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齿状突分离症状及发病原因 齿状突分离如何预防

齿状突分离症状及发病原因 齿状突分离如何预防

2020-03-28 11:21阅读(61)

在人类胚胎的分节完成之后,前寰椎的椎体与前枢椎的椎体由疏松的间质组织连在一起,齿状突的尖端由一个单独的骨化中心形成,且日后连系两节的软骨如未形成齿状突

1
在人类胚胎的分节完成之后,前寰椎的椎体与前枢椎的椎体由疏松的间质组织连在一起,齿状突的尖端由一个单独的骨化中心形成,且日后连系两节的软骨如未形成齿状突就分成一个分离的小骨,即齿状突分离。临床上可表现为颈部疼痛、斜颈、头痛、癫痫发作、晕厥、眩晕、视力障碍等。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Greenberg将齿状突畸形分为五种类型。

1、Ⅰ型

游离齿状突小骨,与枢椎椎体不融合。

2、Ⅱ型

齿状突末端小骨,齿状突腰部缺如,尖端与基底部分离。

3、Ⅲ型

齿状突基底部不发育,仅残存齿状突尖部。

4、Ⅳ型

齿状突尖部缺如。

5、Ⅴ型

整个齿状突缺如。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尚不明确。在胚胎发育阶段,偶尔有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齿状突与枢椎不融合,或齿状突尖部与基底部不融合,或者齿状突完全不发育。

齿状突畸形使寰枢椎失去正常的生理性控制,尤其前屈和过度旋转活动,必将导致寰枢突关节的不稳定。早期因活动甚少,可能只存在潜在不稳,少有或无神经症状和局部症状,有些病例可以终生存在畸形而不发病;多数病例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退变,寰枢椎控制能力更进一步破坏,使之相互位移,导致寰枢椎区的椎管内径相应变形和减小,椎管缓冲和脊髓适应能力丧失,形成压迫并出现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有些病例可因一次或数次轻微创伤引起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在脱位的异常位置上寰枢关节长期磨损又能加重退变,寰枢后弓可致寰枕膜和硬膜因刺激和摩擦增厚,呈束带状,加重了对脊髓的压迫。

5

症状

大约半数患者有神经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的轻重与外伤的程度成正比。神经症状主要由于寰枢关节不稳定所致,轻者仅有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重者可以产生寰枢关节脱位,颈髓受压迫而产生四肢麻痹。椎动脉受压可表现为癫痫发作、晕厥、眩晕、视力障碍等颈部和脑干缺血的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如果齿状突分离在枕骨大孔范围内,则诊断无困难。先天性齿状突分离靠颅颈正位和颈椎侧位X线片的三个所见来确诊。

1、齿状突基底与分离的齿状突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2、二者之间的缝隙居枢椎上关节面之上,即齿状突残端的上缘高于枢椎关节面水平。

3、伴其他骨性畸形。

9

鉴别诊断

齿状突分离需与齿状突骨折相鉴别。齿状突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参差不齐,骨折平面在枢椎上关节面以下。另外,骨折时,游离的齿状突下方见不到骨皮质。

10

治疗

1、齿状突骨折可用颈后伸石膏背心制动3~4个月,有助于愈合。拆除石膏仍不稳定或出现神经症状的,其治疗应与先天性齿状突分离一样施行融合术。

2、先天性齿状突分离无神经症状的也应行颈椎后方融合术,否则轻微损伤可导致四肢瘫。

11

日常护理

1、生活管理

(1)营造良好、舒适、安静环境,保持室内合适的温湿度,有利于患者放松、休息;

(2)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劳累和受凉;

(3)适当进行活动锻炼,但要避免头颈部剧烈活动,防止外伤,必要时行颈托或围领保护。

(4)手术治疗患者注意保持切口局部干燥、清洁,定期换药,避免感染。

2、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3、心理护理

家属要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对患者焦虑、不安等情绪进行疏导,令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患者也可通过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疾病的治疗情况,缓解不良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病情监测

观察颈部愈合情况,注意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是否改善,手术患者切口部位有无出血、感染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进行相关治疗,防止不良后果。

5、复诊须知

遵循医嘱,定期进行复查,若有不适,及时就医诊治。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