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心包囊肿症状及发病原因 心包囊肿如何预防

心包囊肿症状及发病原因 心包囊肿如何预防

2020-03-28 12:20阅读(61)

心包囊肿(pericardialcyst)是与心包疏松相连,由单层内皮细胞或间皮细胞构成的单房或多房囊腔的囊肿,内含清亮液体,又称心包体腔囊肿、单纯性纵隔囊肿、胸膜

1
心包囊肿(pericardialcyst)是与心包疏松相连,由单层内皮细胞或间皮细胞构成的单房或多房囊腔的囊肿,内含清亮液体,又称心包体腔囊肿、单纯性纵隔囊肿、胸膜膈囊肿、浆膜囊肿、心包周围囊肿等。绝大多数心包囊肿为先天性,80%位于右心膈角。

2

流行病学

多出现于青春期和成年人。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形成原因是胚胎期心包发生时胚胎间质中出现间隙。

(二)发病机制

先天性心包囊肿在心包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种。

1、间皮细胞迷走生长侵入体壁间质层形成心包囊肿。

2、垂直于心包壁层的隐窝,即残余心包憩室样结构被掐断,使部分心包壁层隐窝直接或经过结蒂附着在心膈区,形成心包囊肿,其囊腔偶可与心包腔相通。

3、原条两侧及中央部位的胚胎间质内出现数量众多的腔隙,这些腔隙逐渐融合形成原始心包体腔,在胚胎早期与胸、腹体腔相通,后期横膈及Cuvier管将这些体腔分隔开,若分隔不全或腔隙之间相互连接即形成心包囊肿。

5

症状

心包囊肿病人通常无症状和体征,偶有患侧胸部叩诊呈浊音,常在胸部X线片检查或开胸手术中偶然发现。偶有病人伴胸骨旁、心前区疼痛,或巨大囊肿压迫肺引起活动后气短。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通过胸部计算机体层摄影(CT)、超声心动图检查、X线检查可以很容易诊断。

9

鉴别诊断

1、心包憩室

鉴别要点在于观察是否与心包相通,心包囊肿与心包腔不相通,心包憩室与心包腔相通。

2、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

多位于中后纵隔,分别与气管和食管关系密切,内科含气,张力较高。

3、淋巴管瘤

多见于2岁内儿童,常为颈部淋巴管瘤延伸至纵隔内,真正局限于纵隔内者多见于成人,好发生于前上纵隔,张力较低。可呈单房或多房囊状,亦可为海绵状。淋巴瘤可跨越多个纵隔分区呈蔓状生长。

4、胸腺囊肿

位置较高,多位于前上纵隔,张力可较低。

5、皮样囊肿

位于前纵隔,张力较高,壁相对较厚,内可含脂肪、钙化或骨化,如破入支气管,可形成液气腔,有时会咳出毛发、豆渣样皮脂物。

6、Morgagni孔膈疝

Morgagni孔膈疝常呈半圆形,上缘影与膈肌影相混合,疝内容通常为网膜,极少为肠管及肝,若疝内容为网膜则横结肠上提。

7、心包右侧巨大脂肪垫

心包右侧巨大脂肪垫常见于肥胖者,呈三角形,常伴有左侧心包脂肪垫。

8、纵隔肿瘤及膈肌肿瘤

位于心包上部的心包囊肿易与前纵隔障的胸腺瘤、畸胎瘤相混淆。膈肌肿瘤甚为罕见,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有助于确定诊断。

10

治疗

(一)治疗

1、手术适应证

(1)胸内肿块性质难以确定。

(2)巨大囊肿压迫心肺,导致心肺功能受损。

(3)囊肿破入支气管或胸腔,或囊肿并发感染。

2、手术方法

心包囊肿切除手术径路可根据囊肿的部位选择左或右前外侧开胸切口。囊肿与心包等周围组织通常呈疏松粘连,分离、切除无困难。但若囊肿合并感染则与周围组织常有致密粘连,完整摘除困难时,可先切开囊壁,吸净囊液,再用碘伏涂搽囊壁以防感染扩散,然后切除囊壁。若切除确有困难,可将囊壁边缘固定在胸壁切口上,囊内置引流管,待其逐渐愈合。

(二)预后

心包囊肿切除后疗效良好,很少复发。

11

日常护理

1、一般护理

(1)平时应注意休息,取舒适的卧位,如半坐卧位或坐位。避免重体力劳动,尽量不要用力咳嗽或突然改变体位。

(2)居室要保持安静,并注意温度和湿度适中,避免受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止呼吸道感染。

(3)穿宽松的衣服,以免妨碍胸廓运动。

(4)根据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2、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限制钠盐摄入。

3、病情监测

囊肿巨大接受手术切除者需要观察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同时需留心观察切口处有无渗血、疼痛等,异常者需要及时就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