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可复性牙髓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可复性牙髓炎如何预防

可复性牙髓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可复性牙髓炎如何预防

2020-03-28 11:40阅读(61)

可复性牙髓炎(reversiblepulpitis)是牙髓组织以血管扩张、充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初期炎症表现,相当于牙髓病的组织病理学分类中的“牙髓充血”。在临床实际工作

1
可复性牙髓炎(reversiblepulpitis)是牙髓组织以血管扩张、充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初期炎症表现,相当于牙髓病的组织病理学分类中的“牙髓充血”。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若能彻底去除作用于患牙上的病源刺激因素,同时给予患牙适当的治疗,其牙髓可恢复正常状态。但若外界刺激持续存在,则牙髓的炎症继续发展,转化成不可复性牙髓炎。可复性牙髓炎有明确的临床诊断指征,对保存牙齿的活髓有重要意义。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龋坏组织中的细菌侵犯牙髓是引起牙髓炎症最常见的原因。另外,凡是可提供细菌侵入牙髓通道的其他牙体硬组织疾病,也可引起牙髓病变。体育运动、意外事故造成的牙齿外伤也直接损害牙髓。医疗操作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刺激也可导致牙髓的不可复性的损伤。

1、细菌感染

感染是牙髓病的主要病因,侵入髓腔的细菌及其毒素是牙髓病变的病源刺激物。细菌侵入的途径多数从冠方进入,也可经由根尖孔、牙根的侧副根管逆向进入髓腔。侵入牙髓的细菌主要来自口腔菌系,以兼性厌氧菌为主,牙髓的感染多为混合感染。

(1)从冠方经牙体感染:这是牙髓感染发生最多、最主要的途径。当牙釉质或牙骨质的完整性被破坏时,细菌可由暴露于口腔中的牙本质小管进入牙髓,或由裸露的牙髓直接侵入,引发牙髓的感染。

①深龋:是引起牙髓感染最常见的原因。细菌在感染牙髓之前,其毒性产物可通过牙本质小管引发牙髓的炎症反应。当细菌侵入牙本质的深度距髓腔<1.1mm时,牙髓即可出现轻度的炎症;当细菌距牙髓<0.5mm时,牙髓发生明显的炎症;当细菌距牙髓<0.2mm时牙髓内可找到细菌。

②形成牙体缺损和发育缺陷的一些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疾病:如楔状缺损、隐裂等,牙发育异常中的牙内陷、畸形中央尖等。这些疾病也可因牙本质小管暴露而引发牙髓感染。

(2)从牙根逆向感染:

①经牙周袋感染:重度牙周病时,牙周袋深达根尖部,袋内细菌可由根尖孔进入髓腔。在磨牙,根分叉处有许多侧副根管,即使牙周袋不很深,细菌、毒素也可经由侧支根管侵入牙髓。细菌由根方侵入后,牙髓炎症由根髓开始,临床上又称为逆行性牙髓炎。

②血行感染:当机体处于菌血症或败血症时,细菌、毒素可随血行进入牙髓,引起牙髓炎症,称为血源性牙髓炎,但临床极为少见。血运中的细菌易于在已有感染、坏死或受损的部位聚集停留,称为引菌作用。如在狗链球菌菌血症试验模型中,全部氢氧化钙盖髓的健康试验牙髓中均可观察到有链球菌定植。临床上也可见到受创伤的牙髓发生退行性变,再被血行中的细菌感染,导致炎症、坏死。

2、牙创伤

(1)急性创伤:突然外伤所造成的牙冠折断,牙髓直接受到外力创伤或裸露的牙髓被细菌感染。根折患牙,由于牙髓的血液供应受阻,牙髓可部分丧失活力甚或全部坏死。牙震荡患牙,根周膜受伤,根尖部的血管挫伤、折断,影响牙髓的血液循环。

(2)慢性创伤:牙齿在长期行使咀嚼功能过程中所形成的生理磨耗、慢性损伤以及长期的咬合创伤,一方面造成牙体硬组织的过度丧失,另一方面造成根端血运障碍,进而导致一系列牙髓病理改变。

3、物理和化学的因素

在进行牙齿、颌面部的检查、治疗过程中,有些操作过程或修复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变化可能产生对牙髓的刺激,也有因术者的操作失误而造成牙髓的损害。

(1)物理刺激

①温度:牙髓对温度有一定的耐受阈(10~60℃)。牙体治疗过程中,用高速旋转器械对牙体硬组织进行预备时的手术切割产热,树脂材料直接修复时的聚合产热,牙冠修复体在干修整抛光时的摩擦产热以及深洞充填直接使用金属材料所产生的温度传导,均可致使阈外温度刺激牙髓,造成牙髓损伤。

②电流:口腔中两种以上金属材料作为修复体所产生的流电作用,或使用牙髓电活力测试仪通入过强电流的不正确操作,均可引起牙髓病变。

③过度干燥:在牙体预备过程中,若使用气枪、乙醇、乙醚等过度干燥新切割的牙本质断面,会使牙本质脱水,胶原纤维变性、塌陷,成牙本质细胞及其突起萎缩、坏死,进而造成牙髓病理改变。

(2)化学刺激

①窝洞消毒剂:如酚类、硝酸银、酒精等对细胞有一定毒性。深洞时,当剩余洞底厚度<2mm时,可造成对牙髓的刺激。

②充填材料:含有酸和毒性杂质,如磷酸锌水门汀中的正磷酸、硅酸盐水门汀中的有毒杂质以及复合树脂粘接修复过程中的酸蚀、粘接剂的渗透等都可对牙髓造成刺激。

(3)操作损伤

治疗过程中的意外穿髓,修复体边缘的微渗漏等可直接导致经治牙的牙髓受到伤害;牙、颌、面的其他医疗操作,如:过大的正畸力,牙周刮治,牙槽外科手术,颌面整形手术,激光烧灼,食管或气管插管等,也可致使经治牙或邻牙的牙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4、其他原因

临床上还可见到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的牙髓病理改变,多为原因不明或极其罕见的病例。

(1)增龄变化:牙髓因增龄而出现的退行性变虽然可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在牙髓治疗中可能给治疗操作造成困难。

(2)特发因素:如引起牙内吸收发生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只是临床观察其发生与外伤和活髓保存治疗有关,这类尚不清楚的致病因素称为特发因素。

(3)全身疾病在牙髓中的表现:如遗传性低磷酸盐血症、镰状红细胞贫血、带状疱疹、AIDS和HIV阳性等。这些患者有时可出现牙痛症状,在其牙髓中可查及相关的病理细胞、病毒等改变。

(4)气压骤变:如在飞行过程中气压急剧下降,组织及体液中氮气析出成为气泡,形成气栓导致牙髓充血、出血。多发生于牙髓受损的牙齿,如龋齿、充填修复过的牙齿。

(二)发病机制

当牙体硬组织缺损或牙周组织萎缩,牙髓在某些理化因素的刺激下,可出现血管扩张为主的类似炎症的组织学改变及临床症状,过去称之为“牙髓充血”。经过消除病因或治疗后,症状便随之消失,牙髓组织也就恢复正常。因而是可以逆转的,故现又称其为可复性牙髓炎,可复性牙髓炎是介于正常牙髓与病变牙髓之间的过渡性症状,与不可复性牙髓炎不同之处在于病理检查没有炎症细胞出现。虽然表现为被动的症状,但它有一定的发病基础,如深龋及较严重的牙体缺损,牙周组织萎缩致根面暴露等。

5

症状

1、症状

当患牙受到冷、热温度刺激或甜、酸化学刺激时,立即出现瞬间的疼痛反应,尤其对冷刺激更敏感,刺激一去除,疼痛随即消失。无自发性疼痛。

2、体征

(1)望诊:常有深龋洞。

(2)探诊:去尽龋坏组织,无穿髓孔。

(3)温度诊:冷刺激试验时,产生疼痛,但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4)电诊:牙髓反应与正常牙相同或稍高。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症状,即没有自发痛或自发痛史,检查时多有深龋洞,且除去龋坏牙本质后也未暴露牙髓;或者存在咬合创伤,有早接触的牙齿;或有创伤史;温度试验时,特别是冷试验时,反应迅速、短暂、敏感、疼痛区域较局限者,可判断为可复性牙髓炎。

9

鉴别诊断

1、深龋

(1)深龋时患牙对温度刺激也敏感,但往往是当冷、热刺激进入深洞内才出现疼痛,且刺激去除后症状不持续。

(2)在临床上,深齲与可复性牙髓炎有时很难区别,此时可按可复性牙髓炎的治疗进行处理。

2、不可复性牙髓炎

(1)不可复性牙髓炎一般有自发痛史。

(2)温度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久。

(3)在临床上若可复性牙髓炎与无典型自发痛症状的慢性牙髓炎一时难以区分时,可先采用诊断性治疗的方法(安抚),在观察期内视是否出现自发痛症状再明确诊断。

3、牙本质过敏症

牙本质过敏症的患牙往往对机械刺激(探、触)和化学刺激(酸、甜)更敏感。

10

治疗

避免外界温度刺激,给牙髓恢复正常提供条件。

1、对因龋或其他牙体疾患所致的可复性牙髓炎,可行间接盖髓术(安抚治疗)。

2、对牙合创伤所致的可复性牙髓炎,可行调牙合处理。

3、牙周治疗后对冷、热敏感者,将丁香油酚棉捻置于牙周袋内,可减轻或缓解症状。

4、经上述治疗后,患牙对温度敏感症状缓解,未出现自发痛者,即治疗成功,说明牙髓已恢复正常;若经治疗患牙对冷、热刺激反应加剧,且出现自发痛、咬合痛等,说明患牙牙髓已发展为不可复性牙髓炎或创伤性根尖周炎。

11

日常护理

1、用药护理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告知医生。

2、心理护理

牙痛对于大部分人群来说都是一种比较难忍的疼痛,所以此类患者可能会因为牙痛产生焦虑烦躁的不良情绪,此时家属要尽力的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而患者自己也可以通过和医护人员的交流来了解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3、饮食护理

患者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使患牙接触冷、热、甜、酸的食物,会容易引起牙痛,同时也要禁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生活管理

患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注意口腔卫生,早晚要刷牙,睡觉前不吃东西,避免牙齿收到冷热或外伤的刺激。

5、复诊须知

患者尽量遵医嘱复诊或定期复诊,复诊时携带相关的病历资料。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12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