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颞骨骨折症状及发病原因 颞骨骨折如何预防

颞骨骨折症状及发病原因 颞骨骨折如何预防

2020-03-28 09:40阅读(61)

颞骨骨折(fractureoftemporalbone)是头部外伤的一部分,在颅底骨折中岩部骨折多见,发生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或胸、腹部等组织和器官损伤。颞骨的岩部、鳞部

1
颞骨骨折(fractureoftemporalbone)是头部外伤的一部分,在颅底骨折中岩部骨折多见,发生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或胸、腹部等组织和器官损伤。颞骨的岩部、鳞部和乳突部中以岩部骨折最常见,其原因是岩部含有各种孔隙、管道与气房,较为脆弱,故颅底骨折有1/3发生于此。

2

流行病学

颞骨骨折约占颅底骨折的14%~22%,机动车事故约占颞骨骨折的31%。所有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大于女性。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1、纵行骨折

最多见,占70%~80%。多由于颞部或顶部受到撞击所致。骨折线与岩部长轴平行,常自颞骨鳞部沿外耳道骨部的后上壁,经鼓室盖在迷路前方,于膝状神经节的前上部,沿颈内动脉管到颅中窝底的棘孔或破裂孔。骨折线不贯穿骨迷路,故对内耳损伤机会较少,主要损害中耳。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可被撕裂,中耳结构受损,可伴听小骨脱位。鼓室损伤,鼓膜未破时,鼓室内积血,鼓膜呈蓝色。伴鼓膜穿孔时,可有血液或脑脊液自外耳道流出。长期脑脊液耳漏可引起脑膜炎。中耳损伤时可出现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少数累及面神经,可出现周围性面瘫及舌前2/3味觉丧失。约20%发生面瘫,部分面瘫者可逐渐恢复。约有20%的纵行骨折可两侧同时发生。

2、横行骨折

较少见,约占20%。主要由于枕部受到暴力,头颅压缩性损伤引起。骨折线与岩骨长轴垂直,由颅底后窝横过岩锥到颅中窝,多从枕骨大孔或颈静脉窝,横过内耳道和迷路到颅中窝的破裂孔或棘孔区。内耳损伤重,耳蜗及半规管内常有出血,迷路受损时有较重的眩晕、恶心、呕吐,检查可有前庭功能异常,可持续数周,对侧代偿后症状消失。听力检测常呈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伤及中耳者较少,偶有迷路损伤同时中耳内壁也被震裂,导致蜗窗膜破裂,鼓室积血,约有50%并发面瘫,且为永久性瘫痪。如感音性聋、眩晕、自性眼震、面瘫其血鼓室等,面瘫的发生率约占50%,且不易恢复。

3、混合型骨折

少见。常由于颅骨多发性骨折引起,以致颞骨同时发生纵行与横行骨折,即造成鼓室、迷路骨折,出现中耳与内耳受损症状。上述各型颞骨骨折可同时伴有脑膜损伤,发生脑脊液耳漏,从外耳道流出含糖的清水样液,初期或可混有血液,骨折后第1~2日危险性较大,持续昏迷者危险性更大。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主要因头部外伤所致,常见于交通肇事、坠落及各种头部撞击力作用于颈枕部时引起的颅底骨折。颞骨骨折可累及中耳、内耳及面神经。

5

症状

1、全身症状

颞骨骨折往往合并其他颅骨的骨折(47%),上颌骨骨折(21%)以及头颈部以外的损伤(16%)。许多患者合并颅内损伤,包括硬脑膜下血肿(21%),蛛网膜下出血(23%),脑挫伤(9%~4%);有活动性出血者,患者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血压低、口渴、黑矇、晕厥、尿少等休克症状;如脑组织损伤可出现神志改变。

2、出血

颞骨骨折(多为纵行骨折)可引起外耳道及鼓膜破裂,血液可经外耳道流出,或经咽鼓管自鼻腔或咽部流出。如若损伤乙状窦或颈静脉孔区骨质,骨折碎片可致附近的血管壁损伤(如颈内动脉)而导致大出血。耳后区瘀斑(Battle征)提示有颞骨骨折的可能。

3、脑脊液漏

颞骨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的发病率11%~45%。大多数发生脑脊液耳漏,但也有少数病例因鼓膜完整,脑脊液经咽鼓管流入鼻腔形成脑脊液耳鼻漏。急性期的脑脊液常混合有出血,而呈淡红色,随着出血的停止,其液体逐渐转为清亮。可收集液体进行β2转铁蛋白检测。

4、听力损失及耳鸣

颞骨骨折患者所出现的听力损失可以是即刻发生或者延迟发生,可以是暂时的、永久的或者逐渐加重的;可以是传导性听力损失(26%~57%),也可以是感音性听力损失(14%~23%)或者混合型(20%~55%)。因纵行骨折常伤及中耳,而内耳较少累及,故听力下降较轻,多为传导性听力损失,较少伴有耳鸣。横行骨折多伤及内耳尤其是前庭部及内听道,耳蜗和半规管也可累及,故造成的听力损失多为感音性听力下降,多伴有持续高调耳鸣。

5、面瘫

根据颞骨损伤形式不同,所报道的面瘫发生率也不同。按照传统分类法,有10%~25%的纵行骨折及38%~50%的横行骨折患者发生面瘫。而面瘫在小儿颞骨骨折中的发生率仅3%,可能与小儿颅骨的弹性增加有关。面瘫的发生时间对于其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刻发生的面瘫往往是由于面神经的离断,而延迟性面瘫的患者,面神经多是完整的,可能由于神经水肿或血肿的逐渐扩大压迫神经进展所致。约7%颞骨骨折患者合并面瘫,而在合并面瘫的患者中有27%为即刻面瘫,73%为延迟性面瘫。有神经探查研究显示,面神经损伤中66%发生于膝状神经节,鼓室段损伤发生率为8%,乳突段为6%,91%的颞骨骨折合并面瘫患者发生单个部位的面神经损伤。

6、眩晕

颞骨骨折引起的眩晕原因有前庭中枢损伤及前庭外周损伤。前者多为颅脑损伤所致。当骨折累及迷路或前庭神经时,常发生眩晕及自发性眼震。颞骨骨折引起的眩晕大多有自限性,在6~12个月会出现适应性改变,短期者一周内可恢复。

7、其他脑神经麻痹症状

由于几何学结构的影响,颞骨骨折除导致面神经瘫痪以外,还可引起其他脑神经的损伤(7.8%)。当骨折累及岩尖时,可伤及第Ⅱ、Ⅲ、Ⅳ、V、Ⅵ等对脑神经,发生弱视,上睑下垂,睑裂变小,瞳孔扩大、复视、斜视,眼球运动受限等眼部症状,或有三叉神经痛症状,延迟发生的脑神经的损伤预示着较好的预后。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根据外伤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可以明确。

9

鉴别诊断

本病鉴别的重点是对不同骨折方式进行鉴别诊断。纵行骨折与横行骨折的鉴别如下:

1、纵行骨折

耳出血极常见,外耳道损伤间有发生,鼓膜破裂极常见,脑脊液漏间有发生,面瘫发生于25%的患者,常为暂时性,听力减退现象为混合性,有望部分恢复,眩晕间有发生,轻而多为暂时性,眼球震颤轻或无,前庭功能正常或有轻度减退。

2、横行骨折

耳出血少见,无外耳道损伤,鼓膜破裂少见,鼓室积血较常见,脑脊液漏间有发生,面瘫发生于50%患者,常为永久性,听力减退现象为重度感音性神经性,无望恢复,眩晕常发生,较重,持续较久,眼球震颤为向健侧眼震,持续2~6周,前庭功能消失。

10

治疗

(一)治疗

对于不伴有临床症状的单纯颞骨骨折可不予处理。对有临床症状者,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等,全身情况稳定后行耳科专科治疗。

1、全身情况的处理

颞骨骨折常发生于颅脑外伤时,如出现颅内压增高或耳、鼻大出血等,应与神经外科医师协作,共同抢救患者。首先应注意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问题,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应行气管切开术,以改善颅内缺氧状态;控制出血,及时补液或输血,以防止失血性休克,维持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

2、预防感染

及时应用抗生素等药物,防止颅内或耳部感染。如患者全身情况许可,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清除外耳道积血或污物。如有脑脊液耳漏,禁外耳道填塞及局部滴药,以防感染进入中耳及颅内。

3、对症处理

(1)眩晕:患者眩晕持续时间可长短不一,通常只需保守治疗,控制眩晕症状即可,最终眩晕症状可消失。

(2)脑脊液漏:采取头高位或半卧位,多数可自行停止。如超过2~3周仍未停止者,可经耳部径路采用颞肌或筋膜覆盖硬脑膜缺损处,以控制脑脊液漏。

(3)伴有周围性面瘫:若保守治疗2~6周无效,只要病情许可,手术减压越早越好。

(4)听力:病情完全稳定后,对后遗鼓膜穿孔、听骨链断离、传导性聋等病症,可于后期行鼓室成形术或听骨链成形术等手术。

(二)预后

预后取决于是否伴有颅内并发症。

11

日常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病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吸氧,以改善颅内缺氧状态。

3、遵医嘱及时补液或输血,防止失血性休克发生,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4、病情允许情况下,协助医生进行耳部处理,防止继发感染。

5、病人及家属教育。

12

防治措施

防止外伤,做好防护,在竞技性体育运动或骑车时,注意防护头耳部。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