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症状及发病原因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如何预防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症状及发病原因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如何预防

2020-03-28 11:40阅读(63)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epiphysealseparationofhumeralinferiorextremity)发生在肱骨端骨骺线的上方,多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临床表现为受伤肘部肿胀伴疼痛、肘关节

1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epiphysealseparationofhumeralinferiorextremity)发生在肱骨端骨骺线的上方,多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临床表现为受伤肘部肿胀伴疼痛、肘关节伸屈受限等。治疗上采用闭合复位、单纯石膏托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因此年龄阶段肱骨远端多为软骨,临床易漏诊,肘内翻发生率非常高。

2

流行病学

多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1、损伤原因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产伤是新生儿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主要原因,为接产时强力牵拉所致,多见于臀位产者。年龄较大的幼儿,则多为跌倒所致。

2、受伤机制

根据受伤机理的不同,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

(1)伸直型骨骺分离: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常见为伸直尺偏型损伤,由间接暴力造成,多因跌倒时,患臂伸直位撑地,与此同时,躯干向患侧旋转,肘过伸,身体重心落在患臂,肘部承受一强烈内旋(实际是上臂外旋)、内翻与过伸应力。由于骺板软骨强度较关节囊韧带弱,因而发生骨骺分离而非肘关节脱位。

(2)屈曲型骨骺分离:屈曲型骨骺分离比较少见,乃屈肘位跌倒,暴力撞击鹰嘴再传向肱骨髁部造成。此型损伤多发生于较大儿童,可能与骺板方向改变有关。婴儿期骺板接近水平位,来自鹰嘴的暴力与骺板相互垂直,不易引起骨骺分离;随着年龄增长,骺板倾斜度增加,来自鹰嘴的暴力与骺板方向一致,故易发生屈曲型骨骺分离。

5

症状

患儿肘部有摔伤史,或有难产和虐待伤。受伤后的肘部肿胀多较轻,伴有疼痛和肘关节伸屈受限。肱骨远端局限性压痛,类似于肘关节脱位,伤处可扪及异常活动,捻压发音是由覆盖在骨骺分离的软骨摩擦产生,这与骨折端骨性摩擦音有所不同。当骺部前移位时,伸肘受限明显,屈肘尚好;当骺部后移位时,伸肘受限不明显,而屈肘受限明显。

6

并发症

1、神经血管损伤

少见。

2、肘内翻

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者多为复位欠佳或再移位所致,但固定过程中再次移位所致肘内翻发生率较肱骨髁上骨折低。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2岁以下患儿应高度怀疑是否为虐待骨折。患儿肘部有摔伤史,或有难产和虐待伤。受伤后的肘部肿胀多较轻,伴有疼痛和肘关节伸屈受限。肱骨远端局限性压痛,类似于肘关节脱位,伤处可扪及异常活动,捻压发音。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9

鉴别诊断

1、肘关节脱位

同肘关节脱位的鉴别要点在于肱桡关系。桡骨小头应自始至终经过肱骨小头中心。婴幼儿肱骨远端骨骺完全分离时,肱桡关系维持不变,但肘关节脱位时肱桡关系改变。在肱骨小头尚未骨化的幼儿,不能利用肱桡关系鉴别,但在此年龄段韧带比骺板坚强,故多见骨骺分离,而脱位罕见。

2、MilchⅡ型外髁骨折

有时同MilchⅡ型外髁骨折鉴别困难。二者肱桡关系均可正常,拍斜位片有助于诊断,有时需关节造影或MRI检查确诊。

3、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鹰嘴窝,而肱骨远端骨骼分离位置较远。

10

治疗

(一)治疗

2岁以下患儿闭合复位、单纯石膏托固定时,肘内翻发生率非常高。闭合复位成功后可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以避免再移位形成肘内翻。

(二)预后

复位欠佳或再移位可引起肘内翻,肘内翻发生率非常高。

11

日常护理

骨折复位固定后,要鼓励患儿进行患指屈伸活动;解除固定后,要用活血止痛散熏洗,并适当进行被动的屈伸功能锻炼。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