、结直肠血管发育不良性血管扩张症

无痛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血自限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及内镜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10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积极治疗基础病: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纠正贫血、抗炎及营养支持改善低蛋白血症同时,应针对形成门脉高压的原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2)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生长抑素(如奥曲肽)可作为急性期止血首选药物,止血后应使用普萘洛尔或其他药物以防复发出血。

(3)降低门脉高压:β受体阻滞剂药物(普萘洛尔等)可减慢心率,降低心排出量,继而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PHC患者结直肠黏膜的淤血状态。

(4)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谷氨酰胺作为肠黏膜细胞蛋白、核酸合成的重要底物,是肠道修复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对机体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维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充分重视肠道益生菌的补充,促进肠黏膜修复,维护屏障完整性,减少毒素和代谢产物的吸收。

2、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可明显降低门脉压力,TIPS可作为对β受体阻滞剂不耐受或者无效的PHC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二线治疗方案。

3、手术治疗

对于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经过严格内科治疗48小时仍无法控制的下消化道出血,可采用手术治疗,及时有效降低门脉高压,如各种门-体分流术或断流手术。局部切除出血病变的肠段仅用于暂时止血,术后仍可能再发,不属于根治治疗,手术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1

日常护理

1、用药护理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告知医生。

2、心理护理

患者在治疗期间,尽量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避免不良情绪或其他精神刺激,积极的配合医务人员治疗。

3、饮食护理

患者平日宜进食含丰富维生素、少渣、少纤维素的饮食,同时保证一定量的高质量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豆腐等,此外患者必须严格戒酒,尽量不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生活管理

患者要安排好生活工作的时间,尽量劳多休息,不宜过度劳累,可以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

5、复诊须知

患者尽量遵医嘱复诊或定期复诊,复诊时携带相关的病历资料。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