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空肠弯曲菌肠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空肠弯曲菌肠炎如何预防

空肠弯曲菌肠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空肠弯曲菌肠炎如何预防

2020-03-28 09:21阅读(61)

空肠弯曲菌肠炎(campylobacterjejunienteritis)是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腹泻和腹痛,有时发热,偶有呕吐和脱水等。空肠弯曲菌是Dekeys

1
空肠弯曲菌肠炎(campylobacterjejunienteritis)是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腹泻和腹痛,有时发热,偶有呕吐和脱水等。空肠弯曲菌是Dekeyser和Butzer等于1972年自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的肠道致病菌,目前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急性细菌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世界卫生组织在1980年将空肠弯曲菌病归为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2

流行病学

空肠弯曲菌感染为人兽共患疾病,广泛存在于家畜、家禽及各种野生动物的肠道内。人类对空肠弯曲菌普遍易感,在工业发达国家是引起儿童及成人细菌性腹泻的最常见致病菌之一,较沙门菌肠炎及细菌性痢疾多见,而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几乎同细菌性痢疾。发达国家以青少年发病为多,发展中国家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食物和水源污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空肠弯曲菌肠炎大多呈散发流行,多数散发感染是在处置或食用家禽类制品后获得,偶可因奶制品或水源污染引起暴发流行,人与人之间传播很少见。接触宠物或其他动物也可获得感染。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主。

急性期排菌2~3周。发展中国家人群因反复暴露而对空肠弯曲菌的免疫水平较高,恢复期排菌时间较短。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空肠弯曲菌为革兰阴性菌,菌体细小(直径0.3~0.6μm)弯曲,有鞭毛,能运动,在42℃微需氧环境中生长最好。在干燥及冰冻环境下易死亡,但是在保存于4℃的乳品、其他食品或水中可存活数周。巴斯德消毒可有效杀灭细菌,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基于菌体抗原(O)可分为90种以上血清型,而依据不耐热抗原(荚膜和鞭毛)可分为50余种血清型。能产生外毒素。2000年首次公布了空肠弯曲菌全基因组序列。

空肠弯曲菌经口摄入感染,是否发病与摄入菌量、菌株毒力及宿主免疫相关。空肠弯曲菌对胃酸敏感,因此引起胃酸降低的因素(药物等)及疾病易导致发病。空肠弯曲菌感染后在富含胆汁的小肠中增殖然后侵犯空肠、回肠及结肠。细菌侵入黏膜上皮细胞层是致病的关键。细菌的鞭毛、外膜蛋白、脂多糖或脂寡糖(LPS/LOS)、荚膜多糖等在细菌附着和定植宿主肠道上皮细胞中起重要作用,表面抗原(PEB1)为主要的黏附素。由质粒编码的Ⅳ型分泌系统(T4SS)等机制促进了细菌的侵袭和致病作用。空肠弯曲菌能产生一种或数种外毒素,如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CDT),能阻止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死亡,并激发宿主产生细胞因子IL-8,导致局部炎症发生。空肠弯曲菌的LPS/LOS的核心寡糖外核末端区域与人神经节苷脂GM1具有相同的结构,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导致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发生。

宿主因素对于临床感染预后起到至关作用,相同菌株个体之间疾病程度轻重不一。感染后可获得短期保护,可产生血清特异性IgA、IgG和IgM抗体及消化道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发展中国家感染后发病的比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提示有个体免疫力获得。HIV感染者空肠弯曲菌感染率显著升高,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5

症状

潜伏期平均2~4日(1~7日)。症状轻重不一,可以呈无症状感染,偶可发生严重脓毒血症及死亡。发展中国家无症状感染多见。空肠弯曲菌肠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肠道细菌感染如沙门菌、志贺菌和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难以鉴别。常见症状为腹泻、乏力、发热和腹痛。大便次数可多达10次/日以上,糊状、稀水样或肉眼血便。半数以上患者有发热。腹痛可较重,有时可成为主要症状。呕吐少见。大多数患者病程短暂,1周内症状可自行缓解,少数病程可达10天或出现复发。

6

并发症

空肠弯曲菌肠炎局部并发症少见,严重感染可导致胃肠道大出血和中毒性巨结肠改变,并发胆道感染可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炎、胆囊炎或胰腺炎。肠道外感染极少见。空肠弯曲菌感染后并发症主要是GBS,发生率为1/2000,一般在肠道感染起病后1~3周发生。

7

实验室检查

1、粪常规

多数患者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

2、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升高。

3、粪便弯曲菌乳胶凝集试验

是通过免疫学方法直接检测嗜热弯曲菌混合物,无法分辨是何种嗜热弯曲菌,阳性可辅助临床快速疑似诊断,粪便中菌量少时易出现假阴性。

4、细菌培养

是目前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菌落直径3~5mm,单个生长或融合成片,灰白,湿润,微溶血。见到上述可疑菌落时作涂片染色或作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细菌革兰染色阴性,氧化酶试验阳性,触酶试验阳性,即可初步确定为弯曲菌。提纯作生化试验和细菌药物耐敏试验,以进一步确定细菌种别。

8

诊断要点

取新鲜粪便(2小时内)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到急速运动的弯曲菌时可疑似诊断;粪便弯曲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可辅助临床快速疑似诊断,粪便中菌量少时易出现假阴性。因此空肠弯曲菌确诊仍有赖于粪便培养。血培养需2周。血清学和PCR方法主要用于研究。

9

鉴别诊断

需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相鉴别,如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肠套叠等。

10

治疗

(一)治疗

大部分空肠弯曲菌肠炎病例不需要治疗,因为病程短,临床表现轻且可自限,但排菌可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抗菌药物治疗可缩短病程,用药指征和对象主要是高热、血便、病程超过1周、病情恶化或复发,以及婴儿、老年、孕妇及免疫抑制患者(包括HIV)。抗菌药物首选红霉素,500mg/次,一天2次,疗程5天。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具有同样效果。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克林霉素也有效,对喹诺酮类耐药性日益增加,脓毒血症等重症感染可选用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头孢类耐药,不适合用于治疗空肠弯曲菌感染。

(二)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但有严重慢性疾病发生肠道外病变者预后严重。

11

日常护理

儿童的护理措施如下。

1、腹泻的护理

(1)合理喂养,调整饮食:腹泻患儿通常存在消化功能紊乱,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以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的目的。同时对防止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控制感染

①注意床旁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正确消毒奶具及处理用物。

②遵医嘱用药:水样便腹泻患儿,可用黏膜保护剂或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如果是活菌制剂,服用时应与口服抗生素间隔至少1小时以上;黏液、脓血便患儿,应按医嘱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粪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调整。

③对症护理:患儿腹痛时可用热水袋敷腹部或用手轻揉腹部,喂温开水。明显腹胀者,采取肛管排气、针灸。感染性腹泻经治疗好转,中毒症状消失,而腹泻仍频繁者,可在医师指导下试用鞣酸蛋白等收敛剂。

④观察并记录排便次数、量及性状,按医嘱收集粪便送检。

2、补液的护理

(1)口服补液:适用于轻、中度等渗性脱水且无严重呕吐者。

(2)静脉补液:多用于腹泻频繁不能口服补液的患儿,或中、重度脱水患儿。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速度过快易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速度过慢则不能及时纠正脱水,最好使用输液泵控制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特别是第一次排尿时间,为医生调整液量及输液速度提供依据;婴幼儿大小便不易收集,可用称尿布法计算排出量。保证静脉输液通畅,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液。

3、体温过高的护理

体温过高时给患儿多饮水,擦干汗液,减少衣服,头枕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

4、保持皮肤完整性的护理

(1)患儿每次大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局部干爽。清洗时,应用手蘸水进行清洗,避免用毛巾直接擦洗,然后用柔软的毛巾或干纸巾轻轻吸干。清洁后,涂抹鞣酸软膏或紫草油,以防止发生臀红。

(2)局部皮肤糜烂或溃疡时,可采用暴露法,也可用局部烤灯,使局部皮肤蒸发干燥后涂以油类或药膏。涂抹药膏应使用棉签在皮肤上轻轻涂药,不可上下刷抹,避免涂擦造成患儿疼痛和皮肤损伤。

(3)目前,大多数已使用纸尿裤,如使用尿布,应选择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勤更换,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塑料布或橡胶布。女婴尿道口接近肛门,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上行性感染。

5、观察病情

动态了解患儿病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体重,详细记录出入量、精神状态,对补液后的反应。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加快、脉率加快等,应警惕是否输液量过多或输液速度太快而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12

防治措施

本病的预防措施与其他肠道感染病相同,主要为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切断传播途径。对病人实行消化道隔离。加强对已感染本菌的家禽、家畜的管理及治疗。食物及饮水均应煮沸消毒。

相关问答推荐