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室管膜瘤症状及发病原因 室管膜瘤如何预防

室管膜瘤症状及发病原因 室管膜瘤如何预防

2020-03-28 09:21阅读(61)

室管膜瘤(ependymoma)是一缓慢生长的肿瘤,起源于脑室壁,由肿瘤性室管膜细胞构成,多位于脑室内,少部分可位于脑实质内及小脑脑桥角,约占室管膜细胞肿瘤的3/

1
室管膜瘤(ependymoma)是一缓慢生长的肿瘤,起源于脑室壁,由肿瘤性室管膜细胞构成,多位于脑室内,少部分可位于脑实质内及小脑脑桥角,约占室管膜细胞肿瘤的3/4。

2

流行病学

室管膜瘤的年发病率为(0.2~0.8)/10万,约占室管膜细胞肿瘤的3/4,占颅内肿瘤的1.2%~7.8%。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发病高峰年龄为5~15岁。男性稍多见,男女性别比为(1.2~1.5)∶1。室管膜瘤以幕下好发,幕上室管膜瘤以成人多见。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研究发现在室管膜瘤中,50%以上有22号染色体片段的丢失,但尚未能明确所丢失片段上的基因序列。另有研究表明猴空泡病毒(SV40)与室管膜瘤的关系较为密切。

5

症状

1、幕下室管膜瘤患者病程较长,平均10~14个月。幕下室管膜瘤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恶心、呕吐(60%~80%)与头痛(60%~70%),以后可出现走路不稳(30%~60%)、眩晕(13%)与言语障碍(10%)。体征主要为小脑性共济失调(70%)、视乳头水肿(72%)、脑神经障碍(20%~36%)与腱反射异常(23%)。

2、第四脑室室管膜瘤最常见的症状为步态异常。

3、幕上室管膜瘤以头痛、呕吐、嗜睡、畏食及复视等颅高压症状为主(67%~100%),并可有癫痫发作(25%~40%)。

4、位于小脑脑桥角的室管膜瘤可有耳鸣、耳聋及后组脑神经症状。

2岁以下的儿童症状特殊,主要为激惹、嗜睡、食欲缺乏、头围增大、前囟饱满、颈项硬、发育迟缓及体重不增。

6

并发症

幕上肿瘤可伴有癫痫及局部脑损害症状。幕下肿瘤可有眼震颤、肢体共济运动差等小脑损害症状及低位脑神经(Ⅵ、Ⅶ、Ⅷ、Ⅸ、Ⅹ)损害症,呕吐也很常见。可形成播散转移。

7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压力与蛋白量大多增高。第四脑室者脑脊液蛋白显著增高,可达200mg%以上,但不建议行脑脊液检查。

8

诊断要点

1、多见于儿童,男性稍多见。

2、多位于脑室内。

3、幕下室管膜瘤患者病程较长,以发作性恶心、呕吐与头痛为主,幕上室管膜瘤以颅高压症状为主。

4、肿瘤在CT平扫上呈边界清楚的稍高密度影,其中夹杂有低密度。MRI显示T1W为低信号、等信号影,质子加权与T2W呈高信号。

9

鉴别诊断

1、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常起源于四脑室顶部,而室管膜瘤多起源于四脑室底部。横断面图像上肿瘤前方有脑脊液环绕时,应考虑髓母细胞瘤。肿瘤沿四脑室中孔或侧孔蔓延罕见。囊变坏死灶相对少见。

2、室管膜下瘤

无强化或肿瘤部分有斑块样轻微强化。

3、中央性神经细胞瘤

侧脑室前部多见,肿瘤体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肿瘤信号多不均匀。

4、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多位于脑浅表部位,壁结节靠近脑表面,常有邻近脑膜强化。

10

治疗

(一)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是室管膜瘤的首选治疗,脑室内室管膜瘤术前可先置脑室外引流以降颅内压。

2、放射治疗

对于未能行肿瘤全切除的患者,术后应行放射治疗。

(1)无中枢神经系统播散的室管膜瘤,术后只针对瘤床行局部放疗。

(2)而对于经MRI或CSF检查证实有脊髓转移的患者,应行全脑全脊髓放疗。

局部照射野设定是:远离室管膜腔的原发于颅内的室管膜瘤根据术前和术后的影像(通常用MRI的增强T1W和FLAIR/T2W)来限定颅内肿瘤的靶区范围,给予每次1.8~2Gy,照射总剂量54~59.4Gy。虽然缺乏临床随机研究的证据,但许多回顾性研究显示辅助放疗能够显著提高肿瘤控制率和生存率,5年生存率为33%~88%。对于间变性室管膜瘤,术后辅助放疗成为标准治疗。

3、化学治疗

由于绝大多数为瘤床原位复发,成人患者术后化疗无显著效果,但对复发或幼儿不宜行放疗的患者,化疗仍不失为一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卡莫司汀、洛莫司汀、依托泊苷、环磷酰胺与顺铂等。5岁以下婴幼儿化疗可在术后2~4周开始,休息4周后开始下一疗程,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从而使患者可在5岁以后接受放疗。

(二)预后

室管膜瘤患者预后与肿瘤切除的程度、术后放疗剂量、肿瘤生长部位及患者发病年龄有关。50%~60%的肿瘤全切除患者5年内未见肿瘤复发,而次全切除者仅21%。幕上肿瘤与幕下肿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5%与59%。幕下室管膜瘤患者年龄大者预后稍佳,10岁以下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年,而15岁以上患者平均生存期达4.3~6.0年。复发后肿瘤可出现恶性变,预后较差。

11

日常护理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头痛、呕吐、强迫体位使病人生活自理缺陷,手术的风险及相对高额的医疗费用,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睡眠紊乱等心理情绪反应。①护士应在与病人交谈前,与负责医生及主刀医生沟通,了解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保证在治疗及预后上提供的答案是一致的。②在与病人交谈时,病人提出的问题,应给予必要的回答,但应注意沟通技巧,以减轻病人焦虑、恐惧,同时避免日后医疗纠纷的发生。③让病人亲眼目睹同种手术治愈的效果,给病人以心理安慰。④及时处理头痛、呕吐,使病人感觉舒适,减轻自觉症状。

(2)饮食

吞咽困难影响病人饮食营养的摄取,应做到:①给予鼻饲流质。②静脉补充营养,以保证机体的需要。③指导并详细交代家属不要强迫病人从口进食,以免呛咳或误吸而引起窒息。

(3)体位

强迫体位者给予抬高床头,使用软垫轮流减轻局部受压。步态不稳、偏瘫病人不要单独外出,防止跌伤;动员家属陪伴;卧床时使用床栏,防止坠床。

2、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术后麻醉反应,伤口疼痛,对预后的担忧,使病人产生焦虑、无助的心理反应。应理解、同情病人的心理感受,通过护理减轻病人焦虑无助感。①轻柔平稳地将病人搬上病床,注意保护手术切口部位,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防止牵扯或脱落。②告诉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常为麻醉反应,待麻醉反应消失后,可自行停止。③呕吐时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及时清理呕吐物,减轻对病人的不良刺激;观察并记录呕吐次数,呕吐物的量、颜色,排除颅内血肿及脑水肿所致的呕吐;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或止吐药,控制呕吐。

(2)饮食

麻醉清醒及恶心、呕吐反应消失后,给予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指导并鼓励摄取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饮食(如鸡、鱼、蛋、瘦肉、蔬菜、水果等),以利伤口愈合及术后康复。吞咽困难者参见术前饮食护理。

(3)体位

手术创伤及麻醉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大,病人可发生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特别是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等后颅窝占位病变,肿瘤切除后,颅腔内留有较大空隙,头部不正确地搬动,病人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翻身及搬动病人时注意保护病人头部。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内分泌物或呕吐物易于流出,避免吸入气管。意识清醒后取斜坡位,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如病情许可,术后3~4日开始,鼓励并协助病人离床活动。

(4)症状护理

①伤口疼痛: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即感觉伤口疼痛。应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安慰和鼓励病人,消除对疼痛的恐惧;遵医嘱适当应用罗通定等止痛剂,缓解疼痛。手术48小时后伤口疼痛仍未减轻或加重者,应观察伤口及体温是否异常,及时发现和处理伤口感染。

②呕吐:麻醉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术后脑水肿、颅内出血也可出现呕吐,但后者常伴有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改变,应注意区别。必要时遵医嘱予以甲氧氯普胺肌内注射。

12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