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口腔蕈样肉芽肿症状及发病原因 口腔蕈样肉芽肿如何预防

口腔蕈样肉芽肿症状及发病原因 口腔蕈样肉芽肿如何预防

2020-03-28 09:21阅读(61)

蕈样肉芽肿(granulomafungoides)过去被错误地称为蕈样霉菌病,是一种属于恶性淋巴瘤一类的皮肤病,少数有口腔病变。病程呈慢性渐进性,初期为多种形态的红斑和

1
蕈样肉芽肿(granulomafungoides)过去被错误地称为蕈样霉菌病,是一种属于恶性淋巴瘤一类的皮肤病,少数有口腔病变。病程呈慢性渐进性,初期为多种形态的红斑和浸润性损害,以后发展成肿瘤,晚期可累及淋巴结和内脏。蕈状前期诊断困难,当转为浸润期后结合临床及病理变化可进行诊断。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覃样肉芽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晰,一般列为淋巴瘤之一型,或称为特型淋巴瘤。现研究发现本病是起源于记忆性辅助T细胞的低度恶性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约占所有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50%。

5

症状

典型症状可分为三期

1、初期为蕈状前期

又称红斑期,表现为皮肤瘙痒及形成丘疹、斑疹或水疱等不同的皮疹。

2、第二期为浸润期

亦称斑块期,即皮肤发生浸润性斑块,稍隆起,呈红色或暗红色。此期口腔及上呼吸道黏膜亦可发生相似病变。斑块多长期存在,仅少数可渐渐消退。常有全身淋巴结肿大。

3、第三期为肿瘤期

亦称蕈状期,表现为浸润斑块上或正常皮肤上出现肿瘤,大小不一,可由豆粒至拳头大小,高出表面呈蕈状,颜色由淡红转为暗红色。肿瘤坚韧但也可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深并有坏死组织。肿瘤可长期不变达数年之久,亦有自然消退者,但为数极少。病情时轻时重,有的缓解可达数年,甚至一二十年,但最后多因并发淋巴肉瘤或网状细胞肉瘤而死亡。晚期亦可侵犯内脏。

口腔黏膜病变主要表现在唇、舌、颊等黏膜,可在浸润期或肿瘤期出现浸润斑块或溃疡,有深溃疡或浅溃疡。唇部浸润可形成巨唇。

6

并发症

1、肿瘤溃疡

肿瘤坚韧但也可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深并有坏死组织。

2、淋巴肉瘤或网状细胞肉瘤

该病最后多因并发淋巴肉瘤或网状细胞肉瘤而死亡。

7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早期血红蛋白正常,晚期有轻度贫血。有些病例白细胞增加,嗜酸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减少,提示预后差。

2、骨髓象

一般正常。偶见浆细胞增加,巨噬细胞增加或异常淋巴细胞。

3、免疫学检查

免疫荧光检查见皮损组织中血管壁内有IgG、IgA、IgM和IgD沉积。

4、外周血检查

见循环辅助T细胞减少,对PHA刺激的反应性降低,无效细胞增加,血清IgG和IgE增加。

5、皮肤病理检查

(1)浸润的淋巴样细胞在斑片或早期斑块的真皮乳头(特别是乳头下层内)呈苔藓样(带状),伴有单个脑回状或高度扭曲核的T淋巴细胞(MF细胞)浸入表皮或小的聚集形成Pautrier微脓疡。表皮可有轻度或无海绵样水肿,但无海绵水肿性微水疱形成。

(2)浸润细胞随着斑块的浸润程度的加剧,其数目增加、致密,进而常累及真皮网状层,呈灶状或小片状浸润,可侵人毛囊或小汗腺导管上皮细胞间或胶原束间。真皮乳头纤维化,毛细血管扩张。晚期浸润性斑块或胂瘤内,整个真皮内大片或弥漫性浸润,甚至累及皮下组织,浸润细胞为MF细胞和炎性细胞。真皮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混合浸润,杂有数量不等的嗜酸细胞和浆细胞,甚至中性粒细胞浸润,在表皮及有细胞浸润的真皮间常有一红染的胶原带。

(3)所谓MF细胞较正常淋巴细胞大,可确定为三种不典型淋巴样细胞成分:

①小细胞,直径为6~10μm。

②大细胞,直径大于11.5μm。

③转化淋巴细胞,不论细胞大小,胞核扭曲,呈脑回状。很多细胞的胞核因致密深染而其脑回状被掩盖,胞核呈奇形、扭曲,核膜呈不规则凹陷。具有致密深染的不规则形胞核的大的异型细胞为典型MF细胞。转化淋巴细胞有明显的核仁,常见于晚期肿瘤。

(4)电镜下,典型的MF细胞为胞质少,细胞器不多,并常位于细胞的一侧。胞核占胞体的大部分。核膜明显折叠,致核浆呈指状突起,三维结构呈脑回状,异染色质致密聚集于核膜,少数则散布于核内。核外形指数自6.5~20.6,一般都大于11.5。

6、组织化学染色

见MF细胞对ANAE和ACP呈灶状阳性反应;B-葡萄糖醛酸酶呈阳性反应;AKP、甲基绿派和POX和末端脱氧核苷酸呈阴性反应。

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显示MF细胞对CD5、CD3、CD4、CD8和HLA-DR均呈阳性反应,但CD4阳性细胞数与CD8阳性细胞数的比例增加,说明T辅助细胞增加而T抑制细胞减少。发展成大细胞淋巴瘤的大细胞示异常抗原表达方式,部分失去1个或更多T细胞相关抗原,表达活化和增殖相关抗原。

8、流式细胞DNA分析

MF的DNA指数和增殖指数高于炎性皮肤病和假性淋巴瘤,可以作为一个鉴别依据。

9、染色体检查

MF细胞大多染色体异常,表现为数目和结构异常,呈非整倍体、亚二倍体或超二倍体。

10基因重排检测

利用PCR法检测TCR?γ基因的克隆性重排,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8

诊断要点

蕈状前期诊断困难,当转为浸润期后结合临床及病理变化可进行诊断。

9

鉴别诊断

1、淋巴瘤样丘疹病

真皮浸润细胞为大间变细胞,有丝分裂常见,常见多核巨细胞,部分肿瘤细胞表达CD30。

2、副银屑病

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无异形性淋巴细胞亲表皮现象及Pautrier微脓疡。

10

治疗

(一)治疗

1、对症治疗

早期可以对症治疗。浸润期及肿瘤期的皮肤病损可局部用2.5%氟尿嘧啶软膏或新鲜配制的0.06%氮芥乙醇溶液,引起局部炎症后渐使肿块消退。或局部用高浓度皮质激素软膏,但病损消退后可复发。

口腔黏膜的浸润块亦可使用氟尿嘧啶软膏,但口腔的潮湿环境易使药物触及非病变区而引起炎症反应,故可使用高浓度的皮质激素软膏,或于病损区注射皮质激素可收到一定效果。

2、综合治疗

肿瘤期一般可综合治疗。局部用X线照射,全身用环磷酰胺、氮芥及皮质激素可收到一定效果,但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二)预后

病情时轻时重,有的缓解可达数年,甚至一二十年,但最后多因并发淋巴肉瘤或网状细胞肉瘤而死亡。

11

日常护理

1、用药护理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告知医生。

2、心理护理

由于该病是一种恶性淋巴瘤,最后会发展为肿瘤,很容易引起患者的恐惧感,所以此时家属要尽力的安慰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患者自己可以通过和医务人员的交流来了解自己的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

3、饮食护理

患者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菠菜、丝瓜、胡萝卜等等,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

4、复诊须知

患者尽量遵医嘱复诊或定期复诊,复诊时携带相关的病历资料。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